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世唐人 > 第三十九章:秦王病愈,安抚军心

一世唐人 第三十九章:秦王病愈,安抚军心

作者:当年秦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0:21 来源:笔趣阁

39.秦王病愈,安抚军心

李世民接洽刘文静后得知浅水原中伏,高庶城陷落这个消息,可谓是又怒又忧,然而既已大败也没办法了,此刻他心中却是担忧殷刘几位总兵,千军易得,但是一将难求,何况殷刘几位可是开国公候,要是一战全殁或者被生擒,那可就比战败还不妙了。

派遣副将前去接应后,李世民在岐州城里那是叫一个坐卧不安,原本心中还是不满几位总兵私自出兵而发怒,此刻却是心中祈祷他们仅是战败而无生命危险。

就这样,自晌午接洽刘文静就心乱如麻的李世民度过了这操*蛋的一天。

次日,面带倦色的李世民早早就起来了。

询问亲卫,可有人来禀告消息,侍卫摇头,李世民更是焦虑了。

最怕的不是有消息,而且下落不明。

草草的用了犯就去城外驻军营里日子,一到军营,看着小小的营盘,出京带走满满十万人马,如今他还没见过敌人面就只剩不到三万大军,苦也。

还没进伤兵营盘,远远就听见一片哀嚎,糜烂血腥的臭味飘出老远,看见李世民来了,守门兵丁赶忙行礼。

一摆手,李世民心中苦涩的进去了。

他也不是沙场雏儿,也是见多了死和鲜血的,可是这次,却是心中有苦难言。

是他这个主帅病倒了,大军才如此憋屈的战败的,他这个主帅更是连敌人面都没见过。

“参见大帅……”

“参见秦王殿下……”

……

朴实老实,任劳任怨的兵丁见李世民来了赶忙互相搀扶挣扎起身。

李世民一向宽容有爱,当即忙道免礼。

场中默默无声,都没人说话,满眼看去,脏乱的营盘的千余将士摊坐一地,在这个医疗匮乏的时候,受伤严重的早就死去了,活下来的要不就是命大要不就是残疾抑或轻伤。

“将士们,你们都是勇士,你们没有不战而退,没有被俘投降,你们都是我大唐勇士,都是关中好男儿”。顿了顿,“此次战败乃本王之过也”。此话一出,一片哗然,哪敢让王爷认错,纷纷请罪。

李世民手一压,“众位将士可能在疑惑,为何我军驻扎这岐州城外十余日不动,更是从不见本王露面”。此话一出,满地伤卒和几位将军都是抬头看向李世民。

这时李世民道出了又一个令众人哗然的消息。

“因为本王病倒了,在这两军对垒之际,本王却身患了疟疾”。

众将士闹哄哄的。

“啊,王爷染了疟疾啊……”

“啊,老天爷,患了疟疾……”

“啊,疟疾可是会传染的,王爷他……”

“你这矬货,王爷对俺们仁爱的很嘞,不会传给俺们的嘞”

……

一阵闹哄。

“没错,就是沾之即死的疟疾之症,你们不用慌张,本王之病已痊愈”。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哗然。

“听见没,王爷得了疟疾还一点事儿木有啊,俺爷那辈儿全村得了疟疾都死光了,可就剩俺爷几个壮实的逃难跑了嘞”。

“那是,王爷是谁啊,那是老天爷降下的天神嘞”。

李世民又提高声音一喝:“本王身患疟疾之症都挺过来了,你们也要挺住,回头本王奏请朝廷,给尔等伤者双倍抚恤,赐田十亩,朝廷仁厚,必定应允”。“秦王千岁,秦王威武”。

“秦王千岁,秦王威武”。

……

众人欣喜若狂,这年头当大头兵不就是为了吃口饭和那点赏赐吗。

李世民微笑着走了,留给余下士卒一个威严高大的背影。

若是李破军在此定是要感叹,好一个收买人心,传播声望,吾辈不及也,不愧是一代雄主。

李世民这招可是高,都不知道一石头多少鸟了。

一是自身本就宽厚,此次战败的憋屈异常。

二是在慰问中顺带说明自己从未现身的原因,说出自己重病,传到朝堂上那些太子党的就不好攻讦了。

三是在此安抚将士一番,可以收拢军心,战败后军心涣散,必定会有不良情绪,当贵为秦王的主帅李世民来安抚一番也可稳定军心。

四是宣布抚恤,借口自己请奏,也得了士卒的感谢之心,受之恩惠,其实不用李世民请奏朝廷也会加以抚恤的。

五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了,收拢人心,传播声望,他李世民本就,皇家里最能打的,战功赫赫,在军中有着莫大声望的,这样一来,军中士卒必定更加爱戴他,更加推崇他。

