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六十四章 善后抚绥——朱燮元

史事讲将 第六十四章 善后抚绥——朱燮元

作者:徐夏半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25 17:01:13 来源:笔趣阁

朱燮元,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朝后期名臣,军事家。历官大理评事、苏州知府、广东提学副使等职,任内平反冤狱,革除民弊,又抚定织工事变。后为奉养父母而弃官家居十年,其后被起复为陕西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受命征讨奢安之乱,底定西南,累加至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赐尚方剑,再进少师、左柱国。病逝,年七十三,初谥襄毅,后改谥忠定。

朱燮元,其祖上世居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的白洋里,母亲赵氏生三子,朱燮元是赵氏最小的儿子,朱燮元中举后,曾应绍兴知府萧良干的延请,入官署教授诸子经书两年。山阴江北四都频遭水患,萧良干采纳朱燮元的建议,亲临沿海察勘,遂于白洋山右建山西闸,以杀西小江上流水势而补三江之不足,濒海数十万居民都赖以为安,朱燮元曾于安昌勒碑,以记述此事。

朱燮元登进士第,被授官大理评事。当时,山西豪绅刘申等横行乡里,既而事发,此案系狱十年不决,朱燮元受理此案,不为权贵所请,详细调查之后定案断决,平反者达到三百余人。

朱燮元出任苏州知府。苏州财赋甲天下,邑县、府吏多有漏弊,乃于府库中编列各县之名,但凡乡邑的赋输送到的,就令该县官入库,自行封识此赋。等到支解进京后,再让某位官员亲自开验,全程不让府吏插手,属邑中自此也没有了借漏耗之名滥取民财的情况。矿税使孙隆在苏州横征暴敛,激起葛成为首的万余织工群起抗暴,其时朱燮元已升为四川按察司副使,束装待行。诸大吏惊慌失措,飞檄请朱燮元平乱,朱燮元以“兵以御外寇者”,“且众怒难犯”为由,反对用兵镇压,以恩义劝谕解散,葛成挺身投案。

永宁土司奢崇明部下樊龙、樊虎杀重庆巡抚徐可求等,占据重庆,夺取遵义。随后,奢崇明僣称伪号,举所部及蛮部数万,分道进攻,叛军连破四十一州县,水陆并进,包围成都。蜀王朱至澍邀请即将入朝觐见的朱燮元留下治军,朝廷闻讯,当即升授朱燮元为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河南巡抚张我续总督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军。

当时,成都只有两千兵力,粮饷又严重不足,朱燮元先是檄召石砫、罗纲、龙安、松、茂等道兵力火速来援,又将成都城附近两百里的粟收入城中,布置下属分守四面。叛军以障革包裹竹牌,钩梯攀登城墙,并垒砌土山,建设蓬荜,用弩箭向守军发动攻击。朱燮元指挥守军以火器退敌,并派人决都江堰水灌注城壕,迫使叛军修桥,减缓攻势,随后诛杀城中通敌的叛徒,召募死士焚毁叛军在城外的望楼,击杀首领三人。

不久,援军逐渐赶来,并多有捷报,但叛军的势力也日渐壮大。一次,突然有数千叛军跟随一座“长五十丈”的吕公车抵达城下,因其形体巨大,使得守城军民极为惊恐,朱燮元一面镇静人心,一面利用吕公车行动笨重,易受攻击的弱点,调动巨木作为机关,“转索发炮,飞千钧石”,又用大炮轰击拖车的牛,群牛受惊逃散,叛军败退。

之后,朱燮元通过被叛军俘获的诸生招降了叛将罗象乾,并以诚相待,罗象乾感激不已,在此后不断将叛军的情报告知明军。朱燮元于是派部将诈降,引诱奢崇明来到城下,奢崇明发觉伏兵,当即逃脱,罗象乾放火夺取敌营。奢崇明父子败走泸州,罗象乾率部投降,成都之围,历时一百零二日,自此解除。成都解围后,张我续所部抵达,各部配合收复四川的州、县、卫所共四十多处,副使徐如珂与石柱宣抚使秦良玉等攻克重庆,击斩樊龙,朱燮元所派部将也相继收复建武、长宁及泸州等地。

然而,奢崇明死灰复燃,联合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再次起兵犯黔。朝廷录朱燮元守城之功,加其为兵部侍郎,总督四川及湖广荆、岳、郧、襄、陕西汉中五府军务,兼巡抚四川,以总督贵州军务杨述中接替张我续,进击奢安之乱。但因朱燮元、杨述中分阃治军,川、贵之间各自为政,故使乱军势力愈发壮大。

朱燮元为彻底铲除奢氏,召集诸军,自长宁连破麻塘坎、观音庵、青山崖、天蓬洞诸砦,与秦良玉所部合兵直取永宁。在土地坎击破奢寅,追击至老军营、凉伞铺,杀樊虎,又穷追于横山,入青岗坪,直抵永宁城下,一举攻克,降服叛军两万人。同时,副总兵秦衍祚等也收复遵义。奢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被明军攻破,连拔天台、白崖、楠木诸囤,抚定红潦等四十八砦。奢崇明逃入旧蔺州城,又遭罗象乾驱逐,率残部逃奔水西龙场客仲坝,投靠倚其妹奢社辉。

此时,安邦彦收到奢崇明的求救讯息,派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遵义、永宁,被朱燮元击退。随后,总兵官李维新等连破客仲巢、龙场,奢崇明父子窜逃深箐,其妻安氏、弟弟奢崇辉被俘,朝廷录功,进授朱燮元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

