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世唐人 > 第一百零六章:旱情的直接表现

一世唐人 第一百零六章:旱情的直接表现

作者:当年秦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2:31:18 来源:笔趣阁

106.旱情的直接表现

李破军直接按道回家了,对路边的招呼拉客的龟公娼女视而不见,李正等人也是一脸正气肃穆的随后,此举却是引得刚刚进了那名曰倚红楼的两名士人的蔑视。

“呵,好一个正气凛然的翩翩郎君,却不过装腔作势耳。”一个狭窄眼角,高耸鼻梁的白衣举子痴笑道。

“哎,赵兄,何必与那般伪君子计较,吾等自去风流,走走走”。另一男子却是看似颇为“大度”的说完就拉着那白衣男子进去了。

“对对对,听说今日绮梦姑娘将会出来,咱别弄迟了”。说罢二人拉手搭背的进去了,龟公笑面相迎着。

这一幕却是李破军没看见的,此时他正在一出粮铺店面前不可思议的睁着眼睛看着,只见排成队的人在粮店门口等着,而铺子门口一侧挂起来了一个木牌,上面书写着四个大字——“斗米十钱”。

李破军这时正皱着眉头看着,心里很是疑惑,怎么这么多人买粮呢,还斗米十钱,李破军虽说对粮食市价不甚了解,但是现在钱的购买力还是挺高的,这他也是知道的,毕竟他吃过一个大肉胡饼,也才一两个大钱,而且李破军还记得一句话。

“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是《资治通鉴》“贞观政要”中的话。就是说他老爹唐太宗执政后,天下安定太平。流民都有了土地,回归乡里。粮食丰收,一斗米才三四钱,一年来全国因为犯罪而判死刑的人才二十九个人。全国各地都可以不关家门。也没盗贼。出门在外的旅人也不需要带粮食,因为在路途中就可以买到。

按照这句话里面的意思是贞观年间就是一斗米不过才三四个大钱,此时虽然不是贞观之治的时候,但是今年下半年就到了贞观时代了啊,而且李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行良政,废苛法,百姓按理说也应该是不是很困苦的啊,为什么此时却是一斗米需要十个大钱,还是这么多人抢着买,一副供不应求的景象。

李破军正心中疑惑,身旁的李然也是满是疑惑的说道:“我的个乖乖,一斗米十钱,怎的涨得这么高啊”。

李破军听闻此话,嗯?难道李然知道行情。

“阿然,这粮价是否比平时的高?你可知晓平日里米价多少?”

“嗯,比平时高多了,几乎翻倍了,就我所知道的,平日里粮价最高也才五六文左右的,四五文也是常常能买到的”。

听到李然这话,李破军彻底“坐”不住了,怎的粮价还涨得这么高,这粮价却是不同于其他商品,这可是关乎国计民生的。

嗯?难道是这些奸商刻意抬高粮价?若是这样的话,那可罪过大了。

不行,这事儿得弄清楚了,李破军喜欢管“闲事”

的性子又来了。

看见一个看起来朴实憨厚壮实黑黝的汉子,李破军上前一礼。

“这位郎君请了,某家有礼了,某欲向郎君打听点事,不知可否方便”。

“呃,小郎君多礼了,想问什么,俺知道的肯定告知”。

“嗯,这粮价怎的如此之高,是不是店家刻意所为。而为何你们还愿争先恐后的购买呢?”

李破军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其实他如果平日细心一点定会知道答案的。

那汉子听闻此话,却是喟然一叹,“哎,小郎君恐怕是富贵人家的,不清楚也是在理。这粮价这般高倒不是店家所为,也是没办法的,只因今岁关中大旱,一年来无见雨水,庄稼大多枯死,农家也是没有存粮的,因此才粮价甚高,俺是城西铁匠,也算是有个营生,却是苦了庄稼汉了,哎”。

李破军却是听得呆了,心头震撼不已,关内大旱?大旱?旱灾?

这几句话却是在李破军心头缭绕不散,在仔细一回想这干旱却是在头脑中似乎也是听过许多次了。

听李世民叹过,听李铁叹过,也听宇文士及听过等等,不是第一次听了,但是李破军一向没有在意的。心头开始只是想道雨水降的少比较正常,甚至都没有放在心上,然而此时却是亲眼所见,却是亲眼看见了旱情的最直接表现——粮食都短缺了,米价上涨一倍了。要是继续不下雨的,那……那将会米价升高,农民饿死,流民四起……李破军都不敢想了。

李正看自家郎君又是“痴呆”了,习惯性的戳了戳李破军。

“啊,噢,多谢了,某家告辞了”失魂落魄呆呆的跟大汉道了谢就直接回府去了。

身后的李正李然对视一眼,心想着小郎君这是干啥呢,怎么还情绪这般低落呢,几人都是心头有事,一路无话,只要史进这憨娃还是那副憨憨的脸在后面屁颠颠的跟着,完全不理世事,只要自己吃饱就好,只要恩公有吩咐就去做

呃……还有看见恩公在门前站着就去敲门就是了。

一路回到府里面,门口侍卫见礼也是未曾回应,这让侍卫心中好奇,今儿小郎君是咋的了,往日都是笑呵呵的打招呼亲切的很呐,怎么今日闷闷不乐呢,嗯,看那样子小郎君心情肯定不好,说不得是那个不开眼的崽子招惹了郎君,娘的,若是让咱家碰见一刀砍了他狗日的,好教知道咱家小郎君不是能惹的……

一群人都是心中有事,李破军发觉脑子乱的很,干旱?少雨?自然灾害?粮价升高?

贞观初年?斗米不过三四钱?

这一切似乎还有着些许关联,然而李破军脑子一团乱麻,似乎捋不顺看不清,赶紧回去好好想想,到底遗漏了什么呢。

回到自己小院,秋儿迎面上来招呼着,“小郎回来了”。

李破军点点头回道:“嗯,你去准备一下热水,待会儿我要沐浴”又向李正二人说道:“你二人去城外找些农家问问旱灾情况,还有寻些西北商贩问清西北受灾情况,晚上回来告诉我”。

李正二人绕是心中疑惑,但仍是领命去了。

李破军泡在热水浴桶里,身后冉冉熏香燃起,醒脑的香味冲脑,温和的热水泡着,脑子一片清明。

想着这一段时间以来,他听说的关于干旱的只言片语。

又想着粮价旱情,脑中还有那琢磨不着的一丝丝回忆愣是捉不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