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马王爷 > 第095章 一二百两

大唐马王爷 第095章 一二百两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10:34:39 来源:笔趣阁

高峻由清心庵出来,直接去西市边的车马店雇了一辆马车。由于要远行,他让店家给马匹钉了新马掌,定好第二天寅时到客店门前候用。因为有蕾蕾,他还特意嘱咐店主在车棚内预备了枕头、被褥。

一宿无话。第二天天还未亮,高峻就听到客房外有车马到来。孟凡尘和蕾蕾早已起来,一同出房结了店钱,见店门外除了一车一马外,郭待封和高畅大姐也到了。

高畅本是爽快性格,但分手在即,好几次与兄弟说话都差了声,看得出十分的不舍。高峻说,“大姐以后还可到西州去的,总归你婆家不还在那里?”高畅打开一只小包儿,里面裹了三五件精美的金玉首饰,说,“给我玉如妹妹带去,让她再分与另外几个姐妹算我的心意,”又递过一百两银子让路上用。

高峻想起清心庵的事,对大姐说起。高畅听了说,“那我和待封就送你们到清心庵那里,她若是扭捏着不痛快随你走,我就帮你把她驾到车里去。”

此时的长安街头还没有什么行人,沿街的店铺大门多半关着,只有门前的杨柳在晨风里轻轻摆动。几人随了马车由丰邑坊往北,行不到一里地,清心庵已在前边不远,高峻见到在晨曦之中的树下亭亭玉立地站了一位女子,正是崔嫣。

她此时的身上不见了那身道袍、道帽,换了一身淡粉色的衣裙,青丝垂在肩头,半掩了桃腮。正定定地望着他们。她不确定迎面而来的马车是不是她要等的那辆。这时马车停了下来。

她看到了高峻、高畅大姐、郭待封、还有一个老汉、一个小女娃。高畅拉了崔嫣,千言万语只是说了一句,“好妹妹你随着他走,大姐就没什么牵挂你的了!”

高畅又看她穿得单薄,问她,“你不是还有些自己的衣服么?怎么只穿了这一件,看看!你身子都在抖着……怎么连个包也不拿。”

崔嫣道,“我都扔在庵里了。”

高畅欲问缘故,却见高峻已经由马车里解开自己的布包,拿出了那件朱红的官袍,抖开了亲手为她披在身上,高畅帮忙穿好了,又笑着说,“这我就更放心了。”

高峻此时的一件心病已去,见她穿了官袍以后脸色也红润了些,就问她,“此去西州怕是很久也不能再回来,你有什么要由长安带的么?”

“我去清心庵之前,曾经在家里学过琵琶,要不……你给我买一把,到了西州我弹给你听。”

高畅道,“要是买乐器只有去崇仁坊,那里什么好的都有。只是离得大远我就不随了去了,也省得我到时再哭。”说罢又塞了二百两银子给高峻,之后双方洒泪而别。

高峻看着高畅与郭待封消失在街角,心中默默地祝福大姐与郭二哥从此恩爱和谐。虽说与郭待封打了一场,但解开了他与大姐之间的疙瘩,高峻觉得此行不虚。

他伸手扶了崔嫣,两人二目相对,把崔嫣看得粉面羞红,却半点也离不开他的眼睛,此刻她觉得,自己这些年经历的那些事情一句也没有必要再说了。

崇仁坊在皇城东城墙下,要去买琵琶得穿过整座城区。高峻的马车到那里时天光已经大亮,买卖商铺俱已开门营业,高峻看这里经营乐器的商家的确不少,不知到哪家去买,于是截住一个行问来问。

那人说道,“这还用问,去南北二赵两家,谁家都行。皇宫里的乐工用的乐器都是这两家的。”高峻听了,就寻了招牌去找,果然先看到了“南赵家乐器行”,店面比其他铺子大了好多,此时已是人出人进,络绎不绝。

他陪了崔嫣进去,一说买琵琶,店里伙计殷勤地拿出好几把来让崔嫣挑选。崔嫣拿起一把,转轴拨弦试了试放下,又拿起另一把再试,又摇了摇头。高峻看柜台里挂了一把琵琶,就是他这个不识货的也看出是高档货,就伸手一指,“那把多少银子?”

