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大军阀 > 1067 徐温父子,我知道你们想干什么

唐末大军阀 1067 徐温父子,我知道你们想干什么

作者:云霄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13:55:46 来源:笔趣阁

直到酒宴结束,马希范告退之时,倒也没有明确的表示他请求魏朝出手,而扶植他争夺楚国国主之位的意愿...但是李天衢自知对方就算明面上仍不便表露自己的心思,可日后也势必会与他二哥马希声反目决裂。

毕竟现在楚王马殷虽然大限将至,可还尚在人世。马希范也总不可能立刻央请魏朝出手协助夺取王位,那便是坏了他父亲定下的规矩,直接仰仗外部势力,而与马家走到了对立面上...可就算马希声会继位成为楚国之主,马希范无法长期忍受对他俯首称臣,也必定会等待最合适的机会,去推翻他二哥下台。

而楚国马氏兄弟反目成仇,李天衢心说形势对我而言,只会变得更为有利。

就算楚国马家兄弟斗得再凶,对外也向来奉行臣服于中原王朝为国策,而不会给魏朝任何出兵讨伐的口实...便如正史线那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几朝内部动荡频繁,更迭得太快,所以从来没有对一直奉表称臣的楚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事,而马楚这一方割据政权覆亡,也是因南唐趁虚而入所致,并非被中原王朝所灭。

可是李天衢深知如今的魏朝,对于南面诸国所表现出来的威胁更大,就算楚国以后只称藩镇不称王,也绝不会坐视魏朝相继吞并吴、越等国,而势必会采取军事行动...只要楚国有所动弹,那么要想出个发兵连你一锅端了的名义,这还不容易?

而等到楚国马希声不得不与魏朝为敌的时候,便是对他含怨怀恨的四弟马希范趁机出手,以夺取国主之位的大好时机。

李天衢推敲正史中的时局演变,马希范成为楚国第三代国主,而在位十几年临终之时,才会违背他老子定下按排序兄终弟及的规矩,直接将传位给马殷膝下第三十五子的同母胞弟马希广,而引得马希萼裂土分疆、弑君杀弟,之后还有马希崇起兵反叛...这才是史称“众驹争槽”的南楚马殷诸子为争夺王位所爆发的战乱。

楚王马殷亡故,而由他次子马希声继任在位期间,马家诸子不合反目,也只是初显端倪。李天衢心想按史载线楚国众驹争槽闹得最凶的时候,那我都已经熬成一个老头了...要统一、须趁早,我也不想再等到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那马殷几子长大成人,利用马希声、马希范之间的仇视对立,现在就尽可能的煽动拱火,那也能达到趁虚而入,以图兼并楚国的成效。

而继楚国来使马希范之后,由越国派来查探魏朝反应的使臣也已抵达汴京...李天衢则压根没打算亲自召见,而吩咐鸿胪寺官员三不五时的前去冷嘲热讽一番。

刘那厮以为与魏朝彼此疆域相隔得太远,便公然改制自称为大越国皇帝,结果没料到魏军吞蜀入滇,而骇得心慌意乱...而李天衢却吩咐鸿胪寺派出接待越国使臣的官员,对于他们主子僭越称帝的行径,该骂几句就骂几句,但是也不必给出勒令越国立刻去帝号臣服,否则便立刻发兵讨伐的讯号,也不可接受对方定期进奉朝贡,而恢复邦交来往的请求...总之讥嘲几天,便打发越国来使赶紧滚蛋。

因为李天衢很清楚,正史中的南汉,如今的越国与其它割据政权大有不同,待刘称帝之后,直至灭国前夕,只有两次曾上杆子主动遣使至中原王朝表态愿意定期朝贡...一次是后唐庄宗灭梁入汴;另一次则一直要等到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大胜,所以向来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十分疏离。

这次刘遣使的动机,与史载线比较也十分相似...无外乎因为中原王朝强盛,亦或已有可能杀至他所统掌的疆域而惶恐不安,遂遣使入朝,观察中原局势,并试探正朔王朝的反应。

可是你越是要试探魏朝的反应,李天衢心说我便越让你猜不清楚。是打是和,给出的态度十分模棱两可,也不会表露出任何意向,而让越国君臣摸出个头绪。总之魏朝下次出兵又要打谁,你就一直提心吊胆的猜去吧......

然而除了相继遣使赶赴汴京的楚、越两国,李天衢的注意力,很快的又转向吴国那边。

“陛下,确实有以海商的名义至我朝市舶司勘合、转售货物的船舶,继续北上而与契丹接触。所幸我朝先是与契丹达成协议,于辽东积利州濒海地域,周围海岛开设海镇,来往船只频繁,要盘查清楚南面又有哪些藩国与契丹来往的更为密切,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徐温...如今虽然架空吴主,而控扼宣城朝堂,然而对我朝还算是臣服恭顺。可这方才平定刘威、陶雅那些对头。他便又图谋不轨,妄图暗结契丹对抗我朝...这徐温果然笑里藏刀惯了,也不满足于架空杨氏而掌控吴国啊......”

汴京内朝,偏殿当中,近臣解青将眼下所掌握吴国的动向一五一十的报于李天衢知晓。而李天衢面色从容淡定,看来徐温那边暗做手脚,也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徐温终于斗倒了刘威、陶雅、李简等对头,如今在吴国又被拜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封东海郡王,而仍镇守升州。至于他那义子徐知诰,则已受封为宰相,依然居中辅政...徐温仍将杨隆演那个傀儡按在王位上,实则已是吴国之主,他当然不会甘心一直臣服于我朝。”

先前吴国内部形势不同于史载轨迹,刘威、陶雅、李简等当初一并追随着杨行密打天下的元勋宿将抱团与徐温对抗,而加剧了吴国的内耗。

可是随着掌控镇南军藩镇的刘威,坐镇歙州的陶雅相继病逝...反抗自己的主心骨离世,徐温终于还是笑到了最后,只不过他也不免伤了元气。期间宿将李简虽然也只得认怂服软,并将自己的女儿嫁于徐温的次子徐知询,而表示臣服于实际掌控吴国的徐家;可刘威之子刘崇景却仍要和徐温对着干,虽然兵败而丢了镇南军,但也已带领残部西奔楚国,而致使吴国又因内斗而折耗了一定的军力。

李天衢当然清楚,南吴先主杨行密,比起其他势力的开国君王更有野心壮志...他当年屡屡与朱温对着干,也是要争取入主中原的机会;而徐温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不但要取代杨氏成为吴国之主,同样也要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

毕竟按史载直到徐温完全掌控吴国朝堂,再由他义子徐知诰篡权而改吴国号为唐...后来的南唐帝国不同于其他割据势力,而吞楚灭闽,还一直同中原王朝抢着收小弟。直至南唐后主李煜继位,才先后被后周、宋朝打得抬不起头来,之后才不得不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而奉表臣服于中原。

就眼下而言...李天衢知道夺取他义父基业的徐知诰,现在毕竟与徐温还是拴在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所以还是竭尽所能要辅佐义父重整旗鼓、对抗中原。而衡量如今雄踞中原的魏朝国力,吴国不但要联合楚、越等国,却又还能使出什么阴谋诡计,以图压制中原王朝?

李天衢先前便经过思量,而回忆一段史载记述:

知诰用谋士宋齐丘之计,遣使节自海路献美女、珍玩修好,欲联合契丹共取中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