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 > 第二十五章 三次出塞——王越

史事讲将 第二十五章 三次出塞——王越

作者:徐夏半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23:19:29 来源:笔趣阁

王越,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县人,明朝中期名将、诗人。登进士第,授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宪宗时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以功封威宁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世称“王威宁”,亦为首任三边总制。汪直被贬后,王越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孝宗即位后,王越获赦回乡,后以左都御史衔致仕。于贺兰山击破鞑靼,以功进少保兼太子太傅,旋受命经略哈密。

王越,为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的军事统帅,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两次远袭鞑靼,他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又提携后进,笼络豪俊,深得众心,唯独因交结宦官而受士人诟病。王越亦颇具诗才,其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有《王襄敏集》等传世,今人辑有《王越集》。

王越,少年时有感于两宋之亡、外族入侵之恨,时常愤懑于胸,所以苦读兵书,希望有所作为。他身材修长,力大而善射,涉猎书史,颇有谋略,参加顺天府乡试,中第三名,参加会试,登进士第,为第三十三名,与马文升、余子俊、秦纮、徐廷章等同科,授浙江道监察御史。

王越的父亲王颐去世,王越未待他人接任即回乡守孝,被都御史弹劾,代宗朱祁钰特地原谅了他。守丧期满,被起复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左都御史寇深颇为欣赏王越,将诸道章奏都交给他处理。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英宗感叹难有合适的继任人选,内阁学士李贤于是举荐王越,英宗召见王越,见其穿着宽衣短袖,举止敏捷,颇为喜爱,便晋升他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不久受命巡抚大同。母丧回乡守孝,被朝廷夺情视事,王越赴任后,缮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颇立功绩。

鞑靼入侵大同大盐房等地,抢掠人畜,王越调集官军抵御,将其斩首二十七级,生擒帖留帖木儿等十二人。都指挥李恺等分军抵御入境的鞑靼,王越与镇守大同左少监覃玑率军策应,击败鞑靼军,生擒十二人,斩首二十七级。鞑靼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中官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明军各部均获胜,鞑靼军撤退。

回师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又告警,兵部弹劾其擅自离职,宪宗下诏赦免王越,命其赶赴延绥为援,敌军一万多人分五路入侵,王越命将军许宁等率军将其击退,晋升为右副都御史。朝廷因阿罗出等扰边不已,命王越与朱永率军讨伐,破敌于开荒川,诸将追击逃敌到牛家寨,阿罗出被乱箭射中逃走,王越论功升至右都御史。

因将要西征,辞去大同巡抚之职,宪宗同意,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当时鞑靼军有数万之众,而明军能作战的只有一万人,又分散防守,无法有效御敌。王越与朱永便上奏攻、守二策,兵部尚书白圭也以此为难,请求宪宗敕令诸将防守。鞑靼军再次入寇怀远等诸堡,王越等将其击退,白圭又请求大举“搜套”。朝廷派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朱永已被召回,王越以明军疲劳为由,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终无宁日,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于是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宁夏、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鞑靼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退到内地。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两人欺谩,恰逢赵辅得病召还,命宁晋伯刘聚代任。

王越与刘聚在温天岭击败鞑靼军,晋升为左都御史。当时明朝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经过数次战斗,鞑靼军决定大举进攻。满都鲁汗及孛罗忽、癿加思兰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四千六百骑为左右哨,从榆林红儿山出境,昼夜兼行一百八十里,涉白盐滩,又行进一百五十里,探知鞑靼军老弱俱在红盐池,连营五十余里。王越用计将弱马分布阵后,以张声势,精壮骑兵布于阵前,许宁率左队,周玉率右队,张开两翼。又分一千余精骑埋伏于营侧。

