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

明天子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4:35 来源:笔趣阁

王骥说道:“除此之外,还有甘肃方面上报,有哈密大军越过关西七卫,兵临嘉峪关下,不过任礼已经向朝廷保证,决计能抗击瓦刺人的兵马,陛下也无须担心。”

“陕西,甘肃,都无关大军,瓦刺的主力在宣大。”

朱祁镇明白王骥的意思。

即便这个时候,陕西与甘肃大败的消息传来,朱祁镇不能也不会向陕西甘肃增加一名援军,固然是千里迢迢鞭长莫及,也是朱祁镇手中三十多万京营兵力,是朱祁镇的预备队,是大明最重要的重兵集团。

只能投入主要战场。

朱祁镇面对张辅说道:“英国公,朕年少无知,而今局面,国公当何以教我?”

英国公说道:“臣不敢当。”他微微一顿,说道:“不过臣受太宗,仁宗,先帝三代重用,自然会为大明尽心竭力。”

“正如王大人所言,而今局面纷乱之极,看上去乱糟糟的,但解其纷扰之处,就之宣大。具体的说,就是在大同。”

“也先与脱脱不花之间的关系,天下皆知。一旦瓦刺战败,脱脱不花是会回草原争夺权位,还是南下犯边,也就是很简单了。”

“所以,对脱脱不花来说,保存自己的实力,比什么都重要的。在辽东,脱脱不花绝对不会轻易与朝廷决战,不过,你来我往抓迷藏而已,而且臣记得,辽东边墙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请陛下下令曹义,谨守城池,守住边墙就行了。”

“避其锋芒,击其堕归,在脱脱不花退兵的时候,才是辽东出战的时候。而且臣担心辽东打的太好,也先反而不敢深入了。”

英国公说道:“这一次瓦刺大举进犯,大同边民损失惨重,臣有意将瓦刺大军留在长城之内,让瓦刺再也没有下一次。”

朱祁镇听英国公所言,御案之下,也握紧了拳头。

大同附近而今已经是一片白地了,固然有不少百姓,在事前躲进了大同城之中,但是有更多的百姓,都在准备收割。

所以,这些百姓都落到了瓦刺的手中。

阳和卫的情况,比大同附近更惨。

这一笔血仇,朱祁镇心中只能记着。朱祁镇说道:“国公,计将安出?”

英国公说道:“陛下当派遣京营大军,从紫荆关,支援大同。三千营已经各部骑兵先行,臣估计三五日之内,就能在大同城下,汇合杨洪所部,定能大破瓦刺大军。”

朱祁镇说道:“就如此?”

国公笑道:“打仗就是这样,事先纷乱如麻,但是真正打的时候,杀人只需一刀而已。”

朱祁镇说道:“出兵多少?”

英国公说道:“兵贵神速,当用骑兵,三千营,五军营,各部骑兵尽发,数万步卒在后,神机营太过沉重,就留守京师吧。”

“臣以为在步骑十五左右。”

朱祁镇说道:“如此一来,宣府方面就不管了吗?”

朱祁镇这一段时间,对京营摸过底,号称五十万京营,其实除却七万班军之外,只有四十万,其中缺额什么也有不少。

不过在朱祁镇一次次的校阅检查之下,各部努力想办法将缺额补齐。虽然没有完全到四十万,但是缺额也在一两万左右。

朱祁镇也不能在出战之前,将将校逼得太紧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有近四十万人,并不是说,这四十万人都是精锐了。

卫所军是分屯军与战兵的。

既然京营也是卫所军,那么也是有战兵与屯兵的。所以大明号称五十万京营大军的,实际上的常备军也是打了折扣的。

这就是朱祁镇从去年开始,大规模校阅大军,其实这种校阅,将很多屯兵都重新训练起来。

真正能划入大明精锐之列,那种能在草原上以一打三的精锐骑兵,或者能在决战之中,直面瓦刺重器的步卒,京营之中不超过三十万,就在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间。

甚至更低。

因为军队这东西,不在战场上真真打上一仗,有时候是很难说是精锐,还是样子货的。

而今张辅要抽调的军队,都是响当当的营头。

十五万精锐,就是将京营大部分精锐都抽调走了。

剩下的各部人马,也就是神机营,还有御马监的人马,还有保定侯孟瑛的南征军旧部,堪称精锐了。

大明京师总不能不留人马驻守,而且还不能少。

原因很简单,北京城池太大了,仅仅是将北京城墙站满,都需要十万人。至于之前那些屯兵,摇旗呐喊还行,真要上阵杀敌,还欠了很多。

如此一来,怎么给宣府调配援军,都不大合适。

张辅说道:“臣观宣府情况,郭登是大将之才,他撑得住。而且大同与宣府太近了,今日瓦刺大军在独石堡,焉知明日不在大同?”

“所以,大军不应该分散布置。”

“打疼了也先,阿刺知院,能在宣府坐得住吗?”

朱祁镇顿时明白,这一次出兵,看似打得

一路,其实是两路人马。瓦刺的要害就是也先,大明寻求的就是决战。

其他枝节都可以忽略不计。

朱祁镇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既然神机营行军缓慢,那么朕将御马监各部骑兵,也拔给成国公,给他筹齐二十万人马。”

“胜负决于一战。”

朱祁镇对成国公能力不大信任,也不求成国公能打出一场惊艳的以少胜多了,就让成国公能打出一场以众凌寡的胜战就行了。

反正对于朱祁镇来说,只要能胜利就行了。

如果再加上大同与宣府的大军,成国公麾下人马,将近四十万了。即便单单算堪称精锐的战兵,也最少有近三十万,其中骑兵数量接近十五万,北京之中,除却宫中一些护卫侍从之外,几乎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了。

王骥说道:“陛下三思,如此一来北京就空虚了。”

朱祁镇说道:“如此朕以北京城墙为依靠,自然是空虚了,但是朕依靠的就是大明的将士,这些将士在北京,还是在边塞,对朕来说都是一样的。”

几个内阁大臣一起行礼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对周忱说道:“首辅,这一战,各种赏赐,已经赈灾,劳军等银子,你都要准备到前头去。”

周忱微微咬牙,说道:“臣明白。”

大明卫所制中的养兵成本很低的。也就是太祖皇帝所言的养兵百万不费一钱。

但是随着卫所制度的崩溃,朱祁镇想要军队有战斗力,就要持续不断的向军队里面砸钱。

不要看历史上土木堡之变,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其实历史正统亲征带来的大军,还没有二十万。而瓦刺大军也决计没有仅仅三万之众。

正是之前所说过的原因。

虽然朱祁镇并没有对军事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但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还是有的。

不管是在勋贵之中培养自己的亲信力量,往军队之中砸钱,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培养一批批忠于自己的中下层军官,还是他时时刻刻对京营的关注。

京营比正统同期已经好上太多了。

只是如此一来,一种另外的痼疾也隐隐约约呈现出来,就是明后期的沉重军备负担。

呈现出一种砸钱,就有战斗力,不砸钱就一触及溃,甚至砸下去的钱,到了士卒手中的也不多。

本来财政就不的好,面对这样的无底洞,周忱看上去在这场会议之中什么也没有做。但是他才是承受压力最大的那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