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世唐人 >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献图

一世唐人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献图

作者:当年秦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0:21 来源:笔趣阁

1225.献图

鄯州大营里,侯君集提出了分兵突进的策略,而李靖心中也是较为赞同,但仍是要问问诸将的意见。

侯君集一双眼里尽是得意,李靖虽没有言语,但是在座的人都不傻,从气氛中就可以感受得到李靖已经中意侯君集的策略了。

“大帅,末将赞同侯总管的看法,为防敌军逃窜,理性分兵击之”。盐泽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起身道,毕竟侯君集可是兵部尚书,总管天下兵事,可不是谁人都敢否定他的策略的。

但是,并不是没有人不敢,高甑生话一落下,任城王李道宗也是噌的起身。

“大帅,末将有不同看法”。作为两名副帅之一,又是当朝宗室重臣,李道宗可是不怕侯君集的,何况这是军事,允许有不同看法。

李道宗的分量可是不低,在场之人都不敢轻视,李靖也是眉头一挑,微微点头道:“李总管但讲无妨”。

“末将以为,我军携必胜之势而来,气势如虹,十余万大军集结在此,当凝成一股绳,出其不意的长驱直入,以战养战,穷追猛打,当可横扫吐谷浑。若要分兵,恐堕了威势,损了士气”。

李道宗一身戎装,颇为威武,一挥巴掌,气势十足的说道。

这番话颇为霸气,更有轻敌骄狂之嫌,但现场众将都是没人嗤笑,因为确实如此。

十四万大军可都是百战精锐,都是从数次战争中磨砺出来的老兵,而吐谷浑不过是从全国匆匆集结的十余万军队,其中老弱病残不计,许多人甚至都没有一件像样的兵器,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大唐的百战精锐。

侯君集也是傲气的人,自然也是承认李道宗的话有些道理,十余万大军若是一齐作战,定是铺天盖地,横扫吐谷浑,若是分兵,定然是没有那份威势的,只是各自起的效果却是不同。

“呵,王爷所言,确实有道理,一鼓作气,当是横扫吐谷浑,但是王爷可别忘了,我等此来,可不是为了夸兵扬威的,而是要一举覆灭吐谷浑,真正的开疆拓土。长驱直入固然可灭之,但难灭之,唯有分兵,方能真正剿灭”,侯君集也是一脸肃然的正面反驳道。

“而且我军调动,毫无隐瞒,吐谷浑早有防备,其熟悉地形,又据险而守,攻击难度可想而知。而吐谷浑其性不坚,若不敌便即刻远遁,届时我军十余万兵马,臃肿笨重,如何能够追歼。再者言,一旦功击受阻,滞留雪原,届时,士气大跌,气候难熬,其后果……可想而知”。

李道宗听了眉头微皱,似在思量着,都不是昏聩之人,都知道两人说的有道理,但是各有各的理。

正沉默间,堂下末座的一人弱弱说道:“大帅,末将有些看法”。

众将一看,却是那左领军卫将军、临清县公苏定方。

李靖眼睛一亮,正要说话,侯君集却是冷哼一声,“原来是太子手足、大帅高徒啊,有何高见呐?”

众将一听,也是神情微尬,苏定方更是眼神一凝,看了看侯君集,打量了一眼,便是说道:“末将不敢当,只是有些看法,烦请指教”。

苏定方毕竟是年过不惑的人,又不是莽撞青年,虽然侯君集态度有些呛,但是他也不会翻脸生气。

苏定方出自神策军,乃是明明确确的“太子党”,曾经李破军还曾经说过神策军皆是他的手足,而苏定方又在李破军的牵线之下,拜李靖为师,学习兵法,所以侯君集才有此一言,严格来说,二人还是同门师兄弟呢,不过侯君集的性子,才不管你是谁,看你不顺眼那就是不顺眼了。

李靖深深看了一眼侯君集,眼神带有厉色,继而又是看向苏定方温声伸手道:“苏将军但讲无妨”。

“末将曾听太子说过,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绝不能少,我军十四万余人,战马、驮马共计二十余万匹,人吃马嚼,每日耗粮以万计,但据末将所知,我军马粮似乎不济,即不足以分兵作战,亦不足以长驱直入,此乃当今之紧迫要务”。

苏定方将自己心中的忧患讲了出来,而众将一听,都是大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样简单的道理在座的都是宿将,不可能不清楚,当即都是瞪眼看向了一人。

李靖也是脸色微动,看向那人直问道:“李刺史,可是当真?为何昨日你还说粮草俱足?”

