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大军阀 > 1082 密谋事发,暗通契丹的证据

唐末大军阀 1082 密谋事发,暗通契丹的证据

作者:云霄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2:36 来源:笔趣阁

正史中儿皇帝石敬瑭认契丹国主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而甘愿百依百顺的向外族低头。可是按后世有一种说法,就因为石敬瑭是沙陀人,所以不应把他定性为汉奸...李天衢对于此本来便认为有失偏颇。

诸如折氏、呼延氏等将门世家,从血统上而言,祖上为塞外胡人,也都不是汉人。可是他们既然能被认同为代表中原汉家文明的一份子,有好的,自然也会有坏的。

石敬瑭河东太原生人,自小喜读兵事,推崇赵牧、周亚夫等名将,接受汉化的程度极高。而且他本来所效忠的后唐政权,做为正史五代第二朝,河东李家也确实以延续前朝唐廷的正朔自居。

单从血缘上而言,石敬瑭就算不是华夏汉人,可是他说汉话、着汉服,举止与其他割据一方的汉人军阀无异...出卖的是中原汉家文明的利益,那么骂他是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汉奸卖国贼,倒也不算说错了。

至于按史载线深受石敬瑭重用的心腹近臣桑维翰...无论从血统还是他做下的那些勾当来说,妥妥的就是个大汉奸没跑了。

李天衢心中思量,桑维翰的功名富贵,都押在了石敬瑭身上,所以他不惜去哀求耶律德光,按史载所述“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后晋立国后,有宿将愤慨臣服于契丹,却又是桑维翰上书力陈对抗契丹的七不可。无耻之尤,做为石敬瑭卖国篡位的主要策划者,以换来权倾朝野,后晋开国第一功臣的地位,却导致中原汉家百姓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治下...要骂他是彻头彻尾的民族败类,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李天衢也知道桑维翰这厮无耻归无耻,可他确实又有王佐之才。后晋立国初期,他竟身兼宰相、枢密使、翰林学士等要职,而以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为国策,重视农商,而治理得国家更为富庶,从政绩上而言不得不说也很值得称道...甚至宋太祖赵匡胤便曾明言,对桑维翰治国的才能颇为推崇。

只不过李天衢心想这桑维翰,与当年擅长最掌管财政高郁倒有几分相似处...他能为国家广开财路,但同样也是个巨贪。由他两度拜相,而以权谋私,广收贿赂敛财,几年光景,便贪敛积货巨万,而引得朝野非议。

以眼下的形势而言,桑维翰直接投从的是中原王朝,而不是正史中占据河东,却正要面对后唐大军讨伐的石敬瑭...那么他也就没有必要奴颜婢膝的去讨好契丹,所以若说他卖国求荣,现在却还不是既成事实。

可就算如此,李天衢承认自己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那厮,在大是大非面前,这种人利欲熏心,不会在乎民族大义,这些秉性都刻在了骨子里...那我怎能让你有总揽朝政的机会?

不过废物利用,败类同样可以利用。

你桑维翰既然也有经邦治国之才,所以卖力表现的机会,我还是会给你的...你以为自己会有步入魏朝权力高层的指望,自然也会竭尽全力要取得政绩,可是你秉性贪猥无厌,在官场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也势必会贪赃枉法、受贿敛财。

李天衢心想到时我就在暗中观察你会为国家出了多少力,又将贪多少财。等到贪污敛取的钱财,已经够杀几次头的时候,我再考虑让你继续为国家干多久的活,可你终究是要人头落地的,只是什么时候下旨查办,那就全看我的心情了......

总之让你辛苦奋斗个几年、十几年,却将一朝踏入鬼门关...砍头,抄家,齐活。

而李天衢双目一瞥,目光又落到今年进士及第的名簿上,便喃喃念叨:

“吕兖之子吕琦,也要入仕为官了,他倒是可以重用......”

当年李天衢、李克用共同出兵灭了桀燕政权,震慑契丹兵马退却,而分取卢龙、横海两镇。刘仁恭的长子刘守文,也没有如原本的轨迹那般被他兄弟刘守光所杀,而是献镇降从于魏朝,时任横海军节度判官的吕兖,便随着他主子一并归附。

可是按正史轨迹,吕兖会据城死守,抵抗刘守光的军旅,一直熬到粮秣绝尽时便会设立宰杀务,专门屠宰城中居民以供守城将兵充饥...所幸时局有了变数,横海军为魏朝所取,吕兖也不必为主尽忠,而非要做出屠杀无辜百姓充当军粮的歹事,但李天衢对他甚是厌恶,就算得以任命,可吕兖至今也不过是个从七品的小官。

然而吕兖之子吕琦却是个可造之材,按史载他步入仕途后仁厚宽容、秉公正直,曾立下惩治奸恶的大功,而且亦有远见卓识。也正是吕琦意识到石敬瑭意欲谋反,则势必要借力于外族,遂献计以和亲之法嫁公主于契丹,再赠予金帛,意图稳住耶律德光,总之先灭了石敬瑭,以后再与契丹计较。

偏偏当时朝中的老愤青薛文遇强烈抗议放低姿态,而先稳住契丹的计策,并有言“以天子之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遂激得后唐末帝李从珂迁怒于吕琦,而石敬瑭最终争取来契丹及时派遣大军救援,才有机会覆亡后唐,而篡位称帝建立了后晋王朝。

如果吕琦的计策被采纳,那也不是没有可能让耶律德光心生犹疑,而为后唐争取来时间先行讨灭石敬瑭...偏偏当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与一些臣僚看不清形势,而死要面子,致使河东叛军与契丹大军联合在一处,也终究难免落得个社稷覆亡的下场。

李天衢心说这吕琦于后唐、后晋两朝为官,礼、刑、户、兵等部,乃至枢密院、端明殿、秘书监等官署机构任职做了个遍,且颇有成效...而按他原本的仕途轨迹起初为殿中待御史,便因明察秋毫,揪出贪赃枉法,并累造渚多冤案的奸官伏法,而在朝堂、民间倍受赞誉。

那么让这初入仕途的吕琦就到御史台去历练一番,以后再根据其政绩转任其它司署,以后也未尝不能接宿老韦庄的班,而司掌朝廷监察机构专管监督纠察、弹劾官员,以肃正纲纪。

何况吕琦长子吕馀庆,乃宋太祖赵匡胤做节度使之时的霸府幕僚,在宋朝时节,更是与宰相赵普同议政事;次子吕端,更是被赞作“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北宋贤相...所以他老子吕兖虽然在魏朝为官,虽然不算受待见,可是这吕琦既已出仕,也算是能有两代能臣可以大加重用。

李天衢还在思量,诸如先前降从于魏朝,而正史线后唐明宗之治时担任宰相,却也有恃才傲物等弊端的任圜等能臣,又当如何安排到朝廷各处要紧官署...只是于重新梳理朝廷高官任命期间,巡院侍卫司总管张骁,便又赶赴至内殿,而特来向李天衢禀说:

“陛下,南吴那边,也已拿住证据了...臣派遣的密谍于密州市舶司压价盘查,已发现又有以行商名义走海路的船舶赴往辽东,而后返程,于市舶司港汊休整期间,核实得分明之后,便已将那一行人等悉数擒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