明军进至鞑靼部营地外二十里许,鞑靼集众来拒。明军伏兵忽起,前后夹击,击败对方,斩首三百五十五级,获驼马牛羊器械无数,并焚其帐篷、庐舍,然后撤军。满都鲁等回营后,见营帐被毁,举众大哭,率军追击明军。王越结阵缓行,又设伏将追军击败。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率部远去,西陲从此数年安定,延绥巡抚余子俊得以全力修建连绵一千七百七十里的“橐驼城”,鞑靼才再次举众进入河套住牧。

朝廷商议设总制府于固原,举定西侯蒋琬为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朝廷后论功,加封王越为太子少保。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正认为功大赏薄,听闻此言后更加怏怏不乐,于是称病还朝。

越与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太监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反对汪直的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也颇为公正。像黄赐专权受贿,不是汪直不能将他除去。商辂、万安居官已久,对事理对错多有忌惮。刘吉、刘珝入阁才几日,怎么也做这种事?”刘吉则答道:“我们这些人所说的,不是为了自身谋利。假使汪直行事都很公正,那朝廷设置公卿大夫又有什么用?”王越不作回答。

兵部尚书项忠被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将此职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宪宗优诏不许。他又通过御史自陈屡次的战功,被原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红盐池之战,从前所无”,宪宗于是进王越为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

据延绥镇守太监张选报,鞑靼亦思马因将犯边,宪宗命朱永为平虏将军、总兵官,由汪直监军,王越提督军务,前往讨亦思马因。明军出大同,王越说服汪直奏请朱永率大军从南路走,自己与汪直沿边境往榆林,后侦知鞑靼已西迁至威宁海子,尽调京营及大同、宣府两镇精兵两万一千人出孤店关,昼伏夜行二十七日至猫儿庄。时天降大风雪,王越、汪直率精骑连夜奔袭至威宁海,至次日黎明时鞑靼犹未发觉,明军纵兵掩杀,获大胜。达延汗巴图蒙克小王子仅以身逃,其妻满都海或于此时战死。此役,明军生擒幼男妇女一百七十余一人,斩首四百三十七级,获旗纛十二面,马、驼、牛、羊共六千余只,盔甲、弓箭、皮袄等一万余件。

宪宗论功行赏,升王越之子、百户王时为正千户,下诏封王越为威宁伯。王越受封伯爵后,本不该再兼领都察院职务,但王越不愿就列西班。御史许进等人称颂王越的功劳,援引王骥、杨善的例子,请求宪宗仍让王越领都察院事,并提督团营,宪宗同意。

鞑靼从海东山等地入明境剽掠,王越再次与汪直、朱永出大同,于黑石崖追败鞑靼,生擒十人,斩首一百十三级人,获马七百二十九匹,器械六千二百余件,宪宗以此功升王越之子王时为都指挥佥事。后更进拜太子太傅,增岁禄四百石。按明制,文臣不得封公侯,王越以勋臣之例比照,改掌前军都督府,总五军营兵,仍提督团营,并荫封其年仅八岁的儿子王昕为锦衣卫百户,予世袭。

宣府告警,宪宗命汪直总督军务,王越佩平胡将军印、充总兵官,统京军精锐三千征剿鞑靼。因鞑靼军退,王越等请班师,宪宗不允,不久后,大同总兵官孙钺去世,宪宗命王越接替其任职,而命汪直总镇大同、宣府,召回京营将士。鞑靼入寇延绥等处,王越与汪直调兵援助。因兵部尚书余子俊在延绥修筑边墙,鞑靼入境后被明军冲散,为城墙濠沟所困,遭遇大败。史称:“是役也,斩获最多。……然自是无敢复轻犯边者,延绥军民颇得息肩云。”但宪宗仅增王越岁禄五十石。

