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世唐人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大唐英烈,永垂不朽

1191.大唐英烈,永垂不朽

随着时间的发酵,《氏族志》等三事愈发的轰轰烈烈了,可谓是天下瞩目,世家可谓是焦头烂额,又要担心《氏族志》将其家族给贬低了,又要担心自家某位混蛋祖先入选了《忠奸录》的奸佞榜。

但是一番接触试探之后,一众世家这才发现,无论是负责《氏族志》的高士廉,还是负责《忠奸录》的李破军,孔颖达等人,都是油盐难进的角色。

高士廉本来不会如此的,他人老成精,不会随意的得罪任何一方人,本来心底打算和稀泥的,将事务交由韦挺几人就好。

结果当夜里,高士廉接到了一封信,是太子李破军给他的。

拆开看罢,便是惊起了一身冷汗。

李破军记得这段历史,高士廉编撰《氏族志》之时和稀泥,最后迷迷糊糊的将山东崔氏列为了第一等,崔家族长崔民干成为了第一等的士人,完全没有领会李世民下令编撰《氏族志》的根本意图。

高士廉和稀泥倒是没有得罪士族,但却是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看见历时六年,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氏族志》竟是是将山东崔氏列为了第一等,他皇室李家竟是还在其后,这就是高士廉不管是和稀泥的后果,李世民勃然大怒,不顾及他舅父的面子当面怒斥高士廉,勒令他重编,高士廉见得李世民动真格的了,也是慌了,忙是修改。

李破军既然记得,那自然可以让这位老好人舅公少走一些弯路了。

“皇室李家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第三等……舅公切记《氏族志》之根本意图,此时阿耶格外看重,万万不可等闲视之,是福止三代,还是世袭不衰,在此一举……”。

看着李破军的这段话,高士廉心里微惊,自己和稀泥的心态竟是被太子发觉了,看来此事不容疏忽,山东士族……得罪便得罪了吧,反正我与他非亲非故。

想念及此,高士廉精神一震,开始认真对待起此事来了。

高士廉认真起来,那些山东士族想通融那是没有可能的。

过往功业盖不计算,只看今日的官爵功绩,这样一来,那些啃老本的山东士族都是慌了,而当朝的官员都是高兴了。

特别是跟随李唐起兵的一帮人,人人得益,此如上柱国,翼国公秦琼,历城秦家虽然也算是当地望族,但是还算不上士族,宿国公程咬金出身齐州程家,只能算是个小豪族,在士族面前不够看,那吴国公尉迟恭的父亲尉迟伽是隋幽州都督、常宁安公,祖父尉迟孟都是北周济州刺史,曾祖父尉迟本真是北魏幽州刺史、渔阳郡公,可谓是世代高官,但是到尉迟恭这一代,已经沦落到打铁为生了,其他诸位开国元老基本上就没有山东士族的人。

有这些当朝的实权人物鼎力支持,尽管老牌世家嗷嗷叫的反驳,但却是无济于事。

绕是卢氏与房玄龄联姻,崔氏与程咬金联姻等等,但是在这件事上,谁会逆李世民眉头去相助世家,《氏族志》就在明争暗斗的气氛中编撰着。

而李破军这头的《忠奸录》更是如火如荼,不知道多少人挤破了眉头想着往崇文殿钻,甚至三品大员都有请调崇文殿协助编书的。

但是李破军怎么让他们如愿,编书人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而且吃住都在崇文殿,隔绝与外界交流,保持着编书的公正性,不被外力所扰。

最先造成的英烈祠的修建,在李世民亲口指示不必拮据的情况下,钱财充裕,李破军又是献出一策捐赠。

英烈祠的修建接受外界捐赠,捐赠人员的名字和捐款额度将会被朝廷张榜夸赞,有此鼓励,大唐官员,商贾以及百姓都是疯了。

修建英烈祠祭奠英灵本就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更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崇敬,何况捐钱了还可以张榜公示,长安城中有钱人数不胜数,更多的是那些有钱没地位的商贾,还有那些好名的家族,为了掩盖《氏族志》带来的冲击,士族也不吝惜区区钱财,纷纷大额捐赠,无论是商贾,官员,士族豪门还是平头百姓,纷纷踊跃捐款。

本来还认为接受捐款有失国体的文官们,在见得捐赠的天文数字后,都是目瞪口呆,只一月之间,接受的捐赠就是数百万贯,有此巨款,又有民众踊跃服役。

原本打算在朱雀门外修建的英烈祠改到了长安城北侧的龙首原,活生生的建了一个不亚于东宫规模的宫殿。

龙首原在长安城东北角,地势较高,俯瞰长安城,一直驻有重兵,本来这里打算修建大明宫的,可是被李破军认为不必要而阻止了。

龙首原上一座高达十数丈的建筑耸立着,有些文士谏言英烈祠不应该比皇宫还要高,但是不待李破军说话,便是被李世民给啐了一脸,而且说法还很鼓舞人心。

“将士英灵护佑大唐国泰民安,朕要长安城内抬头便能看见英烈祠”。

高大的英烈祠没有什么奢华装饰,只是飞檐斗拱,高墙厚基,让整个英烈祠显得十分的凝重、肃穆。

当头的高高牌坊,厚重的石狮镇在两侧,牌坊之上写着铁钩银划,显着肃杀之气的三个字刻在上面英烈祠。

三个字中唯有烈字与常规不同,下面少了一点,按照李破军的说法是只愿大唐的烈士少一点,这是李破军从光头委员长哪儿得来的启发。

过了牌坊往里走,两边树立着持兵着甲的大唐军士石像,石像身躯高大,肌肉虬结,甚是威猛,但却是没有面部,面部都是空白一片,象征着大唐阵亡的无数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

通过了石像相夹的神道,迎面便是一个高达数丈的石碑,石碑上有八个金箔大字“大唐英烈,永垂不朽”,笔迹气势磅礴、龙伸蠖屈,正是李世民的御笔。

走近一看,只见得厚重的石碑底座上雕刻着白玉浮雕,镶嵌在碑座四周,浮雕高数尺,上面刻着人物故事图,上面依次雕刻着大唐立国以来的著名战役,此如浅水原之战灭西秦国薛举,虎牢关之战灭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