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大军阀 > 1061 蜀国亡了,越国怂了

唐末大军阀 1061 蜀国亡了,越国怂了

作者:云霄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13:55:46 来源:笔趣阁

通海都督段思平,很快便受魏朝之邀,又有滇地几支大部族派出的人手陪同,赶赴汴京,同中原朝廷商议接受册封相关的细节事宜。

而杨师厚与西南诸族各部商议的结果,是将南中军从大理移镇至拓东城。换而言之,主要在苍山洱海地区栖息繁衍的各支部族,仍会保留原有的权力,而魏朝逐步入主滇地,将控制以后世云南昆明为中心的区域,再以流、土分治之法,以汉官治汉民、以土官治土民。

按李天衢想来,只要没有触犯到当地各部首领最根本的利益,他们或许会针对土司制度下一些与约束相关的政策讨价还价一番,但到底会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以后据按魏朝定下的规矩行事。

眼下看来,也只有设立土司制,才是陆续招抚南方各处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割据势力最合适的手段...毕竟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现在也着实不宜改变那些民族原本的社会结构,而迫使其强行接受汉化,并直接划入魏朝直辖统治之下,毕竟现在对于那些部族而言,他们与其它藩镇、王国不同,对于中原王朝的归属感相对要低上很多。

现阶段取消那些民族身上诸如“南诏国子民”这类的标签,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让土司各处首领知道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也将会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通过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深中原汉家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联系,这到底还需要经过潜移默化,而又旷日持久的过程。

当然以现在民族文化差异巨大的时代背景而言,土司制对付招抚各个部族的作用会十分显著...可是终有一日还是要进行改土归流,逐渐废除土司的全部特权,而完全由中原王朝进行直接统治。

李天衢心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利于中华大一统的事业,在这个时代我能做的,当然会全力去做。但是有些事,还是要有后人前赴后继的去完成,就算自己怕是看不到那一天的到来了...但是这个头也必须要开好。

不必再劳师动众的杀入滇地,刘鄩遂统领所部牙军,班师往凤翔府的方向返程而去;夏鲁奇则暂时留在成都,取益、梓、利、夔四处合称川峡四路之意,授任四川经略使,暂掌招抚川渝军民、梳理民政军务等事宜。

而早在夏鲁奇奉旨出征前夕,李天衢便已决定如若能顺利速取蜀地,便委以他重任,在一段时期内抚绥川渝、督视军旅,君臣饯别时,还亲口嘱咐夏鲁奇说道:

好好做,你尽管放手去干。

因为李天衢十分清楚,夏鲁奇虽然生得五大三粗,戎马倥偬的时日久了,更是史载明言曾持枪携剑,在一场战事中亲手杀死一百来人的虎将,也绝不像是什么斯文人...可是他不但能用兵治军、征战沙场,实则也很擅于施政抚民,而按其史载评述:

鲁奇性忠义,尤通吏道,抚民有术。及移镇许田,孟州之民,万众遮道,断鞾卧辙,五日不发。父老诣阙请留,明宗令中使谕之,方得离州。

如果夏鲁奇走正史线的轨迹为后唐效命,李嗣源也会对夏鲁奇不吝美言的赞誉称“宣力两朝,统戎三镇,居富庶之地,无奢侈之心,上为国家,下安生聚,每行公道,全塞幸门,傥非大洽人情,讵致远闻余听”......

要知道当时的明宗皇帝接手李存勖留下的烂摊子,对于朝堂乃至地方上的官员考察十分严格。夏鲁奇身为一个武将,因治理地方而收到帝君的赞誉,也完全不逊于“明宗之治”期间其他政绩斐然的能臣。

最为关键的是,李天衢对于夏鲁奇的忠诚绝对放心。川渝之地的地形太过特殊,是要控扼住蜀道,便很容易截断巴蜀与中原之间的联系...前蜀、后蜀政权都是因此而自据一方。按就夏鲁奇原本的命途结局,他便是奉旨受任为副招讨使,出兵讨伐已有自立趋向的孟知祥,最终却因蜀军占据剑门关切断同僚军旅石敬瑭之间的联系,又有部下叛变投从敌军,而只得含恨自刎而死。

现在却是李天衢直接让夏鲁奇暂摄川蜀军政大权,牢牢掌控住入蜀魏军。而由他坐镇主持,魏朝想必便能顺利划两川之地到疆域之内,也不至如史载轨迹那般,五代中原王朝刚灭了前蜀,却还有叛臣据地自雄,又建立了后蜀政权,而使得蜀地再复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

至于正史中的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眼下却被李天衢死死的按在汴京。他这个曾经的后唐太原尹,也不会再有机会转任入蜀去做成都尹,而会有壮大势力,与中原王朝对抗而据蜀称帝的机会。

只是孟知祥表面上恭顺臣服,也正如他先前做了河东李家的女婿,而在后唐朝堂向来沉稳低调的处事风格一般,无论是李克用、李存勖还是极为精明的谋臣郭崇韬,也都没有预料到孟知祥有朝一日竟然会叛离后唐,而自立称帝......

所以李天衢自知就算派遣巡院侍卫司的密谍去盯梢探查,孟知祥现在没有叛离自立的机会,那么他也绝不会贸然行事,而暴露出任何意欲谋反的行迹。

李天衢自问也只有他自己知道,给孟知祥一个造反的机会,必然会在极为小心谨慎的情况下暗做手脚。要杜绝后患,可是要针对孟知祥,除了再向巡院侍卫司首领张骁故弄玄虚的说“朕观此人脑生反骨,久后必反”之外,又不便与其他近臣商议...可能也只有采取“钓鱼执法”的手段,但是倒也不急于一时,李天衢心想就算自己已经决定要除掉孟知祥,考虑到满朝文武,尤其是后唐降臣群体,也必须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才是。

不过只目前而言,魏朝兼并蜀国、入主滇地也已成定局。设置云南宣慰使司,魏朝再要发兵,就已经能触及到与滇地接壤,而位于后世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越南北部的领地,那可就已经是越国治下的疆土了...李天衢在内朝宫苑中游走时,忽的面露冷笑,又负手朝着南面眺望过去,而心中暗念道:

刘那厮,就因我朝与他粤国相距太远,期间又有诸方势力相隔,他便以为即便僭越称帝,公然与中原王朝对抗,我朝却仍对他无可奈何......

按说五代十国正史当中的南汉国,历经四主,国祚传承五十五年,一直到了公元971年,也就是宋朝开宝年间,才由刘的孙子末主刘鋹奉表投降,还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光义闹出了不少笑话...也的确是因为这一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确相隔太远。

如果不是刘祖上于南海经商,祖父刘安仁又曾于唐朝时节担任潮州长史,而举家转迁至岭南地区,又有他老子刘谦、兄长刘隐相继打稳根基,刘也就不可能仗着天高皇帝远,自称大越国皇帝,而胆敢与雄踞中原的魏朝公然搞南北对立。

可我魏朝,如今已经吞蜀入滇,下一次再要出兵,便已能打到他治下疆土了。得知我朝也不必通过进犯楚、吴等国的方式,便能对他构成直接威胁...那刘又会如何作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