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三章 出巡之意

明天子 第六十三章 出巡之意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4:35 来源:笔趣阁

随着朱祁镇的召唤,内阁大员们都来到了乾清宫之中。

朱祁镇先将其他太子的奏疏,给这些大臣来看。

以项忠为首的大臣们,看过之后,眼中微微一动,却也没有多说话。

怎么说,连太孙浅薄的政治智慧都能看出来的东西,这些大臣们岂能看不出来啊?

只是看出来是一回事,要不要说出来却是一回事。两大之间难为小。

皇帝是当今的皇帝,是御极数十年,声名重于天下的皇帝。在皇帝面前违逆他,真真是不想活了,但是太子却是未来的皇帝。

如果这个太子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太子也就罢了。但是偏偏不是,直看太子在南洋的处置,上可领兵破军灭国,下可抚定乾坤,令南洋各国归心,不管是治军还是治民都是有手腕的。谁都知道,这未必全部是太子的功劳。但是作为领导者,只要会用人,下面人的功劳自然是太子的功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这皇帝而今不能得罪,太子将来也不能得罪。等将来当今百年之后,太子登基,他们而今讨好当今的事情,就会成为污点。

所以,但凡是聪明人都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出头。

他们的心思,朱祁镇也是知道的。

而今朱祁镇也没有为难他们的心思,他对怀恩说道:“怀恩。”

怀恩立即说道:“奴婢在。”

朱祁镇说道:“太孙刚刚怎么说的,你说给大家听听。”

怀恩立即说道:“是。”随即将刚刚太孙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项忠立即心领神会,太孙的意思,就是朱祁镇的意思。项忠立即说道:“陛下,太孙天资聪颖,见识过人,臣等所不及也。”

朱祁镇说道:“这么说,你们觉得按照太孙的意思来办,是合适吗?”

王骥说道:“圣明不过陛下,太孙所言,实在是老成谋国之言,再妥当不过了。”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这一件事情,就按照太孙的意思票拟吧,内阁与枢密院看着办。”

内阁几个人立即说是。

朱祁镇咳嗽两声,看了怀恩一眼。怀恩说道:“陛下,诸公,刚刚有一封奏疏,蒙古各部首领希冀天颜,请陛下出巡。”说着将这一封奏疏,递给了内阁诸人。

项忠翻开之后,对奏疏里面的内容并没有详细的看。无他,这种歌功颂德的文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更让他用心思考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什么这样的奏疏,会在今天的会议之中。不是项忠多疑。而是现实之中,这一类奏疏,大抵可以化为一类,就是所谓的请安折子。

朱祁镇对这类请安折子,批阅的时候从来是如同练字一般,写上三个字:“圣躬安。”或者烦躁的时候,就直接用草书写一个字:“安。”

不过这样的折子,也是有一定的作用。

毕竟朱祁镇深居九重之内,即便朱祁镇即便一直接见大臣,即便最勤政的时候,一天也只能见几十个人而已,即便是有一批一批人来拜见,也不过每天见一两百人而已。

这一两百人如何能与天下所有的官员相比,特别是外地的官员。

特别是朱祁镇生病之后,内外特别忧心,朱祁镇就是用自己的亲笔字,向天下官员的宣布自己的存在。

这种请安折子,就是这种作用,虽然只有一两个字。

但是这样的请安折子,从来是没有在朝廷上讨论的必要。虽然请安折子里面写的花样不少,但是实际上,一点用处都没有。

而今这个折子被拿上来,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特别是朱祁镇在大病之后,将大量折子都推给了内阁。甚至将太孙派到了文渊阁之中行走。固然是培养太孙,也是派太孙来监视内阁。

让朱祁镇上心的事情,就是重大的事情,比如太子在南方的战事。还有宁夏去年多次地震,今日又有地震,陕西大旱。黄河汛期。

这一件件能让大明百官上下忙上数日的大事。

区区蒙古贵族请皇帝巡视的客气话,能当做国家大事来讨论吗?

项忠还没有看完奏疏,就将京中一些异动,与今日这一封奏疏放在一起了。他心中暗道:“难道陛下有意出巡?”他心中已经在想对策了。

奏疏让内阁几位看完之后。朱祁镇问道:“诸位意下如何?”

