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世唐人 >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万箭蔽空,人仰马翻

1266.万箭蔽空,人仰马翻

近了,近了,更近了,一千步、八百步、六百步……吐谷浑的铁骑踏在浑厚的大地上隆隆作响,这种面对千军万马冲杀而来的压迫感如果不是正面相对,是很难体会的,若是一般的乌合之众,恐怕只这般气势就足以吓得落荒而逃,但是百战犹生的唐军岂会恐惧。

只是静静的等待命令,眼里只有冷漠。

终于,吐谷浑兵马进去了五百步的射程之内,李靖一拔腰间宝剑,向下一站,传令兵令旗挥动,弓弩兵的指挥者好不拖沓,直接松开了手中的弓弦。

那支箭矢是响箭,伴随着尖锐的哨子声,指挥官一声“放”,万箭齐发。

嗖嗖嗖的声音不断,箭雨铺天盖地的向前方攒射而去,形成一个优美的抛物线。

前排的弓弩兵放完了弓矢,立马蹲下退后,装填箭矢,其后的同袍即刻补上,又是嗖嗖嗖一轮箭雨。

随着箭矢向上的推力用尽,纷纷落下,当头落下的箭矢,那闪烁着寒芒的箭头让吐谷浑人知道了中原弓弩的厉害,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

有些迎面冲开的吐谷浑人甚至是直接被箭矢洞穿了身体,那薄薄的一层皮甲在这强劲的弓弩面前如若无物,绕是走运没有被射中身体,但只有战马受伤,便会受惊,人马具倒,一个眨眼的功夫就会被后面疾驰的战马给踩踏成肉泥,更多许多其后的战马被地上高大的战马给绊倒在地,毕竟西北战马具都高大,可不是矮小的滇马川马。

后面的弓弩兵射完了手中的弓矢,第一轮的弓弩兵早已经装填好了弓矢,准备就绪,即刻部位,又是一轮箭雨。

三轮箭雨过后,吐谷浑兵马仅仅行进了两百步,距离前排唐军尚有三百步之遥。

吐谷浑人的弓箭可不是大唐的强弓劲弩,他们的弓箭适合在马上开弓,较为短小,射程也就相对而言比较近,所以三百步开外的地方只要挨射的份儿。

一批又一批的吐谷浑军士跌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但是更多的吐谷浑人还是前仆后继的冲杀而来,这一点,着实可敬,中原的兵士在面对面硬刚这一点上可能确实不如胡人有血性,面对着前面的迎头箭矢,若是中原人可能就会避躲,士气差的军队,甚至会溃逃,但是吐谷浑人继承了昔日燕国鲜卑人的悍勇,迎面而上,拼命的向前冲,因为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若不冲破唐军的包围,他们就不能回到西海(青海湖)那片熟悉的美丽草原。

凭着这一腔血勇,还有那回到草原老家的强烈求生欲,终于,吐谷浑兵马冲到了近前,虽然到了近前,但是更加危险,那箭矢咻咻咻的而来,躲都躲不及,不断的有人中箭落下,人仰马翻,但是他们仍是眉头也不眨的踩踏着同伴的尸首前进,冲锋,冲锋,只有冲锋……

距离越近,唐军的射速似乎也是越快,第一轮的箭矢还是天空急射,紧接着唐军的第二轮箭矢又是咻咻射来,犹如闪电一般直向吐谷浑人阵中落去,第一轮落下,第三轮箭矢又来……如此反复,吐谷浑人可算是遍体鳞伤。

而唐军的箭矢就好像是用不完一样,那箭壶里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一根又一根的铁头箭矢急射出去,这都是大唐的数年国力的积累,都是用箭矢喂出来的弓弩兵。

如此密集的箭雨,即便吐谷浑人能够在马上做着一些花哨动作躲避,但是躲得过第一波,躲得过第二波,便很难躲得过第三波了。

仅仅前进三百步的距离,三万吐谷浑兵马便有不下三千人倒地不起,其中多半是被踩踏而死。

在弓矢未尽的时候,其后的唐军也不是抱胸看着,也是紧锣密鼓的运动着,两翼的骑兵已经蓄势待发,其后的步军已经在准备压上。

终于,一直挨打的吐谷浑人到了反击的时候,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善骑射不是虚的,骑射就是边骑边射,他们能够手里握着弯刀的同时,还能够握着弓箭射击。

吐谷浑人的弓箭可是做不到唐军弓弩那样抛物线的抛射,只能是直射,这时候,就该前方的刀盾兵显威了。

只见得刀盾兵忽的举起盾牌,互相紧靠,密不透风,一声又一声的闷响,箭矢都是落在了盾牌之人,只有极其少数的弓矢钻了进来,但是碰着唐军的优良铠甲,也是只能伤到皮毛。

终于,弓箭的作用消退了,因为已经短兵相接了。

大唐的军士那是纵观历史也是排的上号的,特别是这十六卫里抽调出来的老卒,都是打了十几年仗,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活下来的,大唐安定也不过十几年,这许多老卒也不过是四十许的年纪,正是壮年之时,那叫一个生猛。

以步军对抗骑兵,李靖就是这么生猛,依靠着紧密的阵形和高昂的士气,李靖愣是拖住了吐谷浑兵马,让他们冲锋的马速缓了下来。

就在吐谷浑兵马冲锋受阻,马速减缓的时候,李靖又是一声令下,令旗挥动,早就严阵以待的两翼唐骑呼啸而出,从两侧包抄迂回,配合着前方阻击的中军步军,竟是活生生将冲锋的吐谷浑人给包围起来了。

等到天柱王反应过来了之后,已经是发现已经前后左右具都是唐军。

“冲,给本王冲过来,冲过来就能回到西海草原了……”,天柱王挥舞着弯刀嘶吼着,“佛主和狼神在护佑着我们……”。就像是一个演讲者一样,不断的煽动着人心。

偏偏信仰佛教和草原狼神的吐谷浑人就吃这一套,嗷嗷叫的往上冲,唐军步军的阵形一时间也是有些散乱。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了,因为左右两翼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左边薛万彻薛万钧兄弟二人,右边的执失思力和高甑生二人,四人具都是勇猛的马上战将。

特别是薛万彻,那是当年东宫李建成麾下第一大将,公认的“万人敌”之一,一支丈八长槊,难逢敌手。

而且薛氏兄弟深受皇恩,一个受封武安郡公,一个受封永安郡公,一个是驸马爷(薛万彻娶了李世民之妹丹阳公主),一个是上柱国(薛万均授上柱国,十二等勋级里最高级,即“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与秦琼等少数人并列)。

受如此恩宠,薛氏兄弟也是卯足了劲要建立大功,他们地位尊崇却只是随行将军,甚至都不是一道副将,心里也是憋着气,手中长槊挥动,一个又一个的吐谷浑人死在槊下,兄弟二人觉得这样才算是没辜负皇恩。

当然,最后二人都忘了初心了,一个涉及谋反被砍头了,身败名裂;一个办事不力被下狱了,忧愤而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