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990章 隐患

天下末年 第990章 隐患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关中、汉中抽调了二十万民夫,孤的打算就是把道路修缮一下,能加宽的就加宽。栈道更是只需要维修一下就可以了,南面还有巴蜀诸道,也要维修一下呢。按计划,最多一两年功夫,就能修缮一个遍,足够吾大周用上几十年了。”

“现在好啦~按照汝郭奉孝的计划,仅是褒斜道就要六七年。不提这些花费,咱还东出不?”

高诚瞥着眼,注视着眼前这货,越说越无奈。

好好的找荀攸不好吗?

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贪腐,不就成了吗?

非掺和那么多事干嘛!

如今倒好,整个褒斜道的人都知道郭嘉是自己派下去的人,他说的话基本上跟自己亲口说的没啥区别。

金口玉言。

现在再想改口,那不仅是郭嘉的名声坏了,自己的名声也得坏在这。

凿山开道,听着真震撼人心。

那可是秦岭山脉啊,褒斜道就不下百里的栈道,再加上入蜀的主道金牛道,少说也得三百里栈道。

这工程虽然没秦朝连接诸国长城那么宏伟,但工程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火烧水激之法,早就有了。

要是国力允许的话,大汉早就干了,哪还轮得到自己啊!

现在倒好,这小子蹭的一下给整出个大篓子来。

“想想怎么办吧?”

高诚冲着郭嘉,长叹一语。

自己是没辙了,肯定不能修,否则大周估摸着得被拖垮。

但要是就此改命,不仅打击那二十余万民夫官吏的士气,还折损威望,更不值得。

“大王,以臣看来,修个褒斜道还是没问题的,大周顶得住。实在不行,修完褒斜道,打上一仗,不就可以可以作罢此工程了?”

郭嘉尴尬一笑,献策说道。

实在是失策了,自己当时也有点被这宏伟的工程,给迷住心窍了,没考虑那么周全。

打一仗?

高诚嘴角抽了下,说的好轻松啊!

不过,眼下似乎也只有这个法子了。到时候,打着战争的口号,征调民夫,截断此工程也是可行。

关键是,这几年日子怎么过?

还有眼前,怎么跟阎相说道?

“阎相那边,汝去说?”

“........”

听到大王提及自己最不想面对的话题,郭嘉立马转口道:“王上,此次臣见到了荀公达,交谈一番,所获良多。”

“嗯?”

高诚轻嗯一声,想扯开话题,也不是这个扯法啊。

算了算了~

“那荀公达呢?不愿仕吾大周?”

“公达兄言已无意庙堂,不过却是打算定居长安,也不是不可行。”

“嗯~也好,总归比转投他人强的多。这样吧,奉孝汝稍后给颍川荀氏去书一封,荀攸定居长安,可是其自愿,孤从不做难为人之事。”

“臣明白,大王放心就是。”

郭嘉点了点头言道,随即思虑了一番,又说来:“此次相见,公达提出了吾大周几处弊端,大王可愿一闻?”

“噢~说!吾等治国,毕竟是亲历亲为,身在局中,难察端倪。”

“大王且听嘉一一道来。”

郭嘉将与荀攸的那番谈话,悉数尽告,包括荀攸说的那几句商君书垦令内的几句话。

良久....

高诚眉头紧蹙不展,回味过来后,问道:“奉孝怎么看?”

“工赈之法,确实是吾大周重要之国策。若无工赈,吾大周绝无今日之盛。而今,工赈使百姓趋之若鹜,荒废耕田,必然有之。更使百姓得以巨利,心生安逸,亦是必然。但天下未定,不宜立断。”

这些便是归途中自己所想的一切。

工赈弊处虽已彰显,但其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比如,大周几次动兵,都是十几万,乃至二十万人马。这么多战兵,需要的民夫数目极为庞大。若无工赈所带来的劳役日俸,几十万民夫会心甘情愿?

还不都是为了钱和粮食,能够养家糊口。运气好,还能够得到军爵或是民爵,光宗耀祖。

自周国建立以来,几乎战无不胜,靠的可不仅仅是军队强悍的战力,还有庞大的国力,以及庞大的民夫队伍。否则,纵是军队再强,纵是国力再盛,军需物资送不上去,还是白搭。

高诚没有当即说话,而是再度于脑海中想着工赈利害。

当年大水,国朝百余万口,流离失所,国库粮钱紧缺。光养着那些流民可不行,所以自己借鉴来了以工代赈之法。

效果非常明显。

到了后面,国朝稳定下来,可工赈始终在继续。于是,传承千年的徭役制度,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因为,在工赈之前,服徭役、兵役是每个成年男子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国朝只需要管饭就行。

可工赈又管饭,还发俸禄,一月一结的工资制度,就稀里糊涂的被带了过来。

原本的徭役制度,自然被冲成了烂瓜皮。

搞得现在,大周的徭役和工赈已经不分你我了。工赈是管饭加发工资,徭役也是管饭加发工资。

噢对了,还包住!

自己都干了什么啊?

想到这里,高诚不由嘴角流露出苦意。

付出的代价当然大,比如之前的伐蜀之战,四五十万民夫,光是钱一天就得出去几百万。所幸,大周的工资,随时可以从钱变成粮食。

那些民夫,也不介意,照领就是了。

也得亏伐蜀就用了半年,否则大周能否如计划中维持战事两三年都说不准。

这点,也是今岁刚刚发现的问题所在。

由于工赈的问题,大周的战争成本,无限度的拔高到了另一个档次。

一天七八百万,一月就是三亿,一年下来四十亿没的跑了。

这么多钱,就算是东汉中期,也没如此阔绰啊!

人家东汉跟西羌连连续续打了三次持久战争,也拢共花了四百亿不到,还是分成了五十年。这要是换成大周,五十年内打三十年,一千多个亿,谁顶得住。

直到今岁,大周的财政收入,才堪堪达到八个亿啊。

也许,等到明年益州赋税加上,估计能超过十个亿,可也是让人揪心啊。

好在,问题出现了,想办法解决便是。

“民有富,而忘危。这一点权且不用担心,孤有的是办法!”

高诚沉下心来,没有将此事太放在心上。

忘危?

想的美,这时代又不是后世。

值处乱世,只要战事一起,他们有点小钱了反而会更加卖力。因为,敌人杀进来了,他们又得回去过以前的苦日子。

只要宣传做的好,忘危的问题不大。

毕竟不是巴蜀、江东这般偏安的地方,关中脑门上还顶着大大的两个字,鲜卑!

此外,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才会刺激经济啊。

最庞大的人群不消费,仅靠那一小撮有钱人消费,大周内部的商税,根本上不来。光靠外贸的话,完全没能力像西汉那般,打持久型大规模战争。

“难题是,如何在工赈实施的同时,保证百姓不会荒废耕田?奉孝,可有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