然而偌大的好处就是李世民这小小的一招得了,或许这就是为将之道,帝王之术吧。

刚出伤兵营门,从岐州城处方向卷起一阵尘土,奔来一骑,李世民定睛一看,就是昨日派去接应殷刘败军的那员副将。

几步上前,那部将风尘仆仆,满倦色,差点跌下马,李世民赶紧扶住。

“末,末将不敢,”。无名副将挣脱李世民的搀扶。

李世民急声道:“无妨,殷刘前军如何,可否接到,情况如何”。

副将也知情况紧急,“禀大帅,接应到了,殷将军率约八千残军正在后面赶来,末将担忧大帅急迫,只身快马前来报信”。

李世民大送一口气,没有全军覆没就好,又问道:“那你为何从岐州方向而来”。

“末将以为大帅身在岐州城,快马直接去了城内,却得知大帅在此地,因故又转来大营中”。

李世民点点头,想着想着殷刘败军,吩咐道:“你且回营歇息,事后本王自当记功”,就让副将回去了。

结果那副将感谢一番后却欲言又止,没有走。

李世民不由得说:“还有何事,你一并说来”。

“大,大帅,前军里没有刘大将军和窦将军几位总兵”。副将说出来的消息惊得李世民一跳。

赶忙问:“刘窦几位将军何在?”。

副将悲道:“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阵亡,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被俘。八大总兵仅余殷梁刘几位了”。

李世民一听,大叫苦也,原本想千军虽殁,大将幸存。没想到还是殁了几位总兵。

也没管周围人的劝慰,自己打马回了住地。

回了岐州府,李世民安坐案桌,命人,手书奏章,禀明军情,并自我请罪。虽然此战大罪在殷刘二人,但身为主帅有着不可逃脱的责任。

下午酉时,殷开山梁实几位终于领着败军回岐州城了,被人袭杀在狭窄甬道,五万大军仅余八千残军逃回,一战失了四万多将士,这还是薛举因兵力消耗过多没有追击的情况下。

面对,几人的请罪,李世民也无话多说了,既已战败,再责罚只会失去人心,得不偿失。

只得安顿好伤兵,整编残军。

…………

大唐长安城

城门处人来人往,尽显天下大城风范,贩夫走卒,书生豪强,络绎不绝,看来前方战事一点都没影响到这座巍峨大城的正常运行。

笔直宽大的大道上飞来风尘仆仆的一骑飞奔而来。

嘶哑的声音喊着“战事急参,路人让行”。

路人纷纷赶紧让到一旁,在古代,若是在大道上不让行,被飞马驿卒撞死了那是活该,都无处申冤的。

飞马直接到了大明宫门,下马喊道:“前方战报,速传陛下”。

宫门处有专门的传递人员,也不敢耽误,赶忙将公文袋中公文送往太极宫李渊处。

……

满朝闹哄哄的,交头接耳的讨论着,就在刚刚递上来的战报上的消息让朝堂炸了。

临近交战之际,身为主帅的秦王殿下居然身患重病了。更离谱的是殷刘二位总兵居然带头违抗军令私自出兵了,最后十万大军居然伤亡七万余,此等大败,自李唐起兵来从未有过。

太子中舍人王珪出列奏道:“陛下,臣参奏秦王失职战败之罪,身为主帅,毫无作为,未逢敌面便大军十殁其七八,实乃大罪,请陛下治罪,剥其尚书令之职,以儆效尤”。刚奏完,就有几个太子党的人来附议。

这王珪是李建成的坚定支持者,坚定不移的支持着李建成,职位也是太子中舍人。此刻逮着机会自然不会放过,而他的请奏更是毒辣异常。

武德元年,大唐初立,李世民就是被封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秦王等位,可谓是优厚的很,其中尚书令是文职,让李世民在权利中枢文官里有着一席之地,可是李世民的一臂。王珪这老狐狸深知李世民在军中威望甚高,不可轻易撼动,就转移方向了,如今王珪此刻却请剥夺李世民的尚书令一职,可算是要断其一臂,毒辣的很。

接下来又有李世民一方为其申辩,说道秦王身患疟疾,保命尤难,何谈领军,全是殷刘几位违抗军令,擅自出兵之罪。

两党争执不休,李渊头疼不已,心中也是憋屈的很,大唐第一战就大败,他的脸上也是火辣辣的疼,又想到李世民身患疟疾,差点殒命,不由得心中一颤,对这几个优秀儿子他还是很在意的。

一拍龙案,“肃静,朝堂之上如此争执成何体统,此事等秦王回朝再议,退朝”。说完李渊挥袖而走。

底下众臣气息为之一滞,王珪等太子党不由一叹,看来是难以扳倒了。此时趁李世民不在朝堂未占主动没有奏效,那等他回来就更难了。

众臣有人暗喜有人忧愁的退朝了。

…………

话说李破军,朝堂上为他老爹的事儿争执难定,他老爹如今也是在百里之外的岐州城暗自神伤。

后花园之中,一个壮实小童正在挥戟如风,虎虎生风,正是李破军。

旁边亭子里,一个温婉恬静的少妇,手持一杯香茗正慈爱的看着场中的小童,小腹微微隆起,看样子应该是有身孕了。

母子俩都不知道这家的顶梁柱此刻已经是败军之将,遭人攻讦。直到晚间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