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大军阀 > 1069 到了塞外,你便成了外人

唐末大军阀 1069 到了塞外,你便成了外人

作者:云霄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2:36 来源:笔趣阁

魏朝致力于安抚川渝军民,设立云南宣慰使司,分封滇地诸族各部期间。汴京方面,由巡院侍卫司派出的密谍,也已纷纷奉旨赶赴东面沿海各处市舶司,进行安排部署,专门排查由吴国以州走海商的名义,而驶往契丹的船舶。

而蜀国为魏朝奇袭,覆亡的实在太快,不止引起南面越、楚等国的恐慌...消息传至塞外,而让那一支格外关注中原时局的游牧势力首领知晓时,也使得他的心头更为沉重,直感到要复兴河东李家霸业的希望也变得更为渺茫......

陕北麟州,位于后世陕西省最北端,而处于眼下新秦县地界的长城以北。

此间位于陕北连绵耸立的长城,起初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魏国为保障边境而开始修筑,而后秦国在此设上郡,沿边修葺加固,昔年秦朝大将蒙恬,便曾统领三十万大军于此处进发北伐匈奴...而先前位于燕、赵、秦治下的长城连接在一处,此间遂又以新秦而得名。

一直到了隋朝文帝时节,突厥集结四十万兵马由此大举入境,突破长城防线,而纵兵大肆掳掠杀戮...是以隋朝又开始修筑这片处于陕北地界的长城,先后五次动用民夫一百四十多万,而历时二十三年...所以麟州新秦,历来都是中原抵御塞外游牧民族入侵的要隘之所。

位于麟州的长城以南,便是转而归顺于魏朝的折家治下领地。长城以北,便是地处后世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距离名义上已属于魏朝下辖疆域的边关以北六十里,但见葱葱郁郁的草原上星罗棋布,有大批人马便在此处支起了毡帐,而就地休歇整顿。

有些头戴毡帽、身穿皮袄,而做典型游牧族民扮相的汉子正在洗刷着卸下鞍鞯的马儿身子;也有些人驾轻就熟的捡拾着随大股人马迁徙过来的红牛粪便,并堆积在支起的泥灶下,不久后,便有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

还有些生得壮硕的汉子正打着赤膊,而与前来迎战的对手进行角力摔跤,周围也有大批族民席地而坐,瞧着中间扑跤比拼的壮汉,时不时的叫好喝彩。

只是猬集在此处架起毡帐整歇的人马,其中大多数先前本是后唐横冲都、三讨军下辖的沙陀族裔军士...先前在中原从戎征战,本来与其他势力的汉儿将兵也看不出有什么分别。可是如今他们当中一些人即便保留着曾经的衣甲,但从言行举止看起来,活脱脱就是在塞外长大的游牧族民。

忽有数十骑自东面飞奔而来,后唐余部将兵循声望去,瞧见位于那拨人马前列的李嗣源之时,也纷纷起身施礼。

然而遁入塞外草原至今,李嗣源饱经风霜,虽然气度依然十分威严,可从貌相上看来,他沧桑老态也已明显了许多...两鬓大片发髻已呈霜白色,脸上沟壑更为深邃,而李嗣源面色凝重,朝着周围眺望过去,却忽的叹声说道:

“魏人覆亡晋阳朝廷,这等大恨,固然与我军势不两立...可魏帝速灭蜀国,又兼并大片疆土,我也不得不承认他确有雄才伟略,只是魏朝更为强盛,可叹我复兴大业,看来更是遥遥无期了......”

“主上,虽然魏帝再灭蜀国,且兼并两川进程之快,也着实出乎我等意料...可魏朝北与契丹久后必然交恶,南面又有吴、楚、越等诸国各怀鬼胎,这疆域越是广袤,调度军旅,也就越发难以兼顾。

而我军东抗契丹,招揽塞北诸部,再聚拢些部族兵马,但凡形成气候,也有机会趁着魏朝无暇兼顾时大举南下。如此收复故土,振兴帝业还有指望,您也莫要过于忧虑了......”

