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世唐人 >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平都山垭口

一世唐人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平都山垭口

作者:当年秦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0:21 来源:笔趣阁

1735.平都山垭口

茫茫雪原之上,黑压压的兵马驰骋者,随着队伍的缓慢停下,为首的百来人簇拥着几骑策马来到了一旁的山坡上。

“可恶,若非此山,我等何至于止步于此”,为首一人,身着甲胃,遥指着前方白皑皑的一座雪山,言语中尽是愤满,这人正是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所指的雪山正是平都山,这平都山乃是象雄国最后一道屏障,横亘在雪域高原上,山如其名,很是平整的一条山脉,白雪皑皑,仅有山口可通里外,越过那道垭口,就是象雄国的国都所在,可是这番垭口易守难攻,象雄国仅需千余精锐,便足以抵挡数万敌军。

松赞干布自发兵以来,领军长驱直入,一路扫平了十余座象雄国城池,正欲直捣象雄国都,一举灭其国,可是象雄国那老迈昏庸的国主好像是突然清醒了一样,派人死守平都山隘口,论钦陵数次强攻智取,都不能破,还在此地损兵折将,由不得松赞干布不发怒。

“赞普,暂且息怒,我们现在最最重要的便是速战速决,万一陷入此泥潭,等到唐国来干涉的时候,就不好收场了”,大相禄东赞见状出声劝道。

“哼,谁不知道速战速决,奈何大山相阻,有本事你飞过这茫茫平都山啊”,副相桑扎布出言嗤笑道。

松赞干布闻言眉头一皱,正欲出声斥责,忽的,奔来一骑,“禀赞普,有唐国消息传来”,说着骑士递上一卷羊皮。

松赞干布几人吃了一惊,唐国这么快就有动作了吗?

忙是打开羊皮卷,松赞干布一目十行看完便是眉头上扬,浮现笑意,将羊皮卷递给禄东赞,“唐国东征高句丽,定是无暇顾及我们,可放手施为了”。

“……半月之前,唐主李世民御驾亲征东征高句丽……哈哈哈,天助我也”,禄东赞看完也是哈哈大笑,“赞普,如此一来,唐国定是无暇顾及了,我猜他们决计不会两线开战”。

松赞干布点了点头,意气风发,看着远处的平都山,身躯一震,握拳道:“先灭象雄国,而后……如果唐国如几十年前的隋国一样,鏖战高句丽,那松州、会州等地,甚至是吐谷浑故地,也不是不可以取”。

禄东赞几人闻言一惊,没想到仅仅一会儿,松赞干布便是产生了这么多的心思,但是也没有劝阻,想到,禄东赞眼神灼灼,“松州之耻,必定是要讨回的”,一时间,众人贪婪的眼神看向了东方。

剑南道,松州城,这座处于边境的城市是个军事重镇,特意设置松州都督府,驻扎了足足三个折冲府的兵力,城门更是要在日落时分,准时关闭。

日落西山,松州城西门正欲关闭,忽的,远处飞奔而来一骑,马背上之人穿着吐蕃人的服侍,但看面孔,分明是个汉人,只见他趴伏在马背上,脸色铁青,眼看就是疲劳过度,来到城墙底下,看见城门缓慢关闭,当下里大急,“某家有重要军情汇报”,说罢便是一个不慎跌落马下。

城楼上,城门校尉眼看着此人由远而近,本以为是个错过了城门关闭时间的行商,正欲转身,忽的隐约听到重要军情几个字,便是身子一顿,甩甩头又怕是听错了,看着旁边士卒,“你听见他说什么了吗?”

那士卒愣了愣,“好像是说有军情汇报”。

“快,放下吊篮,你们两个下去,快将人带上来”,校尉看见不是自己听错了,忙是吩咐道。

不多时,那人便是被吊篮拉了上来,看见他嘴唇已经是青紫,校尉忙是解下水袋,喂了一口水,那人缓缓睁眼,见得是大唐军士,忙是说道:“吐蕃人在攻打象雄国,还请上报”。

校尉听罢,不敢耽搁,忙是上报。

长安城,太极宫,一片缟素,立政殿中,李世民一身风尘,发髻散乱,甚是狼狈,此时的他,怔怔的看着立政殿设立的灵堂,神情有些呆滞,忽的,一声嘶吼,“观音婢”,,话音一落便是捂着头痛呼,“痛煞我也”,当即昏厥过去。

一旁痛哭流涕的长孙无忌和李破军等人见状一阵慌乱,忙是搀扶着李世民去偏殿。

“圣人听闻噩耗,一路急驰回京,悲伤过度,心力衰弱,已然是风疾发作了”,孙思邈叹息道,“现如今唯有静养才好”。

李破军等人闻言是又急又忧,风疾发作可不是小事,搞不好就中风了。

“事已至此,我们不可慌乱,我建议圣人移驾后宫静养,我等尽快安排皇后丧事,不可拖延”,见得李破军六神无主,长孙无忌出声道。

房玄龄也是点点头,看向李破军,“眼下多事之秋,还望殿下国事为重,勿要慌乱,仍监国事”。

李大亮几人纷纷附和,李破军擦了擦眼泪,自是应着。

五天前,当皇后薨的消息传到洛阳时,正欲开拔辽东的李世民如遭雷击,一时间,精神恍忽,但好在身边诸如高士廉、岑文本、马周等智囊扔在,当即商议,由一千精锐护送李世民和国舅长孙无忌回京,其余兵马,照常由李绩总领全军继续东征,毕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兵者大事也,不可儿戏。

翌日,李世民幽幽醒来,目光无神,良久,挣扎着起身,“取诏书,备笔墨”。

近身太监王敬忠见状不敢耽搁,忙是取来空白诏书,磨墨备笔,片刻后,李世民将诏书装在锦盒里,放在榻下,看向王敬忠,“敬忠,一旦朕有不测,立即公布诏书”。

“陛下,您这……”,王敬忠大惊,李世民摆了摆手,“无他,有备无患耳”,说罢便是起身,“更衣,朕要去看看皇后”。

长安西北,在广袤的关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山峦起伏挺拔、冈峰横截突兀,沟壑纵横,山环水绕,在它的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如龙的山梁,把它高高拱举,因而得名九嵕山,是为关内名山。

李世民曾经到此山避暑,建有行宫,曾经说过百年之后,葬于此地,长孙皇后的遗言也有特意嘱托,不要耗费国力营建陵墓,因山为陵薄葬就好。

正好九嵕山便是有现成的开凿好的避暑石窟,朝臣的意思是遵从长孙皇后遗嘱,葬于石窟。

但是李世民对于长孙皇后的爱之深又岂是寻常,对于长孙皇后的陵寝这件事,一向善于纳谏的李世民终究还是跟朝臣来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