为平奢氏之乱,四川聚兵十六万,土、汉兵各占一半,作为主要战斗力的土兵又骄横无礼、不肯尽力,官军养寇自利,贻误战机,使奢氏之乱迟迟未定。奢崇明父子被驱逐出后,朱燮元认为四川已无贼寇,便不再穷追,方窘甚,燮元以蜀已无贼,遂不穷追。永宁卫的收复,使明廷实际上拓地千里,朱燮元将最富庶的土地交还永宁卫,其余土地则分设四十八屯,赐给平叛有功者,命他们按时向官府进献岁赋,称为“屯将”,统一隶属于叙州府增设的一位同知管理;移叙州兵备道于卫城,与贵州参将共同驻守,自此之后,四川安定。

四川乱事虽已平息,但贵州的安邦彦之乱却愈加剧烈,贵州陷落,巡抚王三善全军覆没。次年,大将鲁钦、贵州总督蔡复一相继兵败身死,明廷认为贵州屡败在于川军未予协助,于是将川、贵督府合并,升授朱燮元为兵部尚书,兼督云南、贵州、广西军务,赐尚方剑,移镇遵义。

安邦彦乘朱燮元赴重庆、官军未动之机,分别派兵入侵云南及遵义,负责攻打永宁的奢寅被朱燮元收买的阿引刺杀。奢寅死后,奢崇明年迈无能,安邦彦也愿意接受招抚,朱燮元便将此事奏禀朝廷,派参将杨明辉前往招抚。朱燮元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丧,由偏沅巡抚闵梦得接替职务,闵梦得到任不久,便被召回,改由兵部尚书张鹤鸣接替。张鹤鸣未抵达前,杨明辉根据制书,只说招抚安邦彦之子安位,却未提及赦免安邦彦。安邦彦大怒,杀死杨明辉,重新备战,而张鹤鸣视师一年,无所作为,使水西安氏得以养精蓄锐。

朝廷起复朱燮元为兵部尚书,总督云南、贵州、四川、湖广、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根据之前的功劳,进官少保,世荫锦衣卫指挥使。移驻贵竹司,招流移,广开垦,恢复经济;据险要,立营垒,充实军伍,一改此前“里井萧条,……山谷悉苗仲,而将士多杀降报功,苗不附”的状况。

朱燮元命云南方面出兵乌撒府,四川方面则出兵永宁,自毕节而下,朱燮元则率主力亲驻陆广,威胁大方。贵州总兵许成名等由永宁出兵,收复赤水卫,揭开了与叛军主力决战的序幕。安邦彦自号“四裔大长老”,奢崇明称“大梁王”,分兵守陆广、鸭池、三岔等要地,并进逼遵义,合兵十万进击赤水。朱燮元授计许成名佯败,诱敌至永宁一带,先后在五峰山、桃红坝、鹅项岭,大败叛军,斩首数万级,安邦彦、奢崇明败死,叛军主力基本消灭,明思宗闻讯大喜。乌撒土官安效良死后,其妻安氏招来原沾益土官安远之弟安边,安边顽抗不服,被朱燮元驱逐,“遂复乌撒”。

安邦彦等败退水西而死,安位率余部继续顽抗,朱燮元认为叛乱基本平息,不愿再大动干戈,于是遣使招降安位。但安位犹豫不决,朱燮元遂采取“四面迭攻,渐次荡涤”的作战方针,屯兵险要,四面包围,逐步压缩,绝其资储”的方法加以逼迫,经过一百多天的围剿,斩叛军万余人。安位终于遣使乞降,平叛战争结束,贵州亦恢复安宁,朱燮元于是献善后奏疏,请求将新收土地封予封有功将士,得到允准。

奢安叛乱的平定,四川诸将被认为功劳最多,但在处置川贵之争时,朱燮元却偏袒贵州诸将,因此受到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的弹劾,朱燮元遂极力请辞,被思宗极力挽留。朱燮元派兵讨平定番、镇宁等地的苗人叛乱,顺势修通威清等上六卫及平越、清平、偏桥、镇远等四卫共一千六百余里的道路,沿途修缮堡寨,设置游徼。同时将原贵州宣慰司同知宋嗣殷的领地“洪边十二马头”改土归流,设立开州,奏请恢复原施秉县,招徕流民,以充实户口。

云南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震动远近,云南将官无法抵御,朱燮元派兵出击,成功将其招抚。之后,朱燮元与四川总兵侯良柱争执龙场设官问题,互相攻讦。四川巡按御史刘宗祥也以朱燮元“受贿,龙场、永宁不置邑卫”等事弹劾他“欺罔”之罪。思宗因此责备朱燮元,朱燮元上疏自辩,并认为水西已经归附,则不必再做徒劳功,激怒各土司。思宗览奏,仍未同意,直到后来遣使就地勘察,方才允准。

事后,明廷论桃红坝等地战胜叛军之功,加授朱燮元为少师,允许其家世荫锦衣指挥使。后因一品六年满,加左柱国,再据平叛功,晋升为世荫锦衣指挥佥事。安位死且无嗣,诸部纷争,朱燮元建议分割水西之地,授诸渠长及有功汉人,允许其人世代承袭,至此,西南遂底定。朱燮元所招抚的部分土官发动叛乱,奉命平叛的方国安等军兵败,朱燮元受牵连被贬官一秩,但此次叛乱在不久后亦被平定。

朱燮元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赐祭九坛,并赐墓于九里山,最初获谥号为“襄毅”,后改谥“忠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