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大军阀 > 1058 顾大局,识大体,而不计旧恨?

唐末大军阀 1058 顾大局,识大体,而不计旧恨?

作者:云霄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2:36 来源:笔趣阁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杨尧便犹如斗败的公鸡,只得喏喏的应了...而杨师厚忽然感到脑袋一阵眩晕,他立刻伸手抵住桌案,尽量支撑起身子,在他的子嗣、牙将,乃至藩镇牙兵,滇地诸族面前,杨师厚仍旧尽量维持自己威严肃杀的气度,还不愿暴露出病虚体弱的一面。

杨师厚心中喟叹,如果再年轻个十几二十岁,他固然还敢与同魏朝这样的大国对抗下去,再尝试打出一番天地...可如今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大概快进入倒计时的阶段,就算据地称雄,可到头来不还是要落得个一场空?

而杨师厚也很清楚,自己能够把骄兵悍将管治得服服帖帖,在这个时代很适合做个统掌一处藩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的将军。可是自己并不算是明君英主,统领一支藩镇牙军,与建立一个基业社稷能够传承下去,乃至逐步有兼吞天下之势的王朝完全是两码事。

魏帝李天衢又陆续灭了后唐、蜀国,疆域天下三分,已超其二...杨师厚则自知时日无多,转而要为杨家子孙设想,也着实没有必要再死撑下去了。

杨师厚的目光,忽然又落在身旁那肃手恭立的牙将身上,而坦言道:

“刘词,当初你投从到我部牙军效命时,尚还不过是十几岁大的少年郎。这多少年下来,辗转杀入滇地至今,你也已是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了。随我击破大长和国,慑服诸僰,屡战有功,也早以勇悍而闻名...从一介兵卒做到步军指挥使,你的本事,我也心知肚明。

按说这南中军,本由银枪效节军旧部,入蜀奔滇期间沿途选取骁勇善战者补充编制。而一众牙将牙校,看谁统军用兵又能独挡一面...我最看好的也是你。我南中军,既不打算再与魏朝对抗下去,你留在滇地已是屈才,不妨就随吾儿一并赶赴汴京吧...

虽然当年与魏军互为敌手,数度攻伐交锋,我也承认魏帝的确是知人善用的雄主。你转投了魏朝,不但可以重返河朔家乡故里探望,以后也不至埋没了带兵打仗的本事......”

这个名为刘词的牙将生得膀阔腰圆、四肢健壮,结实得便如铁打钢铸的台柱一般,炯炯有神的双眼也透射出一股军人特有的干练与沉着,看上去秉性坚韧不拔,也是个善打恶战硬仗的剽悍军将...然而听杨师厚要遣他一并赶往魏朝国都汴京,刘词也不免面露难色,而回禀道:

“末将当年仰慕节帅威名,而投效银枪效节军。之后虽转入蜀地,可一直以来都是与魏军敌对。如今却要赴汴京接受魏朝录用,这...末将这一时间也难以适从。

即便我军眼下着实不应再与魏朝为敌,而商讨归附事宜...末将蒙受节帅提携栽培大恩,也仍愿追随您移镇拓东城,好歹仍能为藩镇出力,直至节帅打算回迁中原时,再与您一并北归便是!”

杨师厚闻言却摇了摇头,又沉声说道:

“我等在沙场上出生入死的武人,不管是为谁卖命,终究要做一方雄主手中的刀,以图个建功立业。而我已经打了一辈子的仗,无论名望还是权势,也再难以有所建树,所以只得为子孙辈着想,而保全家门基业。可你还未及三旬的年纪,更当去博取功名...我军先后效命于梁、蜀两国,如今梁国与蜀国也都已覆亡了,你还能为谁卖命去?

