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世唐人 >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小孩子不听话必须得打

1323.小孩子不听话必须得打

契苾何力捂着耳朵,鲜血直流,不发一言,只是冷冷的看着夷男父子二人,半晌,夷男方才缓缓起身,扶起契苾何力,“将军真乃勇士,我等不该相辱”,说罢便是向左右喝道:“还愣着作甚,还不快扶契苾将军下去治伤”。

待得契苾何力被带了下去,夷男脸色阴沉,“拔灼,你可看出来什么了?”

拔灼微怔,试探性问道:“契苾这厮对唐国是死心塌地了”。

夷男微微摇头,面向南方,深深的叹了口气,“这便是中原王朝的魅力所在啊,无论汉唐,只要当朝皇帝亲近胡夷,胡夷将领便是忠心跟随,哪怕是抛弃生养他的草原”。

拔灼听了冷哼一声,面露鄙夷,“不过是向往着中原的优渥生活罢了,贪图富贵的懦夫”。

夷男转头深深看了自己这个嫡子一眼,老眼中尽是精明,“我死之后,你必会与曳莽相争,届时,草原上就不太平了,但你只需要记得一点,三十年内,勿与唐国开战,东可兼并东突厥,西可往西域,切勿往南”。

拔灼听了,眉头微皱,只是点头道:“父汗的话,儿记住了”。

夷男见状深深叹了口气,“将契苾何力好生送去唐国,另外,献上一千匹骏马,五千头牛羊,以做赔礼”,说罢见得拔灼有些不服,不由得加重语气,“不得有误”。

拔灼只得应声下去了。

昏暗的大帐中,只留下垂垂老矣的真珠可汗夷男一人,佝偻的身躯向南看去,半晌,方才传出幽幽一声叹息,“中原之强,草原之祸矣,千古不变”。

长安城,当满朝文武得知薛延陀奉还契苾何力将军,并献上骏马牛羊赔礼后,具都是大送了一口气,诚然,现在的薛延陀还并不足以与大唐抗争,但好歹也是能战之士二十万,大唐若要对其发动战争,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是相当的巨大。

自前隋战乱以来,百废待兴,李世民以及一众文武励精图治数年,方才有恢复到大业年间的十之三四,但连年的征战,梁师都、东突厥、吐谷浑等等,也是将国库耗空了。

正当众人庆幸薛延陀识时务没有轻启战争的时候,来自七千里之外的西域传来了消息。

高昌王驱赶了大唐使者,拒绝朝贡,旗帜鲜明的表明了立场,支持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欲谷设,脱离了大唐的掌控。

砰的一声巨响,李世民将手中文书扔下了甘露殿,“区区高昌八百里之地,兵不过十万,将不足千,竟也敢宣告自立,番贼欺我刀兵不利乎?”

“陛下,臣请战,一万精锐,三月可破高昌,必定擒拿高昌王献与陛下”,方才征罢吐谷浑而立下大功的右领军卫大将军潞国公薛万彻出列喊道。

见得薛万彻出来请战的,一众武将也是坐耐不住,在京的将领纷纷请战,可谓是士气如虹,战意高昂。

这一幕李世民看在眼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正所谓主辱臣死,高昌国如此猖獗无礼,武将们有此表态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李世民环视一圈,却是看见李破军拧眉不语,不由得问道:“关于高昌一事,太子如何看?”

李破军一怔,回过神来,直说道:“打,自是该打,小孩子不听话必须得打”。

听得李破军的话,满朝文武都是哈哈大笑。

“太子这个比喻非常恰当哈哈哈,高昌比之我大唐,正是小孩比之壮汉,只手可灭之”。

笑罢之后,李破军又是说道:“然而高昌距此七八千里之遥,路途艰险,具都是荒漠沙碛之地,良马难行,具体要如何打还是要有个章程的”。

江夏王李道宗也是点点头附和道:“臣之前横渡乌海便是吃足了这沙碛之地的苦楚,无水无草,寸步难行,若要征伐高昌,依臣看来,必定不可大规模行军,兵不过十万最好”。

李世民听了也是点头,看着户部尚书戴胄,“玄胤公,十万大军的粮草可能筹集?”

只见户部尚书戴胄,须发皆白,听得李世民发问睁开浑浊的老眼,略一估算,杵着一柄拐杖艰难起身,已经是垂垂老矣,“回陛下,国库空虚,若三万大军所需粮草,十日可集;五万所需,一月可集;十万所需,半年亦难集”,说罢便是垂头不语。

李世民听罢也是轻叹一口气,摆手道:“玄胤公先坐下”。

这位垂垂老矣的户部尚书掌控着大唐的国库,可谓是殚精竭虑,身体都是近些年累垮的,本就不富裕的国库,硬撑着打了这么多的仗,这位老成的户部尚书可谓是居功至伟。

新晋的陈国公,兵部尚书侯君集见状思索片刻,便是出列道:“禀陛下,高昌兵力不过十万,装备简陋,战力低下,我唐军若能抵达高昌境内,只需精兵三万便可破之。臣请战,亲率精锐步骑三万,另着东突厥、契苾部配合,半年之内,必灭高昌”。

不得不说,侯君集虽是野路子出身,但身经百战,又经过李靖的系统培训,这战略眼光还是很独到的,一言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征发高昌兵不在多而在精,最难的不是粮草而是路途,只要到了高昌境内,便不足为虑了。

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听了不由得问道:“那如何抵达高昌境内呢?”

侯君集瞥了他一眼,尽显高傲,直把薛万均气的吹胡子瞪眼,“某曾横渡乌海,有沙碛之地的行军经验,另外再有熟悉荒漠沙碛之地的契苾所部配合,自能抵达高昌”。

李世民斟酌片刻看向众臣,“陈国公所言,诸公以为如何?”

其实在李靖老矣,李绩镇守并州镇压突厥不能轻离的情况下,李世民已经把侯君集当做朝中武将的领头人了,要不然也不会让他做了兵部尚书。

当即便有数名文武表示赞同,毕竟侯君集正是辉煌时刻,所言又并无破绽,谁人会反对。

当然,李破军是个意外,“陛下,臣再举荐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