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二十五章 沙场征战苦

奋斗在大明 第二十五章 沙场征战苦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6:18 来源:笔趣阁

很多事情都是形势所致。

如果周梦臣想拿西北将门开刀,事情决然没有这么顺利。但是将事情颠倒之下,就截然不同了。

辽东将门与黔国公沐家的惨烈的下场,震慑了太多的人了。西北将门们摸着自己的脖子,不顾觉得自己的脖子太硬。周梦臣又给了出路。虽然这出路并不是多好的。

但是好歹也是一条出路。

甚至情况要好过周梦臣的预料。周梦臣说道:“既然尔等有为过报效之心,我又岂能不成全。不过这事情,去找汪侍郎即可。”

说实话,将汪宗元安插到兵部,成为实权侍郎。周梦臣与杨博之间矛盾更深了一些。

不过,有些事情周梦臣决然不肯让步的。

只是他而今到底是首辅了,对一件事情再怎么看重,也不可能亲自去办了。今日见了西北将门的代表,就已经算得上自降身份了。

董一奎与刘欢千恩万谢的走了。

果然这一件事情办的很顺利。

在嘉靖四十二年末。敲定了夺回哈密,封闭西疆之患。于是,令丰国公李儒挂帅。提督京营西北兵马共计数十万,逶迤西出。这一次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参与将领之中,并没有一个是周梦臣的旧部。

周梦臣唯一的旧部,就是兵部侍郎汪宗元,驻节兰州,总督甘肃,西宁,宁夏,陕西诸军,为大军之后,供应大军粮草。

其实,前文说过。

打哈密是不需要多少人的。

毕竟,哈密谈不上一座孤城,但是也相差不大。即便吐鲁番汗国想要支援,也未必来得及。

只是周梦臣打哈密,与隋炀帝打高句丽的动机差不多。都是想以军事行动来解决政治问题。故而,在周梦臣看来,这一战最关键的地方,不在哈密,而在兰州,就要看汪宗元做的怎么样了。

不过,有一点周梦臣是没有想到的。

一场战争,是发动者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但很难决定什么时候结束。

周梦臣也是如此。

这一战从嘉靖四十三年夏开始,一连打了三年。一波三折,其中内情很是复杂。很多事情让周梦臣都预料不到的。到了嘉靖四十六年,抵定南疆这一战才算是结束了。

之所以打了这么长时间,不是因为哈密王特别强大。

而是大明这边有一项重大的情报疏漏。

这个就是,他们搞清楚,哈密王乃是吐鲁番汗之弟。想来强大的王弟,定然是这位大汗的对手,这几乎是大明所有精通权谋的人本能反应。而且很多情报也没有看出来双方关系好到什么地方。

但是这里漏了一个重要情报。

这个情报就是吐鲁番汗无子,也不是说一开始就没有儿子。他也生了好几个儿子,但是这个年代这儿童夭折率是非常高的。

不管他有过几个儿子,都没有站住脚。

也就是说,哈密王乃是吐鲁番汗的唯一继承人。

虽然吐鲁番汗不大喜欢这个弟弟,但是他也不能将孛儿只斤家的产业给外人。更不要说,还有其他汗国虎视眈眈。西域的几个汗国,都是元代的察哈尔汗国分裂出来的,也就是几个大汗都是孛儿只斤家族的人。

甚至还有姻亲关系,一旦吐鲁番汗国绝嗣,很有可能引来外人窥视。

仅仅是这一点,吐鲁番汗就不能放弃哈密王。

于是,从战事一开始,就出乎大明方面的预料。

他们以为面对的是哈密孤城,那知道面对的乃是吐鲁番汗国的倾国之兵。

当然了,吐鲁番汗国倾国之兵,也没有多少。不过精骑数万。毕竟一来,西域的人口密度在这里的。二来,吐鲁番汗国的统治范围,也不过是吐鲁番为中心的,南疆东部地区。

而在南疆西部还有一个叶尔羌汗国。统治新-疆一部分,中亚大部分地区。

只是出乎预料的敌人,让哈密之战,在嘉靖四十三年相当不顺。

当然了,这也有一点李儒的问题。李儒从根本上来说,仅仅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并不是多出色。面对敌人数量突然增加。不同的将领有不同的做法。但是李儒用了保守,最有把握的办法。那就是与哈密城外立寨,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

因为从哈密到嘉峪关之间关西七卫,几乎都成为了沙漠。大明出兵数十万,只能翻越沙漠而来的也不过一两万而已。

当然了,在周梦臣看来,不仅仅是周梦臣看来。就是周梦臣与麾下众将商议的时候,大家一致觉得,即便面对数倍之地,万余精兵,步骑各半,也足以决战。

奈何,李儒对哈密对峙。

双方主力不战。更多的战事,就出现在粮道之中。吐鲁番精骑深入沙漠之中,截杀大明的粮道。只是大明出兵几十万,大部分兵力都在后勤线上。

怎么可能被吐鲁番突破。

一直熬

到了次年夏天。李儒手中兵力增加到四万,而且李儒在哈密城下,也没有闲着,不仅仅打造了大量攻城器械,还开垦不少土地,减少后勤。

在李儒觉得敌我力量发生翻转之后,突然进攻,大破吐鲁番骑兵,然后直扑哈密城下,一日破城。

让李儒以少胜多是不可能的。但是优势在我的时候,李儒也是有雷霆手段的。一日破军,一日破城。两日之间,哈密易主。

按理说,这一战打到这里,已经完成事先计划了。

只是,大明不想打了。吐鲁番汗却想打了。

不,应该说是新吐鲁番汗。也就是原来的哈密王。

哈密一战,明军摧毁了吐鲁番汗的主力。哈密王的部下更是丧去不知道多少。老吐鲁番汗回到吐鲁番一点兵,又气又急,再加上有伤在身,没有几天就去了。

哈密王临危受命,但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哈密一战,对大明来说,是边边角角的一战,但是对吐鲁番汗来说,就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大军丧失无数,不要说反扑哈密了,就是保全本国都有问题,他北方,西方都有其他汗国虎视眈眈的。内部又有各大部落也想看着败军之将该怎么办?

哈密王,也就是新吐鲁番汗在内忧外患之下,下定决心,向叶尔羌汗国借兵。只要叶尔羌汗国为他复仇,他愿意举国投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吐鲁番汗国本来就内忧外患,即便没有大明重返西域,过几年,也会被叶尔羌汗国给吞并了。甚至可以说吐鲁番汗对大明如此强硬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胆怯。

他们担心如果明军轻易夺取了哈密,会给他四周邻居一个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吐鲁番汗国,已经到了难以为继,任人宰割的地步了。反而如果他们能打赢大明,然后借大胜余威,还能维系一段时间的。

当然了,这也与明朝在西域并没有什么兵威有关系。

总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新任吐鲁番汗,觉决定将国家卖一个好价钱,同时,一方面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出一口气。

才加上请叶尔羌汗国报仇的说法。

不管新吐鲁番汗是怎么想的,他这个作法,都让本以为西域战事已经结束的大明上下,不得不迎来新的战争。

在嘉靖四十三年四十四年,是与吐鲁番汗打的,而在嘉靖四十四年之后,到嘉靖四十六年这一段时间,都是与叶尔羌汗国打的,一直打到,刘汉长驱直入夺取喀什。将叶尔羌汗国的势力赶出南疆之后,双方才算是消停,才有议和的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