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风二十年 > 第708章 那年那事

春风二十年 第708章 那年那事

作者:宁溪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3:15 来源:笔趣阁

那个时候喜都市区就是今天地铁三号线圈着那片儿,到伊通河为止,火车站以北也有,但面积不大,是军事区。

因为当时废帝只是一个挂名的执政,所以并没受到重视,就安置在了今天的伪皇宫那地方。

32年开始,关东军把司令部从奉天迁到喜都,开始在喜都大兴土木,在当时的市区中心修建了大同路,建大同广场,就是今天的人民路和人民广场。

日本人在广场中心埋设了水准原点石标,以这里为满州国的最中心。

石标后来被毛子挖了,就是现在飞机碑的位置。45年毛子占领这里,改大同广场为斯大林广场,立飞机碑,其实那会儿毛子就是想强占东北全境的。

33年,国联通过决议,不承认满州国,发布公告: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其实是毛子的功劳,他想要呢。

34年,关东军发现民主管理政权在这边不太适用,就立废帝为皇帝,改国号为满州帝国,年号康德。

同年开始计划在今天御花园的位置修建皇宫,并从喜都开始向全东北发起进攻。

这是事实上从1904年后的第二次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日俄战争,只不过毛俄不在了,关东军的对手换成了社会主义的苏俄。

同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杨静雨任军长兼政委。

35年,关东军占领冰城,把毛子赶出了东北,在关东军的逼迫下,毛子瘘了,以一亿七千万日元的价格把满铁全线卖给了日本跑了。

在35年之前,东北铁路以及铁路延线一直是在毛子手里的,日本只是占领了大联和旅顺。

36年,日本开始由本土和朝鲜往东北移民。当时叫百万户移民大计划,计划移民一百万户五百万人口,但最终也未能实现,到45年投降,共移民六十万户近三百万人。

同年,发布《满州五年产业计划大纲》,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这个东西就是这么来的。

从32年开始,日本人开始按规划修建喜都城,以大同广场为中心修建厅舍,也就是部局办公楼,第一厅舍是国都建设局,这栋喜都历史上的第一栋现代办公建筑45年让毛子炸了,48年重建,结果在90年代又被拆除了。

它的样式和现在上海浦发那栋楼一样,不过中间塔楼要高些,有六层,在儿童公园西北角那个位置。

第二厅舍就是今天的市局,伪满首都警察厅。

长话短说,那会儿关东军在喜都一共集中建了十四栋厅舍,一厅国都建设局,二厅首都警察厅,今喜都公安局。三厅财政(经济)部,现上海浦发银行。

第四厅是民生部,今石油化工研究院,五厅为国务院,现白求恩大学基础医学部。六厅司法部,现吉大白求恩医学部。第七厅吉黑榷运局,是十四厅舍中最小的一个,已经拆除,就是现在吉北财政厅的位置。

八厅交通部,今吉大公共卫生学院。第九厅是治安部,后改为军事部,现白求恩第一医院一号楼。第十厅经济部,现吉大中日联谊医院二部。

十一厅产业部,40年改为兴农部,今东北师范附属中学,现在这栋楼是90年代依原样重建的。第十二厅兴安总局,后改为蒙政部,94年拆除建了联通大厦。

十三厅开拓总局,今吉北省吉剧团驻地。十四厅祭礼府,这栋建筑最神秘,刚启用就战败了,拆除时间谁拆的都没有任何消息,原址在今吉大新民校区内。

十四栋建筑从人民广场排到自由大路这边,一直到南湖公园顶端,然后围绕着这十四座主建筑开始了整个城市的建设和绿化。那会儿之前喜都还是光秃秃的一大片荒地。

现省委用楼是原关东军司令部,松苑宾馆是关东军长官官邸。省政府用的是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在关东军司令部南面是日本在东北修建的最大的寺院,东本愿寺,在喜都第一实验小学边上,围着东本愿寺是当时的会馆区,最出名的是日满军人会馆,已经没了,就是现在小学的位置。

当时还有一个比较出名影响比较大的是国防妇人会,会馆就是现在胜利公园东南角的方舟美术馆。妇人会就是发动当时的妇女参加社会活动。

在那个时候女人的地位比较低,很难得参加什么活动,于是响应者云集,力量相当大,像筹款,慰军,生产战需品,由其是植树,喜都的遍地绿荫有她们一大半的功劳。

伪中央银行就是现在的人行,是整个喜都当时花钱最多的楼,六百万元,应该也是喜都最坚固的楼了。伪外交部现在变成了总部厨房。

太多了,不是主要的建筑就不一一说了,反正现在大部分行局使用的旧楼原功能也差不多,像邮电局用的就是伪满电话通信大楼。联通总部用的是放送局的旧楼。纪委用的是监察部大楼等等。

说实话,在建筑方面日本人照毛子差了不少,都是又大又矮的,也不是那么壮观,造价却相当高,像吉大档案馆那栋,当时花了一百八十万。

不过小日本的建筑有个最大的特点,都是钢筋混凝土的,结实。

现在整个喜都城区,至少有一半,或者更多,都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建筑,大部分变成了民宅。从空中俯瞰整个市区,以花园广场为分界点,以道路相连接,整个城市被分成一块一块的菱形区域,各区域内的建筑都不尽相同。

从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大六角星祭坛式布局开始,每一片日本楼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建筑者把楼按照文字符号的样式排列出来,可惜没有人去研究它,现在已经没有人明白这些楼宇文字组到底是什么含义了。

45年日本投降,失败的相当仓促,弄的当时政府都没反应过来,甚至当时喜都还在大力的建设之中,天皇的诏告响起时,会馆里还在响着音乐跳着舞谈论着大东亚共荣。

中央政府没反应过来,苏俄人反应却是超快的,他们一直对这块土地不能忘怀,于是到处树起了红军铜像,到处建起了苏俄纪念碑,大同大街也改成了斯大林大街。

日本的战败不是败于中国,我们要记住这一点,苏俄发兵也不是为了中国,我们也要明白。那些雄伟的纪念碑下埋葬着的士兵更不是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规划的皇宫现在变成了大学,斯大林大街也变成了人民大街,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甚至他比九一八更应该牢记。

我们需要强大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