内阁大学士万安等人商议,唯恐汪直为王越所诱使,以求再获任用,于是向宪宗进言,调王越镇守延绥,而令原来的延绥守将许宁镇守大同。临行时,王越对前来送行的巡抚郭镗说:“许宁虽然屡经战阵,安分守己,抚慰下属,但并不是统军之才。朝廷重用许宁,一定要坏事,您要谨慎啊。”后许宁与处处汪直争权,每事必违,且刚愎自用。至次年,汪直被调往南京,许宁在大同大败于鞑靼。朝臣都知道败在不该调走汪直、王越,害怕宪宗责怪,只推说是因为调兵未集,与满朝科道官一起瞒下败绩。直到一年后,终究人心不平,才有人将实情报给宪宗,宪宗闻讯后大怒,命锦衣卫执许宁、郭镗与镇守太监蔡新于午门前门。后免其死罪,改为各降官六级,永不起用,郭镗被贬谪后,才将许宁当初的行事详细说出,并佩服王越的先见之明。

汪直得罪,王越亦被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王越在听说使者抵达后,曾想自杀,后来发现敕令中有从轻处分的话时,才稍感自安。王越自负豪杰,高傲自如,为礼法之士所忌恨,他的饮食供奉模拟王者,射猎声乐恣意享受,即使被谪迁也未减损。在王越获罪时,朝臣中有不少人认为对他的处分过重,但终究无人为他陈情。

孝宗朱祐樘刚刚即位,王越再次上疏诉冤,得以获赦回乡,因王越多次讼冤,孝宗诏恢复王越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衔,命其致仕,并复授其子王春、王时分别为正千户、百户。因吏科都给事中季源等反对,孝宗不得不收回成命,土鲁番攻哈密,鞑靼达延汗攻掠大同、宣府,边境告急,监察御史杨逊、户部办事进士马文盛等均上疏举荐王越。

小王子屡次扰边,陕西三边大扰,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均未合孝宗心意。吏部尚书屠滽想要举荐王越,对马文升说:“此重任必须要用这类人来担当。”遂将王越列名上书,孝宗准允,便复王越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王越称甘肃镇兵弱,不用延绥、宁夏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延绥、宁夏两镇,并解此前所兼巡抚职。

孝宗敕谕王越,命其速攻贺兰山,以防止鞑靼长期占据此地,侵扰边关,招引其余部族寇边。王越分三路进兵,直捣贺兰山:命延绥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朱瑾领兵二千出南路;宁夏镇守太监张僴及总兵官、都督同知李俊领兵二千出中路;副总兵、都指挥使张安及监枪右监丞郝善领兵二千出北路。王越居中总制,另命张安、郝善部分为二哨。北、南二哨分别于花果园、蒲草沟击败鞑靼军,斩首二十级。

二哨合兵追击至大把都,鞑靼军分为三部突击,试图冲散明军。明军下马以枪铳回击,鞑靼军稍稍退却,明军乘势急击,斩首十级。日晡时分,张安收兵返回,并在路旁设伏,鞑靼军来袭,遭遇伏兵,被迫撤退。郝善率军拦截鞑靼军退路,又追斩首级八级。其后再追至柳沟,斩首三级,鞑靼军向西败逃,明军才回到宁夏城,此役,明军共斩首四十二级,俘获马、骆驼两百四十一只、牛羊及器仗数千。孝宗获悉捷报后,进王越为少保兼太子太傅,其余兼任如旧。

因土鲁番速檀马哈木上书谢罪并归还先前被掳的哈密忠顺王陕巴,孝宗乃以王越总制甘、凉等处边务,负责经略哈密。王越针对土鲁番击破哈密的形势,奏议道:“哈密不可放弃,陕巴也不能放弃,应该恢复其旧封,让他先返回哈密,斟酌赐予哈密一些修城建房的费用,赏赐三种番人及赤斤、罕东、小秃列、乜克力诸部财物,以嘉赏他们之前的功绩,并观察其日后的表现。”孝宗允准,遂复封陕巴为忠顺王。

就在王越得胜的同时,受孝宗宠爱的宦官李广得罪自杀,谏官连续上章弹劾,指责王越为李广同党,孝宗虽对此事不加过问,但王越闻言后,内心却忧恨交加,最终于甘州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孝宗闻讯后,为他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并谕令以九坛告祭,荫补王越之孙王烜为国子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