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大军阀 > 1059 那片土地上,不许再有人据地建国

唐末大军阀 1059 那片土地上,不许再有人据地建国

作者:云霄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13:55:46 来源:笔趣阁

“杨师厚的意愿,是要他子孙辈得享节度一级的恩荫爵禄,而南中军移镇南诏故地的东境重镇拓东城,名义上先行奉表臣服于我朝,再逐步交接当地军、民、财等权限,而直至他寿终正寝......

也罢,如果不必再动兵戈,便能入主滇地,我朝可以满足杨师厚的条件...传朕旨意,再拨发财帛,对王重师、霍存遗属另做抚恤追赏。”

酌情思量一番,李天衢终究做出了抉择。他心中暗叹,霍存与王重师这等因杨师厚阵亡战死的宿将,当初之所以投从效命,也是为了打江山去争宏图霸业,再图个福萌子孙,而不是来插香拜把子要认他们的主公做江湖大哥...若是泉下有知,想必霍存、王重师也能理解我做的决定吧......

然而杨师厚之所以要退出当初南诏、大长和国的都城大理,而将藩镇治所转移至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在位的永泰年间,由南诏王子凤伽异所开辟的东拓城...这想必也是他与云南地界的诸方部族首领内部协商的结果,毕竟现在他们虽然做为一方势力与魏朝谈判,可是彼此的意愿却大有不同。

李天衢从奏书当中,当然立刻注意到了通海都督段思平这个名头,也不由暗忖这个在武侠小说里段誉、南帝一灯大师的祖上先辈,六脉神剑这门绝学的创始人,然而正史中则是大理开国皇帝的人物...看来眼下而言,他应该还没有拥兵自立称帝的意图啊......

再推敲一番,李天衢回忆按正史轨迹,段思平向黑爨、松爨三十七蛮部借兵,又得到了董伽罗、高方等白族先人首领的鼎力襄助,而誓师起义,灭了由杨干贞所立的大义宁国,另行开创大理国国祚的时候,中原差不多正处于五代后晋时节。

本来云南地界由南诏国覆亡,再到大理国创立的这段期间,还要经历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这几个过渡政权。段思平则本是南诏国簪缨世族出身,可后来宫廷政变频发,他出仕为官,陆续为这几方势力效命,起初也并没有发动起义而登基称帝的打算。

只不过几番政权更迭,致使滇地民不聊生,怨声四起...段思平历经几个短命王朝,眼见又篡位夺取他兄长地位的大义宁末主杨诏贪婪暴虐,也不是什么好鸟。遂动员诸族各部,喊出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的口号,引得滇地“凡牧牛、牧马,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将为王”,这才一举灭了大义宁,而建立了国祚延承三百多年的大理国。

然而现在的形势却是,杨师厚以蜀国南征军将领的名义,简单粗暴的直接灭了大长和国...什么郑仁旻、赵善政、杨干贞等正史线短命王朝的君主一股脑死个干净,以段思平为代表的属臣将官,乃至各部首领眼见那厮所统领的牙军实在太过能打,也就只能承认由南中军代为统掌滇地。

可杨师厚虽然是一个能征善战,而且最擅于管制骄兵的名将,他却并不是能够治理得云南地界各个部族敬服拥戴的英明君主。所以南中军正值同当地诸僰势力相处关系十分微妙的阶段...就在这个节骨眼,魏朝大军又来了。

“陛下,臣当初尚居于梓州时,常听两川百姓有言‘西戎尚可,南蛮残我’...故而对于川渝黎民而言,与西面吐蕃相较,足见南诏对蜀地为害更重。

所幸当初落雕御侍高骈屡次杀得南诏国闻风丧胆,只得与中原再结甥舅之盟,并遣质子三十人入朝...而南诏国覆亡后,又有杨师厚横扫滇地,讨灭大长和,如今想必除非势不得已,西南众僰也决计不敢再与我朝为敌......

只不过南诏故地诸僰各蛮眼下虽各自为政,倘若日后再有哪一方首领效法蒙舍诏皮罗阁一统六诏,称雄于滇地,也未尝不会如南诏侵袭前朝唐室那般,伺机劫掳抢掠,而为祸蜀地...是以又要如何招抚安置滇地各支部族,而消弭隐患,也须好生斟酌才是......”

汴京内朝,御书房内。祖上本是波斯出身,可先前世代居于巴蜀地界的通议大夫李珣正向李天衢禀说着。他与李玹、李舜弦三兄妹的祖上先人,转迁至川渝梓州地界,期间正好经历唐朝与南诏国爆发的几次国战。

而当时的南诏军两陷安南,一入黔中,四犯西川,甚至还曾攻破成都外城,掳走数万黎民...所以对于巴蜀百姓而言,当年遭受南诏国的威胁祸害,他们的祖辈父辈可都有着切身的体会。

不过说来也怪,唐朝末期虽然国力急转直下,而南诏国也已不复当初天宝年间歼灭十余万唐军的战力。意欲趁火打劫,却被当时接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高骈按在地上狠狠摩擦,杀得南诏屡覆众、国耗虚,而只得遣质乞和,发誓不敢寇边;

而后大长和国取代南诏,便又动了入侵巴蜀的心思...可是蜀帝王建虽然对上朱温、李克用相对处于下风,通常只能采取守势,却又从来没有把西南面那处割据势力放在眼里,他尚还官居西川节度使之时,便放话称“南诏小夷,不足辱诏书。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结果机缘巧合,又多出了杨师厚这个当世名将南下征讨,那大长和国也就只有覆灭败亡的份。

所以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先前处于南诏国治下的诸族各部,也正值对于中原王朝最为惧怕的时候。毕竟这些年来,先后经历高骈、王建、杨师厚的惨痛教训,西南诸僰当真是被杀破了胆,不到万不得已,也决计不敢反抗魏朝。

但是李天衢也很清楚,现在栖息繁衍于后世云南省地界的各支民族、部落,目前而言普遍对于中原王朝没有什么归属感...毕竟当年他们都是南诏国的臣民,与唐朝尽皆亡国前夕,还曾爆发过惨烈的战争,彼此关系也实在说不上如何融洽......

其中以段思平为例,他的六世祖段俭魏,正是在天宝年间领兵大破唐军,歼敌三四万人,而被推崇为南诏元勋功臣...而其他部族首领,祖上先人也没少与中原王朝厮杀交战。所以现在他们就算处于弱势,明面上只能表态愿意臣服于魏朝,可是李天衢深知如果直接将南诏旧时疆域直接划入朝廷直辖统治,很多部族敢怒不敢言,那么以后恃其险远,云南地界想必也不会安宁......

而李珣提醒李天衢,用意也十分明显...如今趁着杨师厚坐镇滇地,诸僰各部起码明面上愿向魏朝表示臣服,那么又当如何分封招抚,以尽量降低西南诸族生乱复叛的可能?

“按成都那边转呈来的奏书,滇地各部落首领联名上表愿为臣属,而归附天朝,永无离贰...呵呵,当年南诏第六代国主异牟寻不也曾奏请唐朝,请复赐爵命,与中原使臣缔结盟誓,而表称子子孙孙永为唐臣?可后来南诏国反目毁约,不还是派兵入寇巴蜀,屡次进犯唐廷疆土?”

思忖片刻后,李天衢忽的冷笑一声,旋即又长声念道:

“旧时南诏治下的诸僰首领虽上表称臣,可仍要求在于当地自主自治,倒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在滇地所设羁縻州府,规矩也要做些改动,也务必要杜绝日后再有哪支部族的首领一统诸蛮,而割地称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