项忠说道:“蒙古各部首领对朝廷的拳拳之意,跃然纸上,实在可敬,臣以为当宫中的名义,赏赐金银彩缎若干,婉拒即可。”

对于出巡这一件事情,项忠是不同意的。

首先,大明文臣天然厌恶皇帝出巡,首先这一件事情是一个麻烦事情,其次,文官们想将皇帝关在紫禁城之中当生育机器,政由百官,祭由朱氏的想法,是从来没有断绝的。当然了谁也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最后,项忠担心是朱祁镇的身体。

是的,其实光前两项,还不至于让项忠强力拒绝。

毕竟当今皇帝不是别人,而朱祁镇。很多事情都可以自为之。百官劝也没有用,项忠很多事情都与皇帝的意思相左,但是结果如何?只能按皇帝的意思办,项忠知道反对无效的情况之下,很多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只是而今不一样。

朱祁镇的身体虽然好了,但是实际上,这种衰老与虚弱,近臣们都能看得出来。

如此太子远在南洋,如何朱祁镇出巡的事情,出了什么三长两短,那么大明江山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秦四海沙丘之变,可是前车之鉴。

所以项忠这才将朱祁镇的意思当做没有看出来,按惯例来办。

虽然大明在漠南漠北建立的都司,还在漠北建立一座雄城,那就是龙城。不管什么情况之下,都驻扎数万精锐铁骑。与北京京营大军每隔一年都会调换一次。这样的驻军数量,与南方一省都弄不出来一万多士卒的样子,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军队在苦寒之地驻扎是为了谁?

不就是为了防范这些前元旧部。

漠南还好一点,随着驰道修建好之后,大量汉民出没在漠南地区,已经形成了汉蒙杂居的情况,甚至这几年征兵数额,有不少都是漠南漠北地区征召的。毕竟蒙古人天生骑术,在军中更吃得开。

所以,即便不去巡视,也应该给予一些安抚,特别是伊王被朱祁镇赶出京师,已经远在伊犁的情况之下,尤其是这样。

项忠的处置,如果没有皇帝的意图在内,可以称得上四平八稳,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这奏疏能在这里出现,本身就是皇帝的意思。谁有能够无视啊?

朱祁镇淡淡一笑,说道:“首辅所言极是,但是未免思之过浅,天下百姓无论汉夷,凡为守我大明礼仪,愿为我大明之民,当为一家,而蒙汉之间,恩怨数百年之久,虽然而今归为一家,但是民间从来有仇怨,仇杀之事,也是屡见不鲜。”

“而漠南漠北,乃京师之上游,漠南漠北安,则京师安,京师安,则天下安,否则,朝廷大军只能积于九边,日耗数万金,朝廷想做什么事情,都是做不成的,故而这一件事情,弥合蒙汉为一,这一件事情,不仅仅过去是最紧要的事情,现在也是最紧要的事情,将来也是最紧要的事情。”

“绝对不可有一丝松懈。首辅如此决断,有些------”

朱祁镇没有说出来,但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项忠立即说道:“臣愚昧无知,坏了朝廷大事,还请陛下见谅。”

朱祁镇说道:“首辅哪里的话,朝廷大事,繁琐之极,首辅事事都要处置,有些纰漏也是很正常的。朕又怎么会怪首辅?”

朱祁镇以为项忠这般低头,就是愿意听从他的意思了。但是项忠接下来所言,却让朱祁镇大吃一惊。

项忠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思来想去,还是陛下故计最好不过了。”

朱祁镇有些吃惊,说道:“故计?”

项忠说道:“正是,臣以为应该派有司选孛儿只斤家族的女儿,充宗室后宫。就好像太孙,就应该效仿陛下,纳一个蒙古族女子为妃,正好宣扬我大明蒙汉一家之意。”

项忠的说法,就是顺着朱祁镇的意思来的,其中做法也是无可挑剔。

有什么事情比联姻更能化解矛盾,皇室带头汉蒙结亲,在漠南这些汉族与蒙古杂居的地方,多少年之后,谁会记得还有蒙古族了?

如果在分封策之前,各地宗室与孛儿只斤家族联姻,还会有很多的顾虑,但是而今却没有了,这些藩王的封地,都远离中原,都在大海之上,即便这些孛儿只斤家族在蒙古有些权力,他们马蹄还能踏过数千山河大海,去海外不成。

反而成为藩王心向中原的重要砝码,还能从这一件是上,将藩王婚姻大权,收归中央,以备将来限制藩王做大用。

可以说,一计数得,端是好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