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两千零五章 又见桓幼子

晋末多少事 第两千零五章 又见桓幼子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而且看殷浩提起桓温的语气,大抵前半生的恩怨也已经消解。

这些旧时代的骨干人才们,即使是已经落后于新时代,但是也依然在用着属于他们的方式追赶并且发挥余热。

“火铳快要研制出来了吧?”杜英直接问。

殷浩摇头:

“这属下就不是很清楚了,大王可以去火器工坊看看,那边肯定也很欢迎大王呢。”

殷浩所负责的还是民用的工业这一块,对于军方的器具生产,他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插手,主要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有准确的认知,没必要掺和这过于核心的产业,这样也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自由,不然就算是杜英对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没有什么兴趣,也保不齐秦王府中具体负责这方面事宜的官吏有所行动。

毕竟杜英也不可能关心到臣属工作的角角落落,殷浩对于自己只是占据一个小小角落,还是有清晰认知的。

相比之下,桓温肯定是要受到监视的了,所以破罐子破摔,就真的参与到火器的研发之中,也不会引起更多的猜疑和诽谤。

天天有人盯着,反而不用担心闹出来什么幺蛾子。

杜英知道殷浩的心思,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算起来,自己也就是在火炮刚刚面世的时候跑得勤,后来也很少有机会去了。

杜英颔首笑道:

“理应如此。”

说来也是巧合,杜英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正打算前往火器工坊,一个从敦煌赶回来的将领出现在杜英的面前。

风尘仆仆、目光坚毅,经过几年西域风霜的打磨,桓冲看上去更有名将之姿。

“参见秦王!”

见礼之后,杜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本王正打算去参观火器工坊,幼子且随本王同去?”

桓冲好奇的问道:

“可是有适用于西域的新式火器诞生了?”

之前杜英就已经令人运送几门火炮前往敦煌,交给桓冲用于未来平定西域,但是桓冲很快就反馈上来一个问题——火炮过于笨重,想要携带火炮通过西域的万里黄沙,并不容易。

而且凭借着如今敦煌守军的强大,其实远征西域、克敌坚城,并没有那么困难,所以辛辛苦苦携带沉重的火炮,多少有点儿鸡肋。

因此如果有小型化的、威势相差无几的火器,哪怕威力小很多,都无妨,给西域的胡人听个响声,这些一向都是墙头草的胡人自然就知道应该倒向何方。

“余还真不知道,不过应该有一个人很清楚,而且还是幼子的熟人。”杜英微笑着说道。

看秦王神神秘秘的样子,桓冲不明就里,也只好跟着杜英策马而行。

到了火器工坊,桓冲就获得了自己的答案:

“阿兄?!”

“是幼子啊!”桓温一身粗布短打,圆鼓鼓的腰腹扎着紧紧的腰带,袖子挽到了手肘处,露出来的手臂上一道黑一道白,但是看着一炉正在倾倒之中的铁水,很是兴奋。

“大司马看来乐于此啊。”杜英的声音悠悠然响起。

桓温愣了愣,侧头:

“方才未曾见到秦王。”

“和几个大匠聊了几句,大家对大司马赞誉有加。”杜英笑道。

桓温回答:

“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此残生。”

“若是真的能够研发出来新式火器,帮助我华夏一族开疆拓土,可不是力所能及,而是功于社稷。”杜英摇头。

“真若如此的话,还请秦王来看。”桓温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只见靶场上已经摆放好了几根铁管子,桓冲尚且不明就里,但杜英已经从上面隐约看出来火铳的影子。

一名工匠拿起来火铳开始装填、点燃引线、击发,只听“砰”一声闷响,远处的靶子就像是被一阵罡风撕过,靶子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孔洞。

工匠接着又开始试射下一个,这一次的管子更长,显然射程更远;再下一个,则是三个枪管固定在一起,显然是一支三眼铳;而在最后面,还摆放着一辆木头推车,推车上插着一排小火箭,当尾部固定在一起的引线被点燃之后,这些小火箭“嗖”的一声齐刷刷窜出去,若火流星一样狂奔,在远处爆炸。

这足足数十发火箭爆炸的威力虽然不大,但是声势骇人、烟尘滚滚,而且更重要的是,整个车辆都是木头打造的,所以有效的避免了火炮沉重的问题,满足桓冲所提出的“优先声势、易于携带”的要求。

桓冲大喜过望,看杜英对他点头,当即冲过去亲自操作。

杜英则对旁边笑眯眯的桓温说道:

“大司马的确功不可没。”

“都是得赖于工匠们辛勤,余也不过只是提供了一些建议罢了。”桓温回应,“不过这火铳虽然便于携带,其装填太慢,也是个问题。”

“未来的火铳自然不能只是装填这些零散的火药和小弹丸。”杜英摇头,“打出去了之后没有准头,而且射程有远有近,保不齐在混乱的战场上会误伤友军。

不过现在,可以先针对这种火铳制定战术。”

“一排士卒负责射击,后面的一排负责装药?”桓温犹豫了一下说道。

显然这个问题他之前也在思考。

“射击太快,装药却慢,后面的跟不上前面的,而且无论前后都需要有一个大幅度的转身和呈递的动作。”杜英摇头,“不若分成三排,一排射击、一排传递、一排装药,这样三排士卒也可以及时轮换,有人阵亡之后可以缩减为两排,避免射击中断。”

桓温打量着正在试射的桓冲,颔首说道:

“如此的确更合适。”

这是自然······这本来就是明代神机营的列阵方式,显然也是经过无数血肉厮杀之后琢磨出来的。

“西域大战在即,现在这几种火铳的产量能有多少?”

“一个月之内,三眼铳威力更大,但是并不易于打造,所以产量能有几十支就不错,剩下的长短火铳,应该能达到两百支。”旁边的工匠回答道,“当然这是在工坊不再打造火炮,全力生产火铳的前提下。”

“那就全力生产火铳,生产好了就立刻向敦煌运输,不用等着凑一批再走。”杜英沉声说道,“否则军队演练磨合也难免需要时间。”

“遵命。”

砰砰砰!火枪试射的声音依旧不间断的响起,并且夹杂着桓冲的阵阵称赞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