魏帝有兼吞天下之志,也必会重用你这等将才。当年我虽然没有把身家性命押在魏朝那边,今时已不同往日,你唯有归附中原,才能谋得个更为远大的前程。我虽身染沉疴痼疾,眼下尚还能镇得住场面,也无须你做帮手...而你去投效中原,才更能取信于魏,而善待我杨氏后人。

我这一把年纪,虽对魏朝妥协,也不指望能重返中原,可是我子嗣家小则必须要回去。趁着南中军尚还能控制住南诏故地,须由我协助招抚滇地诸僰...魏帝毕竟要顾全大局,他想必也会应允我提出的一切条件吧......”

※※※※※※※※※※※※※※※※

由于魏朝与杨师厚所统掌的南中军进行谈判,却又绕不过世居滇地的诸族各部,形势也变得更为复杂...夏鲁奇、刘鄩、李严等招抚蜀地降军百姓的军政长官也不便自作主张,到底也只能派遣人手将杨师厚与滇地诸部的诉求转呈向汴京朝廷禀奏,而由帝君李天衢定夺才是。

而杨师厚会遣子嗣赶赴汴京,并要求魏朝册封,并且承诺眼下虽仍由他掌控南中军,但早晚会将军政大权交让于中原王朝,这按照后来的说法,倒也算是“有条件投降”......

当李天衢收到蜀地方面呈来的奏书,也立刻想到了按史载轨迹,杨师厚差不多是与葛从周同年病逝。而眼下葛从周都已经告老致仕,那么对于转战到水土不服的地界还要劳心劳力的杨师厚而言...他那身子骨,恐怕也已快撑不下去了吧......

乱世时节,谁寿命更长,也绝对可以说是一项十分要紧的能力...三国魏臣司马懿,可不敢在曹操、曹丕那爷俩在位时节显露出什么狼顾鹰视之相,可是熬死了老对头诸葛亮,老曹家轮到曹芳继位...七十岁的司马懿突然发动兵变,夺权诛杀曹爽与其党羽,直接架空曹氏皇室,而为他子孙辈篡魏开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本战国时代的德川家康活成了老乌龟,隐忍了大半辈子,熬死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大名,而开创了延续两百六十余年的江户德川幕府......

然而按原本轨迹接掌魏博军,犹如一只猛虎横卧在后唐、梁国之间的杨师厚...在世的时候再是风光,可是却因卒于任上,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便立刻哗变背反,藩镇领土为后唐所取,而后所效命的梁国国祚覆亡,也可以说是因为杨师厚这个主心骨活得不够长......

李天衢大概也能揣度得清,现在的杨师厚应该是已预料到自己阳寿将尽。而他的子嗣,实则也不过是籍籍无名之辈,也绝不像后世有些人牵强附会的将杨师厚说成是北宋杨家将的先祖...他与杨老令公之父杨信除了都姓杨,可一个籍贯处于后世安徽省阜阳市,另一个则是陕西地界世代豪族出身,也根本没有什么联系。

所以杨师厚深知以自己儿子的实力与名望,他绝不可能在云南诸蛮各僰环伺的情况下守住基业...所以便选择向魏朝妥协,以他目前掌握的条件,换取自家子嗣能够重返中原,并且还能得享官身爵禄。

然而李天衢转念一想,当年杨师厚屡败我朝军旅,霍存、王重师这两员军中悍将,可都是被他杀败而阵亡的...先前还曾想过,如果有机会,我也理当寻杨师厚复仇。但是两军交战,又绝不等同于要为兄弟报雠雪恨的江湖仇杀,否则东汉末年射杀吴军骁将凌操的甘宁,他背反黄祖,去投奔孙吴时便会被孙权斩了;而两宋交迭时岳飞若只顾念个人恩怨,也不可能招抚重用杀了他亲兄弟的杨再兴......

那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而如果满足杨师厚的条件,并信守承诺的话...我朝便极有可能兵不血刃的接管由南中军掌控的领土,势力延伸至南诏故地,也更便于招抚滇地诸族各部...所以细细想来,我也理当答应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