店里的伙计说道,“这把可不便宜,得要二百两。”高峻说,“摘来让我们试试。”见伙计不大想动手,高峻坚持说道,“你先拿来我们试试,哆嗦什么!”

待摘下来崔嫣一试果然十分的合意,音质清脆、余音不绝。崔嫣抚了琵琶轻声对高峻说,“是不是贵了些?”

却听伙计说道,“贵也只这一把,而且我们也不卖。这里是皇宫里一个月前订做的,已经快到出货的日子了。”

崔嫣听了伙计的话脸上现出失望的表情,高峻道,“你不早说在前面,你们加班再做吧,这把我一定是要买了!”伙计慌忙来抢,一边说道“那哪来得及,要几宿不得合眼!”

高峻伸手挡了道,“小哥你就体量一下,我们立刻要去西州。哪有功夫等你再做。”伙计见自己被这人手挡了,再也碰不到这把琵琶,禁不住急得对店内喊道,“掌柜的,来了强买的了!”

“谁这么胆子大,敢在赵家乐器行使硬,你知道这里哪一件是宫里要用的!”说着一个五十上下的男子踱了出来,他看到一位绝妙的佳人怀里正抱了那把特制的琵琶,更奇怪的是她身上穿了一件从五品的朱红官袍,不知是什么来头。只对高峻说道,“没听我说得话么?”

高峻把眼睛一瞪,“我又不是抢,凭什么说我是强买?你明明说了价钱,怎么不许我买?别跟我说皇宫要用,你到时拿不出货只怪自己手慢,与我何干?你既然怕误了宫里使用,怎么不把店搬到宫里去、还把大门冲了街上开?”

掌柜的本来还有几句大话吓唬这小伙子,没想到他一点也没被“皇宫”两字吓住,一连串的诘问反倒把他噎得不知再从哪句开始。等再想起说辞,高峻已经把二百两银子往柜台上一拍,拉起崔嫣出了店门。

店主回过味来,遣了两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到街上拦着。不想两人出去一会,就鼻青脸肿地回来,“人家说了,银物两清,再纠缠就回来拆了咱的店,让咱们赶工都来不及。”

店主无法,只得多多的许了工钱,安排后边连夜补制一件。但紧赶慢赶还是误了工期,被太乐鼓吹署的乐正狠狠训了一顿。乐正只是个从九品下阶,他一听店主诉苦说,是一位去往西州的五品女官买走了琵琶,乐正摇了摇头走了。

崔嫣亲眼见高峻买琵琶的过程,他那副无赖的嘴脸竟然与多年前如出一辙。崔嫣抱了心爱的琵琶跟在高峻的身后,心里想着以后跟了这个无赖,这种事定是少见不了。

她想起自己留在庵堂桌上给母亲的那封信,信瓤里只写了六个字,竟然不比封皮上的字多。不知自己不辞而别,母亲见了信之后会不会难过。母亲养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这么做是不是也有点无赖的意思。

她又想起高畅大姐说过高峻在西州还有三位美貌的夫人,不知道她们是不是早就习惯了他这无赖的样子。高峻见了她脸上的笑意,抹着自己的脸问道,“有什么不对么?”

“我是在想,还有什么事是你不敢做的。”

“我今天可是仗着胆子做这一回,你等了这么多年还想着为我弹曲子,我当然不怕得罪了皇帝……不过我们得快些走,出了西城门就是让他们追上了,我也不认帐。”于是,崔嫣抱了蕾蕾坐车,高峻骑马、孟凡尘老汉骑驴,几人匆匆到了长安县衙办妥了过所,出城奔西而来。

高大人走后这十来天,牧场里的大部分事都落在了牧丞刘武的身上。好在那些原在他上边的牧监们都让高大人各自安排了一摊活儿,倒是没有什么人在刘武的面前指手划脚。高大人走后刘武每天早来晚走,把场子里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