“大帅,粮草确实充裕,足够一旬之用,而且后续尚有运来的啊”,下首一人也是急忙辩道,这要是误了粮草,李靖直接把他斩了也不为过。想到这李玄运心底暗自记恨苏定方,怪不得你昨晚过来问我粮草情况,我还当你是关心军机,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

这人正是此地鄯州的刺史李玄运,奉命征调粮草,主官西征大军的后勤。

“大帅,此间距离伏俟城数百里之遥,而吐谷浑境内雪域广阔,道阻且长,更何况我军尚有另一个迫在眉睫的要务,那就是情报不足,尚不知其境内情况,不知湖泊、草场位置,亦不知其屯兵部署,若要征战,为确保万无一失,不至于有断粮之危,最低也要备足一月之用的粮草”。

李玄运刚刚说完,苏定方便是义正言辞的说道。

苏定方说罢也是迎来数人附和,侯君集李道宗两名副帅也是点头赞同,“所言不错,粮草确实只可多,不许少,若要主动出战,一旬之用的粮草,确实不足”,李道宗颇为严肃的点头道,看向李玄运的目光就有些严厉,这家伙虽是皇室偏支,但是做事忒不靠谱,提前一个月下令调粮,怎么到现在还没备齐。

“哼,粮草不济,几误我大事,李刺史,本帅现令你亲自督管,七日之内,必须备足大军一月粮草,如若有误,军法处置”。李靖也是愠怒,满以为圣人一月之前就下了令的,应当是无误了,没想到这李玄运办事不利,差点误了大事。

李玄运见了李靖威势,也是慌忙应着,转身就出去了,可不能再躺在刺史府等着捞军功了,手底下人办事不利,他得亲自去督管,各地运粮队的督粮官都要严加斥责。

这事,侯君集也是反应过来,直皱眉道:“方才所言的情报确实颇为棘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对于吐谷浑实是所知甚少,甚至连其布防部署都是不知,现在看来,无论是分兵,还是直接大军压进,当务之急都是要弄清吐谷浑部署”。

侯君集的军事素养自然是不低的,从苏定方简略的言语中便是赫然抓住了重点,那就是情报,李靖虽然也是派有细作和斥候打探,但是终究只是浅层的,毕竟茫茫雪域,着实不好打探消息。

“那就只能再加派斥候了,特别是西海、曼头山一带…”。李道宗也是皱眉道,在这种恶劣苦寒之地行军作战就是麻烦,做什么都不方便,不照中原,还没打仗,城内的情报就可以通过细作弄得清清楚楚的。

“大帅,末将愿率斥候,前往西海周边打探情报”。李道宗的话音落下,契何力便哄然起身请命道,契何力归唐不久,好不容易随军出战,定然是要表现积极一些的。

而后执失思力也是积极表态,表示愿意率领斥候,前往冰天雪地的雪域打探消息。

正当胡将积极表态,纷纷请缨的时候,门口守卫来报,“启禀大帅,门口有一群人做百姓打扮,为首之人自称是…是英国公世子李震,奉太子之命,献上吐谷浑布防图”。

众将一听,都是一惊,英国公世子李震?吐谷浑布防图?这……李靖也是脸色一变,眼神明亮,“请进来”。

不一会儿,脚步声近,帐帘被掀开,进来了两个人。

只见得这两人头发披散,身穿的衣服似乎是大唐的过冬神器棉袄,只是上面泥土冰冻,很是脏破。

李靖李道宗几人眼睛一凝,那为首的年轻人,正是英国公李绩的长子李震,只是月前在京城相见时,那还是个翩翩公子,如今却是这副模样,脸上冻得通红,嘴唇都有些皲裂。

“你……景阳?”李靖也是有些惊疑。

“小侄李震拜见李伯父,见过诸位将军”。李震咧开嘴笑了笑,舔了舔干裂的嘴巴拜道。

“冯信拜见,大帅,见过诸位将军”。另一人也是躬身拜道,这人竟是冯六子,李破军的暗影之风影之首,冯信就是凉州姑臧本地人,熟知西凉地形,更是会说一些吐谷浑的鲜卑语,所以李破军也将他拍过来协助李震,打探吐谷浑情报了。

“当真是阿震?何故来此?快,快歇一歇,喝口热水”。见得当真是李震,李道宗也是微惊,忙是拉过李震坐着,将帐中架在火堆上烧着的水壶递过来,亲自给李震倒了一杯热水。

李道宗一向与李绩交好,二人性格相宜,又通军事,可谓是挚友,在座的李道宗自然是和李震最为熟络亲密的。

李震也不推辞,双手捧着水杯,也不顾烫,就喝了好几口,众人也都是眼巴巴的看着他,喝了几口水缓了会儿,李震也是反应过来,看着堂中站着不动的那人,也是忙将手中热水递给他,“崇诚喝点”。

继而也是向懵圈的众将说道:“震与冯信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西北,总探吐谷浑情报声息,这是我们打探而来的吐谷浑布防图,上面标有库山、曼头山、牛心堆等地驻防兵力,另有吐谷浑详图一份,献与大帅,愿大帅马到功成,早日报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