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一世唐人 > 第三章:李二郎献计

一世唐人 第三章:李二郎献计

作者:当年秦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2:31:18 来源:笔趣阁

3.李二郎献计

当李军的眼睛终于看见光明的一刻,眼睛被阳光刺得一闭,当他在一阵欢喜声中睁开眼睛时,看见了一个脸上满布皱纹,涂着厚厚的脂粉的脸。

他睁眼看见那中老妇女时,抱着他的妇人也看见了他。可是,那老妇人看着他的面容时脸上却充满着惊恐与惊吓。

然而李军眼里也充满错愕,他看到了什么,他居然看到几个穿着古装的女人和一间古色古香的屋子。

“这、这是哪里,怎么这些人是这副打扮”。

正当李军胡思乱想时,“啊~啊”一声尖锐的喊声响起,妇人手里一抖,差点把他给扔在地上,幸亏一旁的丫鬟抢前接住。

那老妇人惊恐的用手指着被丫鬟抱着的李军,结结巴巴的说道:“他、他额头上有、有印记图画”李军听到这句话差点没气昏过去。

纳尼?头上有印记图?什么意思?难道我额头上有胎记?包拯?月牙?黑不溜秋?我艹……可不要这样啊,这整得多难看啊!

这时,丫鬟也注意到了李军的额头,眼里也是惊慌不定,不过还好没把他给扔了,而是颤颤抖抖的把李军抱向床上的满头大汗,脸色疲惫的女人。

李军母亲看见李军额头上时,脸上也闪过一阵惊慌与错愕,不过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她泛着母爱的溺爱神色看着李军,嘴里嘀咕道:“我儿怎会有如此印记,看来定是非凡之人”。

仔细看了看印记,却是浑身一颤。

连忙撇过头对慌乱的稳婆及侍女轻斥说:“胡乱说什么,我儿此乃胎痕而已,再要瞎说乱想,休怪我责罚”。

又对一旁扶立的侍女吩咐道:“冬儿,收拾一下,扶我去隔间,你去把阿翁他们请来”,冬儿应了声“是”就出去了。

这当儿,李军又陷入了刚才出生时的迷茫,这里怎么古色古香的,还有这里的人怎么尽着古装还说着十分拗口的话,听也勉强听得懂。

这时,门儿“吱”的一声来了,进来了两男一女

其中一人领先于他人,且看他头戴黑纱帽,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腰系玉佩的高大男子,面容奇伟,走路气场十足,龙行虎步,虎虎生威,让人一看就是长时间身居高位之人,并且从那狼腰猿臂的身形也可看出,这人武力过人,这是李军对领头的中年男人的第一感官。

李军又看向另一个男子,此人年约二十,略显发福,穿着较为普通,头戴介绩,身穿圆领长袍,只是双眼精光灵动,李军一看便知这人智慧过人。

这里面最吸引人眼球若是另一个年轻女子,只见那不过二十岁的女孩上着一身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眼珠子乱转,而且十分跳脱,看样子这是个活泼的女孩子。

还没得等李军仔细将这里人观察完,领先的那威风男子就对正坐着行礼的李军母亲说道:“免礼,无垢你身子可还安好?”

李军母亲恭敬弯身回答:“谢阿翁关心,儿媳身体安好”。

又看了一眼李军,然后将其递给侍女抱给那男子,又低声说道:“阿翁,你看孩儿头上印记可该如何是好?”