高峪的苜蓿地块也已经平整过,把那袋子苜蓿草籽就着一场小雨后撒了下去,很快地里就长出了一层绿油油的草芽儿。他与刘武商量过后,由马厩里拉了马肥施到了地里,苜蓿的长势就更旺了。

砖窑上的任务并不太紧,三天出两窑砖,源源不断地供应着牧场里新马厩工地。高大人走的这几天,育驹房又新产下了马驹三十五头,现在马匹总数是五千三百八十五。刘武想高大人由长安回来看了这些马驹只不定有多高兴。

他由育驹房里出来,看到刘采霞在厩房那里冲自己招手,忙走过去。现在牧场里的人都知道刘采霞与刘大人那是生死的感情,谁都不会傻到真的只把刘采霞当个群头来看,那些个录事、主薄什么的见了刘采霞也十分的客气,一点也没有拿她当下属的意思。

刘采霞说,“刘武……”

刘武看看身边没人,低声对她说,“有事快说,让人看到了还以为我们在商量私事!”

“我要说的是私事,也不是私事,看你怎么看了。”

刘武看到有人走过来,越发地急着崔道,“还绕弯子!”

刘采霞笑打了他一下,“谁像你,睡觉都直来直去的,”又收了笑道,“总之我听说的这件事情是与高大人的家里有关,你说这是公事还是私事?”

刘武一听,正色道,“既是与向大人有关,就更不能绕弯子——快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还倒罢了,若是对高大人不利,难为你还能沉得住气!”

刘采霞等人走过去,低声说道,“武姐姐听来一件事情,又告诉了我,我认为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再怎么着也是人家的家事,我们该不该管?”

原来,高大人去了长安之后,谢氏的二嫂来找杨窑姐,一进门就大大方方地往屋里一坐说道,“杨妹子你与我家谢大好我不管,我家谢大一表人才的,多少女人盼着去亲近也是不容易的。我看我家谢大对你也有些意思,以后你们再来往也不必偷偷摸摸的了,我不管。”

杨窑姐说,“你有话就说完,不用饶弯子。谢大是谁?我怎么不知道?”

谢大媳妇也不恼,慢声细语地道,“你不认识我家谢大,总认得是谁送了你一百两银子吧?实话告诉了你,那银子可不是我家谢大的,那是我的体己钱。你们俩好我不管,你爽快了我也不管,但是得把我银子还给我。”

杨窑姐早就从高峻那里得了口风,岂会听她乱说,“这位姐,我们这种人卖身糊口,可不讲什么好不好的。我又没拿你的体己钱,谁拿了你朝谁要去。再说你的银子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我看是独眼的吧,怎么不找根绳子串在腰上?”

两个女人三说两说声音就高了起来,谢大媳妇叉了腰站在杨窑姐的院子里叫道,“欺负到我这里!你也不瞧瞧我们是高大人的什么人。实话告诉你,我家妹子如今可是高大人府上拨算盘珠子的,每天多少银子从指缝儿里流,就是那柳夫人要用钱,还不是朝我妹子伸手!我岂会看上这区区一百两,我今天来只是想告诉你,做人不能十分的无赖,也不看看你值不值那么些钱!”

杨窑姐也不让着,“到底是谁无赖,整座牧场村只有你家爷们出来装阔,娘们出来抠嗦。你家既是多么的阔,怎么别人家都搬了新居,你们还住在北山上?夜里一家人为了几两银子打得连我这里都能听见,你可不阔?阔得都没边了!”

旧村中的人家虽然已搬走了大部,但剩下的外来人口、打短人员的随带家属还有不少。但两人越吵声音越高,很快就在院子外边招引了一大群人看热闹。不到天黑就传到了新村里被武氏听到。

刘武听了刘采霞的话沉吟了半晌也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做。高大人不在家,无论是自己还是刘采霞去到高大人府上说都不合适,再说谢氏也在那里,不成了挑拨人家和睦?但是不说吧,刘武又觉得谢家把这种事满街筒子的嚷嚷,总是于高大人不好。想了半天才说:

“不然今天晚上你和你武姐姐在家里弄几个菜,单独把柳夫人叫到家里来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