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春风二十年 > 第588章 沪上见闻

春风二十年 第588章 沪上见闻

作者:宁溪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18 17:17:04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傍晚,火车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摇晃终于驶进上海火车站。

天色黄昏,四个人拖着行李箱随着如涌的人流出到北广场,这里和北方就不一样了,满耳朵全是吴侬软语,一个字也听不懂。

小红到处看了一圈问小伟:“咱们去哪呀?我感觉像出国了似的,懵了。”

沪海在91年的时候就已经是现代化大城了,站在广场上抬头看出去,满眼都是高楼大厦广告楼牌。这会儿虽然天还没黑,已经有不少地方亮起了灯,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片繁华。

别说小红懵,嘎子这会儿又开始冒汗了。

小伟问小刘:“同志,咱们往哪走?”

小刘抓了抓脑袋说:“你们想去哪呗,那有卖地图的。”走到路边从一个老大娘手里买了张政区图,在奉天一块五,京城三块的地图,到沪海这里就是五块钱了。

小伟和小刘打开地图看,小红站在一边看街景,揉着肚子说:“饿了,吃什么呀?这边也吃中国菜吧?”

嘎子嘿嘿开始乐,小伟扭头问:“你乐什么?”

嘎子说:“我听小红说话有意思,这不也是中国嘛,还能吃外国菜呀?”

小刘说:“你还别说,这边吃西餐的地方特多,咖啡厅酒吧到处都是,我哥们来过,还去外滩玩来着,说那边都是在早外国人盖的大楼,一片一片的,就在江边上。”

小红说:“我要去南京路。霓虹灯下的哨兵,我要去看霓虹灯。”

小伟说:“那咱们就去南京路吧,我找找。”扒着地图找地址。

小刘说:“你往江边上找,我记着我哥们说南京路和外滩是挨着的,就在黄浦江边上。”

小红说:“我有个问题,黄浦江在沪海,黄埔军校在广州为什么叫黄埔?”

小刘说:“黄埔军校在广州黄埔啊,土字旁的埔,地名。这个是水字边的浦。”

小红吐了吐舌头,小伟说:“找着了,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外滩,外滩就联着南京东路啊,那咱们去南京东路吧?这上面看着挺远呢。怎么去?打车还是坐客车?”抬头看了看围在广场上的出租车。北广场不大,边上高楼林立的也看不出去,右手边就是公交站。

和北方一样,黑车小旅馆什么的拉客的拿着个小牌牌在手里神神秘秘的过来拉生意,可是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小伟四个人来说,一句话也听不懂,只好看着她们不停的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小伟在地图上找了半天说:“这,就到这吧,吴宫大酒店,就挨着南京路和外滩。”

小红往小伟身边缩了一下躲开了个拉客的妇女的手说:“她们怎么这么烦人呢,说什么也听不懂,还动手。打车走吧,坐公汽不得丢啊?打听都没地方打听。”

收好地图,四个人到路边打车,这里出租还是不少,因为行李大,四个人打了两辆车,三十块钱到达吴宫大酒店。

吴宫大酒店这个时候整个还是宫庭式外观,大门弄的碧瓦飞檐的,每一层都是老式旧宅的样子,侧面立着一幅巨大的招牌。

这里和京城饭店给人的感觉又不一样,那边是高大厚重,这边就是富丽堂皇。不过有一个共同点,贵。一个标间一晚上要七百多,01年更是涨到一千三。

开房入住,放好行李几个人出来找吃的。小伟说就在酒店里吃,小红想出来走走看看,于是三个男人就这么屈服了,一起来到外面。

91年这会儿沪海虽然比北方城市繁华,但也是有限,许多高楼还没盖起来,到处是二三层的老楼巷弄,街道很窄,两辆车刚刚能错开的样子,电线什么的乱七八糟的在马路上方纠缠,房子都很窄而高,上面伸手长长的竹竿晾晒着被子衣物。

马路边的弄巷更窄,两个人并肩就走不开了,因为两侧的民居都是二三层高,弄巷里黑里咕咚的,头上也是密密麻麻的晒着衣物被子,人家的木板门开着,能看到里面上二楼的木梯,很陡且窄。空气中飘浮着一股淡淡的霉臭味。

小红小声问:“怎么到外都是晒着衣服行李呀,家家天天洗衣服?”

小刘说:“这边潮湿,有时候几天都不干,行李得总晒,要不然没法用了。”

一只肥大的老鼠在路边打量了四个人几眼,不慌不忙的扭头走了,小红吓了一跳,抓住小伟的手说:“好大,它怎么不怕人?”嘎子说:“可能是习惯了呗,就这里这环境猫都逮不住它。”

几个人站在弄堂头上往里看了几眼,没敢往里走,顺着福建中路往南京西路这边走,饭店到是不少,都是看上去破破旧旧的感觉,小店,转了一会儿,确实也饿了,小红随便指了一家说:“就在这吃吧。”

这是一家挨着旧书店的本邦菜,门脸不大,里面实话实说也不大,还隔了个二楼出来,走进去挺压抑的感觉。四个人找了张桌子坐下来点菜。

沪海本邦菜其实就是一个特点,甜。这边的人疯狂的爱吃甜味,盘菜的份量很少,包括自己在家里做也是一样,基本上都是六分盘,浅浅的两勺菜,却要放一勺糖,实实在在的一大勺糖放进去,不管炒什么。

四个人在炒海带丝也是巨甜的情况下败了,要的几个菜吃了几口就开始你看我我看你。小伟招手喊老板:“老板,有不甜的菜没?”

老板走过来看了看说:“不甜的,这都是不甜的,阿拉给你讲,在家里要放还要多的糖,这里只有一点点,提味啦,不放糖不好吃的,侬慢慢品味才好噶。”

小伟说:“你就说,有没有不放糖的菜,有的话就做,没有我们就不吃了。”

老板说:“侬搞搞清楚了哈,这都是放少少糖的,一点不放味道不鲜的啦。”

小伟摆摆手说:“算了,算账吧,多少钱?”

老板冲里面喊:“三号桌,钞票好多里噶?”

然后四个人发现,沪海这里菜不但甜,少,还很贵。这边的人一般情况下是极少极少极少会请人吃饭的,平时来往一毛两毛也会算的清清楚楚。

事实上大部分沪海本地人从收入到居住条件都是沪海最差的,很多人家睡觉的屋子就一张床那么大,住阁楼的比比皆是,大部分人家的收入在沪海来讲也很低。

沪海是外地人建的,也是外地人在使用,这话不是开玩笑。

然后就是这些住着阁楼拿着低收入的本地人把沪海以外的全国人都称为乡下人,满脸瞧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