看着男子抱着李军,看到他头上时,呆了一下然后忽的一颤又似惊恐,李军母亲又低头低声说道:“阿翁,我儿必定非凡,可是此事必要严加防范,不可让他人知晓,否则……”话头未说完,但其意皆明了。

那男子猛地抬头斥道:“禁言,切勿多言”,又对屋中侍女与其他人冷脸喝道:“此事任何人不得妄谈,还有刚才霞光异象之事,府中任何人不得讨论,若敢妄谈者,必处以极刑”所有人对他这话语都点头应是。

又向李军母亲说:“世民应募入军前往雁门,尚未归来,约莫月余便可归家,你莫要担心”

李军母亲面带忧色点了点头。

那男子看了看李军就将其放下,吩咐一句“好生歇息”就走了。

那威武男子走了之后,身着黄衫的女子就蹦的一下上来去捉弄李军,捏捏鼻子,扯扯耳朵的,扯了还不要紧居然还说“哎呀,姐姐,侄儿怎么这么丑啊”。

搞得李军从刚才众人谈话的惊讶呆滞中回转了过来。

是的,绕是李军这强大的心脏刚才也彻底蒙圈了,他能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那什么“印记~”“异象”还有府中?那古风十足的家具和文邹邹的拗口方言,还有那男子刚才所说世民之事安慰母亲,难道世民是我老子吗?这都是什么啊?

他现在能确定了,他想到了两个字……那就是“穿越”,即使他没看过那些网上的快餐文也知道了,何况他看过,他在军旅生涯休闲时间都用去看那些网络小说了,对这样的情景他毫不陌生,没想到这回轮到他了真是“穿越轮流来,今年到我家啊”。

这特么应该不是重生到了原先那个时代,而是不知道那个时期的古代,嗯~不过听刚才那话语虽然是方言但肯定是中国话,还有这服装也是传统的……呃~李军好像被掐住了脖子似的,呆住了,脑袋浮现了两个字——唐服。

圆领长袍,介绩纱帽,这是标准的唐朝衣服,绝对没错,就是错了,也差不了多少年,李军的大学虽然是上的军校,但那也真实实力考上的,文化成绩也是杠杠的,还有爷爷那复古式的美其名曰的传统教育,他就能肯定了,这是唐朝的服饰,至少也是汉后宋前的。

咦?等等,刚才那威武男子说什么?说什么世民?世民?唐朝服饰?我竟然回到了唐朝,我竟然回到了千年前的盛唐!

咯~唐太宗李世民?唐朝?

结合那男子刚刚所说的话的含义,那不就是……

难道李世民是我老子?那我也就是大唐皇子了?李军彻底的呆滞了。

这时那活泼女孩拉扯着李军的嘴巴子,连忙将他递给他母亲就喊道:“呀,嫂子嫂子你快看看我小侄儿这怎么像傻了一样”

在女孩的作弄和惊呼声中,在李军母亲慈爱的摇哄之下,李军又回到了现实,他看着眼前这个活泼的大条的美少女,他很无语,好歹我也是红旗下的优秀青年,祖国的子弟兵,被你这么扯嘴巴子,我脸面何存呐,又想起刚才她居然说我好丑,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就死死的瞪着她。

结果就是美少女被他鼓瞪的圆眼睛给萌翻了,在数次无良逗弄下,李军勉为其难笑了笑,可算是满足了她。

这时,那个微胖的青年似乎也从刚才初看见李军的震撼惊恐中缓过来了。直对李军母亲说道:“小妹,你给孩子取名字了吗?”

“呵呵,哥哥,你糊涂了,才刚出生未有一个时辰哪来得及取名啊,再说也得二哥回来了再让二哥取名啊”。

这胖家伙略显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嗯,虽说正名由二哥来取,但我先给孩儿取个乳名,也好平日里称呼”

母亲的话吸引了李军,乳名?嘿,想起前世自己可没有小名啊,爷爷总是臭小子,臭小子的叫着,大概“臭小子”就是我的乳名了吧。

啊?想到爷爷,如今自己疑似重生到了唐朝,那爷爷可怎么办啊?不是白养我这臭小子了吗?

