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九九章 陛下一请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九九章 陛下一请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何法倪轻声说道:

“那大王为何拒绝了?太后······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杜英笑道:

“本王什么时候拒绝了?”

“啊?”

“只不过并非现在罢了。”杜英回答。

何法倪反应过来,惊讶的看了一眼杜英,但旋即又释然。

他不是善人,而是枭雄,是谋国的奸贼,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不也是情理之中的?

“所以本王可不是一个好人啊。”杜英似乎是自言自语。

何法倪却摇了摇头说道:

“大王在历代······,已经是极好的了。”

“行了,这些话就先放一放,明日陛下一请,余肯定是要做足姿态的。”杜英缓缓说道,“正好我家阿元快要临盆了,余到长安去避一避风头,福儿那边事务众多,需要负责两地沟通,再加上女官的新一轮招募考核也开始了,同样需要她费心,因此余身边缺一个秘书监的人随同处理政务,要不就你吧。”

历史上三请三让最诚恳地、作秀好评度最高的,自然是光武帝刘秀。

第一请,谦恭非常,坚辞不受;第二请,犹犹豫豫,但亦然回绝;第三请,一脸无奈,勉强任之。

相比之下,后世的那些,先是皇帝请,再是百官请,最后是万民请,明摆着就是在照着剧本走流程。

杜英既然不想和司马氏一样得国不正、引来非议,那就索性效仿最佳的答案。

何法倪稍稍错愕,没想到杜英会选中自己随同。

来的路上,杜英已经把话说的非常清楚,所以现在给出这个任务,显然也是对何法倪心思的试探。

若是她不想和杜英之间有什么瓜葛的话,这个时候应该委婉拒绝了才是。

否则,那就是默认自己并不抗拒和秦王发生超越上下属的关系。

“属下遵命。”何法倪如是回答。

次日清晨,小皇帝的旨意就已经下达到了秦王府。

翻来覆去、字里行间,就那么一句话;

皇帝的位置,朕德不配位,就请秦王来坐吧。

杜英沐浴更衣,焚香接旨,旋即脸色大变,直接跪倒在地,向着宫城的方向作揖叩首,高呼:

“臣不敢!臣何德何能!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但是旋即,早就已经就位的王猛等人,直接齐齐拜倒在地,这一次并不是向着宫城的方向,而是向着杜英的方向:

“请秦王接受禅让、继位大统!”

杜英旋即起身,怒声说道:

“尔等欲误我乎?!”

旋即直接甩袖子走人。

王猛等人陆陆续续的爬起来,脸上多少都露出无奈的神色。角落里,几名报刊记者或是奋笔疾书,或是直接撑着画板勾勒线条,显然要把此情此景尽快刊印出去,彰显秦王的德行和谦恭。

王猛亦步亦趋,走入议事堂内,朗声说道:

“天下百官、万民,且期盼秦王能继承皇位,肇建四极,请秦王应允!”

“本王一心为公、匡扶社稷,怎能有此二心,否则百年之后,又有何颜面去九泉之下面见历代先帝、面见我杜陵杜氏列祖列宗!”杜英怒声回答,“此事休也再提!

为表忠心、避免陛下猜疑,本王即刻前往长安视察,待此风平浪静也!”

杜英这一番话,似乎还真的是情真意切,毕竟杜家的先祖杜武库就是中朝的中流砥柱,一人挑文武,为中朝的征伐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秦王此时继承先祖之遗愿、追随先祖的脚步,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前往长安,更是有躲避嫌疑的意思,我连皇帝的面都不见了,小皇帝总不能还要禅让吧?

因此杜英的这番话加上这种行为,足以让不少人真的相信,秦王对于皇位没有什么兴趣。

这是忠臣呐,是千百年一遇的圣贤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和他相比,格局都小了。

不过这些拜倒的中高层官员们,心知肚明,秦王前往长安,是因为夫人要临盆了。

一出戏演完,外面的人陆陆续续的散了,当然后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劝进奏章送进来。

别说这院子里的了,就算是没有资格站在这里的低级官吏,只要稍微有点儿脑子的,都知道这是在走“三请三让”的流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要的就是百官和万民争相劝进的效果,最好再配上一些祥瑞,从而让杜英“不情不愿”的走上皇位。

所以抓紧写奏章劝进,是必修课,另外发动百姓、进献祥瑞,那就是各自有各自的琢磨和打算了。

祥瑞这东西,官吏们其实心知肚明都是怎么回事。

杜英也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所以只是叮嘱王猛:

“祥瑞可以有,但是不要太多了,造造声势就行了。”

王猛微微颔首,旋即笑道:

“现在有了报纸,估计下面人也不会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毕竟制造祥瑞,主要还是为了煽动舆论、引爆民情。

对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们来说,皇帝是谁坐,他们其实并不怎么关心,只要能够减免赋税、让大家温饱,那就是好皇帝。

所以好皇帝没了,他们会感到惋惜,但新的皇帝继位,他们也不会多说什么,那是自己一辈子无法想象和抵达的高度,说之何用?

因此就需要祥瑞之类的东西来辅佐,让百姓们人人吃瓜,同时意识到,新的皇帝是得到上天认可的,那我们也得抓紧拥护之。

但是现在的杜英倒是不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因为关中报纸的存在,早就已经让百姓形成了对报纸的依赖,也愿意读书看报,从而参与到对国家大事、新朝新政的探讨之中。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上,经常看到身着布袍的书生,甚至是刚刚下学的孩童,拿着报纸念给周围一圈人听。

所以很快,这天下各个角落就会知道拥有着不世功勋的秦王严词拒绝了陛下的禅让。

秦王这是德行兼备啊!

若是他不适合当皇帝,那还有谁适合当皇帝?

因此不需要各种伪造的祥瑞,只是报纸图文并茂的渲染和煽动,就足以让百姓愿意追随他们的父母官们,一起上奏劝进,到时候地方报纸上再把这种集会也报道一下,彰显官民一心、上下一体,那岂不是比直接捏造出来一个祥瑞来的靠谱?

这些官吏们,也都懂得选择最合适的、秦王最中意的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