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大军阀 > 1353 招抚渤海遗众,需要控制住那个人

唐末大军阀 1353 招抚渤海遗众,需要控制住那个人

作者:云霄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2:36 来源:笔趣阁

“启禀陛下,经过详加打探,除了渤海亡国世子大光显,得王建扶植,于鸭渌府宣称要复渤海国祚,还有礼部卿大和钧、大均老,司政大元钧、工部卿大福谟、左右卫将军大审理投奔泰封国...而王建收容渤海遗民,如今也已有数万人......”

内殿御书房当中,李天衢听臣僚禀说泰封国拉拢渤海遗胄遗民的情况...自从被契丹亡国之后,渤海国宗室子裔、文武官员,以及寻常平民百姓,基本上目前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

第一种便是已经认命接受现实,屈从于契丹的统治之下,久而久之,他们就是辽朝治下的子民。直到后来女真人推翻辽国,建立金国,这类渤海人便又臣服于另一个民族,直至绝大部分都融入女真族当中;

第二种则是即便社稷覆亡,可是还不断的召集遗民举事,而对抗契丹统治的渤海人。这类人按史载轨迹遭受辽国的猛烈镇压,往往能兴风作浪一时,可还是难以避免被扑灭的下场,之后或是降伏,或是南投伪高丽...只是就眼下而言,便如占据龙泉府的大玄震,还并没有过度地依赖王建的泰封国;

第三种就是以渤海世子大光显为代表的那一批人,目前占据鸭渌、南海二府,辖境相当于后世吉林省,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咸镜道的一部分区域...与泰封国接邻,受王建的影响更深。按史载轨迹,这批人近半数后来被辽朝索还,还有因伪高丽侵略辽东无望,便翻脸屠戮的渤海族民,余众则逐渐融入三韩人。

随着魏朝的势力触及辽东地区,眼下接受契丹统治的渤海人,虽然也很有可能归顺中原王朝,但是后两类的遗胄遗民的诉求,还是意欲复辟社稷。

而以大玄震、大光显为首的亡国宗室,现在明面上固然须向魏朝示好,可是当他们意识到中原王朝当真意图兼并渤海国故地的话...泰封国王建便会犹如搅屎棍一般,尽可能煽动起渤海遗民对魏朝的对立情绪。届时就算能动用武力强行吞并白山黑水各地,非但战争的成本将成倍增加,而且就是正史中的契丹辽朝那般,将要频繁应对渤海人发动的武装叛乱......

按正史线后来爆发的辽国与伪高丽的国战,双方便都征用了大量渤海人,一方面是被契丹收编,另一方面则仍幻想着借助王氏伪高丽的势力复国...所以那几场战争当中,渤海人打渤海人的场面也是屡见不鲜。

虽然魏朝同契丹之间已属于势不两立的死敌关系,涉及辽东与百济故地的领土争端,与泰封国也闹得很不愉快,可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对于他们而言也未必适用...毕竟王建对契丹极度鄙夷厌恶,称其为禽兽之国,甚至到了临死之前,还要告诫子孙绝不可受契丹的文化与习俗的影响,若是他泉下有知,史载线的伪高丽正因为蚕食辽东的倾向愈发明显,遂被辽国揍得个满地找牙,而认怂服软奉契丹为宗主...只怕活活还要再被气死一次。

而契丹被魏朝杀得国力大损,犹如一只拖着伤重残躯的野狼,结果泰封国的三韩人却好似只饿狗,从后面突然窜出来,照着它的后腿吭哧就啃上一口...起码与魏朝是正面会战,惨败也只能认了,但想必契丹恨死了落井下石的王建,如果不是眼下有心无力,恐怕也恨不得将泰封杀得灭国绝类......

所以面对魏朝的威胁,契丹、泰封双方很有可能会暂时停战,不过也将是各打各的,而无法共仇敌忾地结盟对抗中原王朝。

而泰封国要利用的渤海遗胄,诸如大玄震、大光显、烈周道、乌济显等起兵对抗契丹的亡国宗室旧臣内部,实则也不是铁板一块...按史载线后来爆发了内讧,世子大光显被他叔叔大玄震联合南海府烈氏攻打,只得逃过了鸭绿江,彻底归投伪高丽,而被王建赐名为王継,而其余保留渤海王姓大氏的族民,后来则改为太姓,也尽被三韩人所同化,成了朝鲜半岛上的明津太氏一脉。

大玄震驱逐了自己的侄儿不久后便已身故,而由权臣烈周道、乌济显带领其它渤海遗种建立定安国,下辖后世吉林省白山、通化、集安等地,后来还曾委托女真人向宋朝太宗皇帝赵光义奉表,自称为高丽旧壤、渤海遗黎,而请奏约同伐契丹...只不过撑了个几十年,定安国还是于辽圣宗在位时期为契丹所灭......

所以分渤海国覆亡、东丹国被撤除、做为亡国遗众抗辽的中心定安国也被辽国讨灭三个阶段,前后有十几万渤海人流入伪高丽治下。但还有几十万人后来则融入了女真、汉人。

按后世某国的歪理“渤海国当初统治过中国东北,我们国家有一些人的祖宗是渤海人,所以渤海国的历史是我们的,中国东北也是我们的”...这便是纯属胡说八道,就好比华裔散布世界各地,但也没有哪个国家宣称我们有华人公民,所以中国汉地十八省自古以来是我国固有领土...如果相信那等说辞,而成为一个国家对历史上领土主权的固有认知,那只能说那是个病态而毫无下限的臭无赖国度。

眼下大玄震与大光显二人,做为带头召集渤海遗民对抗契丹的亡国宗室遗胄,都是意图复辟国祚,以后也有与魏朝为敌的可能。但是他们彼此容易闹起内讧,而后者更受泰封国王建的影响...对于这两股势力,直接强行用武力征服是下下之策,还是要尽可能的瓦解分化,想法设法让更多渤海遗民放弃复国的打算,转而情愿接受魏朝的统治。

当魏朝的势力触及辽东,而势必要与被契丹覆灭的渤海遗民打交道之时,李天衢先前便已意识到大玄震、大光显之所以被渤海遗民推举为反抗契丹的首领,因为他们都是那個民族所建立起的国家王室成员。

可是却还有一个人,在渤海人的心目中的威望,还有大过他们王弟大玄震、世子大光显的身份。所以李天衢也已经下诏安排部署,心想只要将那个人控制在手中,那么想必也会水到渠成,招抚得大量本来意图复国的渤海遗民,转而甘愿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

※※※※※※※※※※※※※※※※

燕山北隅,地处后世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唐朝时节北属契丹、南属奚人聚集地,与满清康熙设木兰围场而在后世得名,是辽、元、清朝时节皇帝避暑狩猎之所,而属于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脉的过渡带。

湛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这片连结广阔草原与平坦林地的区域本来甚是幽静...然而大股甲骑纵马飞奔,卷起滚滚蹄声如雷,使得各种禽鸟惊飞,诸如豹、狼、獐、狍、鹿、野猪、狐...等走兽也是闻声避散。而催骑驰骋,犹如洪流一般的骑阵当中,正有人高声说道:

再往北行三百里,于前朝唐廷松漠都督府辖地,契丹另行修筑,而幽禁渤海末主大諲撰的土城就在那里!如今契丹集中兵力于临潢府西楼,对那处土城的守备不严,既然有疑兵策应,想必一举奔袭过去,接引那大諲撰归来,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