李嗣源身边,安重诲策马跟随,而出言安抚道。然而瞧他脸上神情,虽然是有意要鼓舞自家主公,只是说道收复故土、振兴帝业之时,也着实没有什么势在必得的信心。

虽然李嗣源宣称继承后唐帝位,也已按他正史轨迹更名为李亶。只是眼下在茫茫草原上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就地支起的牙帐当做王庭,也更似是游牧民族推举可汗的贯例...还要时刻小心提防魏朝、契丹双方的大举围剿,这个所谓的后唐皇帝,也着实太过落拓......

所以再与其他部族首领打交道,李嗣源也拉不下那个脸,而以朕自称。安重诲等心腹近臣,便只是以主上做为敬称,重新光复后唐江山社稷的夙愿,也只得压在心里,否则有些话在现在这等处境下再讲出来,也只会显得更为寒碜。

而李嗣源驾马又途径一处毡帐群,就见此间一个新近归附的吐谷浑部落族民向他胡乱施礼之后,便立刻又忙于瓜分不久前寇钞掠边而强夺来的物资。

李嗣源深恨耶律阿保机,但是也不能只是冒险盯着契丹人掌控的领地去袭扰掳掠...魏朝大军班师回朝,而后发兵入川速灭蜀国。毕竟南面相对更为富庶,而塞外物资更为匮乏,还要诱之以利,竭尽所能的拉拢草原上其余不肯臣服于契丹的部落归附投效...那么眼下就算尚还不具备大举南侵的条件,也总免不了要伺机寇钞掳掠南面已属于敌国治下的领土。

然而李嗣源就见那些吐谷浑族民大声笑骂着,分取着器皿、首饰、衣袄等从边地汉民那边抢夺的物品,其中甚至还夹杂着些耳环、手镯、发钗...乃至明显是女子所穿着而更为鲜艳的衣裳。然而更为显眼的是,那些饰品,衣裳上面,或多或少都沾染着些殷红的血迹,甚至还有耳垂、断指仍夹杂在其中......

李嗣源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他又瞧着有个族民抓起件女子衣裳,便把脸贴上去用力嗅着,旋即语调中满是淫邪之意的高声调侃,又立刻引得周围同伙一阵张扬的哄笑。

李嗣源本为塞外出身,蕃话胡语精熟,当初他一个沙陀人,便还曾以契丹语对着契丹人大骂我势必要将你们屠种灭族...而义兄之一的李嗣恩,又是吐谷浑人,所以李嗣源大概能听出那些吐谷浑族民话中含义。

而这些方自寇钞掳掠回来不久的吐谷浑族民是在说,还是汉家女子的肌肤更为光滑粉嫩,受用起来更为舒坦,只可惜刚才那个容貌姣好的,才只让五六人快活一番,尸体便已经凉透了......

李嗣源的面色已经变得十分难看,可他尚还未言语时,安重诲便赶忙催马赶至身侧,而低声言道:

“主上,我军要拉拢吐谷浑、黄党项、逸利、越利诸族当中对契丹甚为不满的部落,而塞外苦寒之地,部族南下犯边劫掠,本来便实属常事...目前拉拢得几支部落,之所以原因听从主上调遣,也全因他们也需要我军更壮声势,以便于他们攻契丹、袭魏境而掠获更多的钱粮财物......

而寇钞掳掠,当然也难免杀伤民家。以我军目前的处境,要以重利诱之,也唯有任从这些部落放手劫掠,当真不便设厉法约束......”

“这个道理,我当然明白!可是这些人掳掠所杀的平民百姓...当初不也是我大唐治下子民?”

李嗣源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旋即喟然又道,语气中也透着股忿然而又无奈的意味:

“河东李家虽为沙陀胡人,但当年义父受前朝册封为河东之主,此后非但顾盼中原,与诸藩群雄争霸,还可保境安民,而震慑得塞外诸族不敢大举南侵...如今我固然要收复失地,只是辗转至塞外,再图杀回故土,却也只能祸害黎民百姓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