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零一章 荆州长堤

明天子 第一百零一章 荆州长堤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23:09:26 来源:笔趣阁

朱祁镇不却管程敏政是否理解他所说的话。而是下令临时更改行程,选取一两处刚刚开拓的移民点,去看看。

程敏政只能选择荆州西部。

长江从荆州而过。荆州西部都是群山之中。这里平原地带,早已成为被大明开垦殆尽,哪里还能等到这些人来下手。无非是群山之中的一些峡谷地带。

之所以选荆州西部,不是选其他地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朱祁镇的行政之中没有南下洞庭湖的计划。朱祁镇在路上其实已经耽搁了好一阵子,不能再耽搁了。各种选择之中,也就荆州最方便。

朱祁镇点头的原因,是他也想去看看,荆州千里长堤。

朱祁镇顺流而下,顺着汉江,先到武昌,然后逆流而上,不用多远就是荆州。

荆州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州,长江从三峡出来之后,一跃而出,所到之地,就是荆州地界,而且荆州地界地势本来就低,所谓古之云梦泽,估计相当大一部分,都在荆州境内。荆州在长江的位置,就好像开封在黄河之中的位置。

都是冲出山地到达平原地带的第一站,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开封还胜过荆州。

因为长江径流比黄河大,而三峡的高度落差,也远远超过了邙山。而荆州的地势要远远低于开封。

即便是现在,荆州也是有一大片泄洪区的。

为什么开封水患要比荆州多,一方面固然是黄河含沙量的问题,毕竟地球上含沙量如此之多的河流,也只有黄河了,另外一个原因,却是南方还没有过度开发,有大量的湖泊湿地,能够用来积蓄江水。

但是从历史进程上来看。

也就是从明代开始,南方长江流域过度开发开始,湖广熟天下足的同时,无声无息之间长江的水患次数也一点点的增加,而到了现在,长江水患已经远远超过了黄河。

即便现在还没有到达这个程度,而荆州长堤,也是长江之上,一等一的要害工程,可以说是朱祁镇主政期间,在长江之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朱祁镇站在长堤之上,却见有几步,就有一块碑文,上面刻着这一段是谁修建是谁负责看守云云。

朱祁镇心中暗道:“考成法果然管理上的杰作。”

考成法是朱祁镇改变法度之前,第一个提出的,对大明提高行政效率,有着非常的作用。而今已经深入到大明吏治的方方面面之中了。比如之前说的,用户口增长来考核地方官员,而这石碑表示,看护堤坝,也是当地的地方官员的责任之一。

朱祁镇看着大提的修建手法,却是很常见的用很多块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积在一起,然后用水泥将缝隙给抹平填满。各种形状不一的大小石头在一起,有一种古拙的美感。

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说水泥了。

而今大明的水泥行业,也是在北京附近,产量也不是太高。

原因很简单,都

是水泥的生产工艺的问题。

水泥是需要烧制的。

这就需要大量的燃料。需要大量的煤。

虽然中国的煤矿并不少,但是得到大规模开发的,却只有北京附近。毕竟有需求才有开发。

遵化附近的煤矿,要供应遵化铁厂,一部分还要供应北京百万百姓的燃料取暖需求。所以产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遵化附近各种矿场也不少,可以满足水泥的制造。所以水泥制造就是遵化府。

这也让遵化府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在水泥产量并不是太高的情况下,水泥优先使用的就是堤坝之上,各种水利工程之上。而西北铁路修建也用了一些,但并不是太多,最少用石头铺设地基上面是用了不少,但并不是太明显。

而在堤坝之上,却是用料是相当的足。

朱祁镇一眼就能看出来。

程敏政在一边解说道:“荆州本来有土堤,一遇大水全然不定用,都会被冲垮,而荆州南岸,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淹没不少地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唯有陛下天纵圣明,拨近千万两修建这数百里长堤,固若金汤,十几年来,纵有大风雨,也不能越此一步,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实在是祖宗之德,陛下之恩。”

朱祁镇听了,微微一笑。

听这马屁话,朱祁镇固然欢喜。毕竟荆州长堤的规格,是朱祁镇定下来的,一连修了数年,工程款项之中,内库最少出了三百万两。当然了,这样大的工程,全部用石堤,不管是采石而是修建都花费大钱了。并不是千万两就能搞定的。

