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六九章 再议还都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六九章 再议还都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江左和北方已经往来贸易这么多年,吴郡等地更是早就已经习惯甚至依赖关中的商货。”杜英解释道,“因此相比于会稽郡,吴郡恐怕更难忍受这种内外隔绝。”

因为之前顾家主持在吴郡开设工坊、书院和集市,整个吴郡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不可避免的和关中挂钩。

大门已经打开,各地的经济民生就已经不再是一家一户的事,都是瘸腿的巨人,互相扶持、互相发挥长处。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对于大多数的吴地百姓来说,这些年因为和关中的通商,生活已经变好,但是现在却要关上门结寨自守,就算是陆家和朱家有足够的民望在这里,但也玩意儿一时半刻可以,久而久之,也不能让老百姓当饭吃。

素来是开门容易、关门难啊。

所以杜英现在只要封锁这些世家所控坞堡周围的水陆交通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生自灭。

郗超明白过来,看来自己对于新政的影响和作用,了解的还不够透彻,有需要补课的地方,私下里还得努力。

并不知道这位大舅哥已经暗戳戳想着怎么卷死其他人的杜英,紧接着说道:

“先是会稽,接着又是吴郡,甚至包括距离建康更近的晋陵等地都闹出来这般岔子,看来还是因为距离建康太近,让他们都认为自己应该有机会。”

从卢常老实交代的整个计划来看,如果杜英真的醉心于刚刚到手的权柄,对于这些手下败将们疏于防备的话,恐怕还真得让他们抓到可乘之机,到时候另立朝廷、分庭抗礼,足够让杜英头疼。

天下战事旷日持久,强悍的关中军队想要维持战斗力所需要的钱粮,让杜英也逐渐难以支撑,所以这五斗米道也好,世家也罢,只要真的坚持几个月,杜英说不定也要向他们妥协。

奈何,这群家伙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相互之间根本没有完全信任,王师杀入晋陵、吴兴等地,生擒活捉了各家家主,方才知道他们还在为应该什么时候发动、未来谁主持而谁为副手来回扯皮,和五斗米道、佛门等争论不休。

再加上卢常好死不死撞在枪口上,最后给了杜英在他们敲定方案前直接各个击破的机会。

可是今日有五斗米道,明日会不会又有新的奇奇怪怪的势力冒出来?

皇帝就在这里,谁不想享受一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

郗超闻弦歌而知雅意:

“大王想要议定还都之事?”

“该动一动了。”杜英缓缓说道。

上一次议定迁都的时候,朝堂还在太后、会稽王等共同把握之下,朝野也都看着杜英上朝之后会有什么举措,所以为了能够稳住朝堂,杜英只是把迁都抛出来当一个话题,从而退而求其次,让朝廷能够捏着鼻子把秦王、都督中外军事等官衔一股脑的甩给他,帮助杜英完成“三请三让”前的全部资格。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皇帝在建康,导致不断有闻到腥味儿的野兽冒出来,而且杜英经过连续几日的雷霆手段,已经完全将朝堂的权力聚拢在自己的手中,太后、司马昱等人全部都退出朝堂,而小皇帝本身是个没有主见的,自然也不足以对杜英产生威胁。

此时再议还都,朝堂上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反对。

“如今天下既定,江左虽然还有动乱,但平定也只是转眼功夫。”郗超缓缓说道,“还都洛阳属于顺理成章的,只不过洛阳那边的宫室可能还需要修缮······”

只怕有人会拿着这件事做文章,上一次提及还都,洛阳宫室荒芜就是重要的反驳理由。

杜英显然早就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洛阳宫室凋敝,若想要重建,还需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而且少说也是一两年的功夫。

余难道还要在建康府一直等下去?

倒是洛阳城外的龙门,已经修建了大量的屋舍,可以作为陛下驻跸之处,不若就一边修缮宫室,一边让朝廷驻扎城外,又或者余可以请陛下先移居长安。

长安的新城已经修建的有模有样,旧日汉家宫室也都囫囵完好,胜过洛阳。”

杜英是在关中起家的,未来肯定要定都长安,大家心里都有数。

现在打着还都洛阳的旗号,把皇帝忽悠到长安去,自然也方便后续各项手续的操办。

到了关中,那就是羊入虎口了,小皇帝也就变成无情的盖章机器,杜英自然也没有必要和在建康府这样束手束脚。

郗超来回踱步,最终抚掌说道:

“虽然从洛阳到长安这一步略有些牵强,但至少从建康到洛阳这一步,现在直接推动也没有问题。

还都,本来就是南渡开国至今一直挂在嘴边的,皇室也不可能打了自己的脸,那岂不是违背列祖列宗的‘愿望’?

因此推动还都之事,既名正言顺,而且也可以帮助大王再涨声望。

大王既然不打算走强权篡位的路子,那么这声望多涨一涨,总没有坏处。”

杜英一摊手:

“司马氏破坏掉的规矩,还要后人辛苦修补,司马氏还真得谢谢本王啊。”

司马氏以强权篡位、当街弑君,杜英想要纠正这规矩,重走以德行得禅让的路子,自然就要给自己“加戏”。

因此奉司马氏正朔回归旧都,这就是匡扶社稷、挽回天倾的股肱重臣、架海紫金梁啊。

所以到时候司马氏将皇位直接禅让给这样有德有名望的人,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属下认为此事应该分为两步。”郗超建议道,“第一步是先稳住江左,一旦还都,整个建康府的文武百官都追随北上,无疑也会给江左百姓一种朝廷即将抛弃他们而去的感觉,这样反而不利于稳定江左,给那些本来就鼓吹大王挟持天子的世家以可乘之机。

所以应当推行的新政要尽快落实,尤其是属下观大王之前在关中的种种创举,其中的‘恩科’有可借鉴之处,这样一来能够尽快遴选一批理解和支持新政的寒门和世家子弟为大王所用,二来也能够表明大王培养人才一视同仁的决心,让百姓意识到不管朝廷转移到了哪里,自己通过参与考试,都能够进入朝廷。

所以山高路远,朝廷却就在那里,并没有离他们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