李军这样想着就越是悲伤,想着想着就由于身体疲惫就沉睡过去了。

只剩外面的兄妹交谈声,

“乳名,嗯,就叫虎奴怎么样?”李军母亲兴奋的说着。

“哥哥你看,我儿长得如此的健壮,出生都比常人家的婴孩重上几斤,取乳名虎奴只希望我的孩儿如同那大虫一般健壮威猛”

微胖青年点了点“虎奴,嗯,虎奴甚好,必定健康成长,小妹此名取得甚好”。

又看着妹妹疲惫却显兴奋的样子,不由得说道:“小妹,你且去安心歇息,莫要累着身子”。

李军母亲点头应着又赶忙说道:“哥哥,虎奴这印记之事希望哥哥注意一下,切勿走漏消息”。

胖家伙回应道:“知道了,估计唐公也已善加处理了,你且歇息吧”。

就转身与黄衫女子一同出去了。

李军母亲笑着看了看李军,却又转而一脸忧色,撇头吩咐侍女好生照料,实在抵不过疲惫就安然地睡去了。

如果李军醒着的话,又会吐槽。

“这取的啥名儿啊,又是虎,又是奴的,我还以为要叫小明,小亮或者小宝之类的呢。

“呃……不过幸亏没叫狗蛋儿,狗剩子,铁柱之类乳名”。

可以这衰货这时正呼呼大睡呢,就错过了这个千载留名的乳名诞生之时。

这乳名也将如宋词中“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武帝那流传后世的小名一般载于史册。

丫鬟缓缓退去之后,房中就只剩下一大一小。

茂密的山林里,一只红色的赤潮轰隆隆的走过,一阵尘土飞扬,烈马嘶鸣,惊起一阵鸟飞兽逃。

打马领先的二人,一人年约一二十,另一人却是三十上下的黑脸汉子,面上带有三寸黑须。

那年轻之人格外引人注目,只见此人眼窝深陷,脖颈较长,双眼更是时而泛着仿佛看穿一切的精光,只要是明眼的人就知道这人绝非庸人。

马蹄声“哒哒哒”地响起,时而伴随军官的喝骂声“快点,都走快点”

这时只听那相貌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年轻出声了。

“云将军,这番前去雁门营救至尊,你可有何妙计可行?”

“李公子,某……”

还没有等那黑脸军官话说完,年轻军士便打断了话头

“如今我并非公子,只是云将军麾下一普通军士而已,万望云将军切勿再这样称呼我了”

黑脸军官“呵呵”的抚须赞赏的一笑,

“好,好好,那某家就叫你二郎吧”

“你问某计策,某家也是毫无头绪,急报上只说突厥大军团团围住了雁门城,也未说明敌方军力部署,不知二郎可有妙计”。

年轻男子含首沉吟片刻,忽的抬头说道“有了”。

黑面将军急切问道:“计将安出?”

只听年轻军士慢慢道来:

“突厥远道而来,粮草必定不会太多,其粮草来源无非两种,其一不过就是从本国运送,其二……”

说道其二他不禁咬牙切齿“其二就是就地劫掠,如今我等可分兵前去引导百姓撤离,坚壁清野,再去截其粮道,使其本国牛羊不得来”。

听到这里黑面军官已面露喜色,可是有踯躅道“可是这样还是不能立刻解救陛下之围啊”

那年轻男子点了点头又道:“此仅为一策,还有另一策那就是虚张声势,故布疑兵的疑兵之计,现在我等仓促救援,兵力尚少,然而突厥却并不知道我军兵力,我军可以马尾束树枝,多扬尘土,多立旗帜,以惑兵力,让突厥猜不透我军兵力,从而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以来我等便可争取时间集结兵力以图胜举。”

黑面将军听完拍掌大笑“妙计妙计,此计甚好,既如此二郎你便执令去执行吧”

说罢便传下军令。

年轻男子拱手应是,立刻就打马而去。

黑面将军抚须望着其背影心中想道“这李家二郎不愧其聪慧之名,谦逊恭良,且无大兴城里那些纨绔的习气,他日必成大器”。

那年轻男子就是千古流传的李世民,不过此时却是太宗日后所言的“朕少时为公子”的公子时期。

此次第一次从军便是去雁门解救隋炀帝,原来隋炀帝巡游雁门之时被突厥得到消息从而被围在雁门。

史称“雁门之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