其实朝廷拨的钱,更多是材料,粮食消耗,等方面的钱。

都是当地百姓用服劳役的办法,一点点的修建出来的。

这也是朱祁镇改革之后,大明财政收入超过七八千万两,乃至更多的事情,大明财政并没有多少盈余的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大明让百姓无偿服劳役的事情,已经很少很少了,一条鞭法之下,必须给百姓工钱才能役使百姓,却给朝廷大工程的费用款,增加了很大一项。也就是说之前一两千万两就能完成的大工程,而今最少要增加一半,甚至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朝廷的钱是永远不够用的。

朱祁镇有在荆州长堤附近找了一户农家用饭,虽然号称吃的当地家常便饭,不过一顿白米饭,但是朱祁镇也知道,寻常百姓不是吃不到白米饭,而是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吃到。

因为朱祁镇吃的大米,是与现在大米差不多的精米,而寻常百姓是吃不起这个的。无他,精米出米比小。

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概念,似乎觉得种出多少稻谷,就有多少大米。

其实,种出稻谷脱壳之后,是有一个耗损的。而这种精米耗损最大,口感也是最好的。而寻常百姓家吃的都是糙米,这是打磨比较轻,也保留一些外层的胚芽。吃得时候必须充分咀嚼,否则很容易肚子疼。

但是这种米出米高啊。

这个时代吃饱饭才是第一位的。

民生多艰。

纵然朱祁镇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反应在百姓饭桌上面的,还是太少太少了。

朱祁镇从荆州大堤下来之后,继续西进了。却没有沿着长江继续西进,因为再西进就是三峡了,而是进入一条长江的支流之中,号称夷水,又称黔江。

朱祁镇在这船上,立即感受到了不同。

这里比长江沿线好荒芜多了。

长江毕竟是贯通天下的水脉,长江沿岸能够开发的地方,都已经有了大大小小的村落,即便是三峡这种地势险要的地方,也都人聚集。因为长江三峡之上,别的不说,纤夫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

而这一条黔江之中就不是这样了。

很快,程政敏就护送着朱祁镇在一边下了船,请他视察当地一个刚刚建立起的移民点。

朱祁镇看了这个移民点,大概有百余户人家,所有的耕地都是沿着这一条河岸开辟的,而后面就是连绵不断的大山,有一条小路从这里延伸出去,直入大山深处。几个转折就不见了。

但是在舆图之上,朱祁镇能看得出来,这一条路还连接这几个移民点。

这附近一带,也就是整个长阳县大概安置了有千户百姓。

程敏政说道:“陛下,这里是永乐年间伐木的路线,臣因旧址屯田安民,充实长阳县户口。如长阳这般,还有数处,大概安置了,整个荆州府西,安置大概万户上下。”

伐木从来是很辛苦。

出山之时,折损一半也不是没有的。

这种硬生生在山林之中凿出一条将大木运下山的道路,却不想惠及后世。却是没有想到的。

朱祁镇心中微微一叹,这正验证了他之前的想法,这里有一个关卡,乃是渔洋关,这个关卡是当初初代楚王征讨山中土司所建,这里条件之艰苦,只能说是一步步从山中开辟一点点的土地,却也压缩了土司的生存空间。

而受到大山的限制。

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发展空间。

湖南情况或许比湖北这里好一点,但也差不了多少。

只是不管怎么说程政敏的想法,不仅仅代表他自己的想法,很多移民也是如此,他们宁肯在山里刨食,只为距离家乡近一点,一生之中或许还能回到家乡一两次,也不愿意去南洋,以为一去,就是生离死别,今后再也难以回家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朱祁镇也没有想要改变他们想法,毕竟治民如水,有时候要逆水,毕竟很多百姓是看不到远处的,但是更多时候是要顺水为之。逆水之事,偶有一二即可,太多了,那是要翻船的。

南洋移民之事,总就不能操之过急,还是让时间来改变一起吧。

朱祁镇倒是想沿着伐木山路入山看看。但是他知道左右是不会让他入山的,看到这里也就不再看了。随即顺流而下。一路向东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