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24章 台寺下县

天下末年 第1024章 台寺下县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说完三司之事,高诚沉了口气,便提及另外一个署台。

“今既有大将军府、中枢府,各领军政,然终究还是少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几位爱卿以为,御史台如何?”

高诚微微眯笑着眼,看着身前四人。

大将军、中枢令、御史大夫,这便是自己心中勾画出的三公,大周的三公。

“御史台,监察国体,臣以为甚是妥当!”

郭嘉率先躬了身,稽礼言道。

阎象点了下头,不出乎意料,毕竟军政大权在外,肯定还要有别的台寺制衡。御史台,必然就是最佳的选择。

随后,张松、钟繇、贾诩也都默不作声的点了头,表示赞同。

前朝是用司空,来制衡大将军及大司徒,国朝用御史台也无不可。

唯一有一点,就是御史台的威风,现在有点小~

因为他们现在只有监察事务之权,没有处理的权利,甚至连纠察、弹劾的权利都没有。最多给君上打打小报告,怎么处理,还是要看尚书台如何处置。

“大王,若欲使御史台,为三权之一,还需加其权柄,否则恐怕难行其事。”

作为统领国政的中枢令,御史台的定位,自是由阎象率先提及。

阎象说完,尚书令钟繇也开口说道:“不错,御史台至今只有监察之权,权利过小,而失其威。但同样,也需限制御史台的权利,不能过甚。其中取舍,甚是难也。”

高诚点着头,知道二人的意思。

如阎象所言,御史台权利太小,只有监察之责。

何为监察?

最简单的例子,当年大水,左冯诩因为特殊原因,产生了很多不堪之事。而作为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大夫蔡邕,纵是跑到左冯诩,最终也得报给诸台寺。因为,他只有监察的权利,没有纠察之权。

也就说,出了什么事,御史台发现了端倪,可以上报,但不能自己去查。

监和纠之间的鸿沟。

同样,也如同钟繇所言,御史台权柄不能过重。若是跟后世明朝那些御史似的,国朝不乱才怪。

风闻奏事,什么概念!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可以让御史权利无限度的扩张。

明朝后期的御史,几乎成为了内阁压制皇权的利器。这其中谁也说不清谁是为国为民,谁是为了一己之私。

“那便增御史台纠察、弹劾之权,有权调查官民案理,但无司法之权。御史所奏,亦须经中枢府、尚书台共同审理,而后下文书于廷尉寺,由廷尉寺执行收押、审问、刑处之宜。另外,于廷尉加封驳制,其有权封驳回中枢府、御史台之不符国朝律令之议。”

高诚考量了半晌,这才慎重言道。

阎象亦是思虑片刻,问道:“大王,御史台纠察之宜,怕是与廷尉寺权职有所冲突啊!”

“那就要看司法程序如何进行了,这一点阎相回去后,可以与蔡师商讨一番。虽说要增加御史台的权利,但也绝对不能让其为所欲为。最好还是监察上奏中枢府,中枢府再依其奏言,问及廷尉。事件不大,由廷尉出察,事件重大,则由御史纠察,或者由御史、廷尉共同审理。”

“那臣回去后,便寻蔡师再商讨一番。”

“嗯,说完御史台,就不得不说廷尉了。廷尉寺,孤打算让彼等下到地方去。”

高诚突然没由来的一句话,让五人皱起眉头。

廷尉寺下到地方?

“大王是打算增设廷尉平,长驻地方?”

事关地方郡县,阎象最是敏感,当即问道。

高诚摇摇头,还没说话,就听到旁边的张松说道:“阎相,大王的意思,应该是想要于地方设置廷尉。将地方郡县刑罚、牢狱之权,收归朝廷。”

张松说完,高诚就满意的笑了下,与阎象说道:“不错,子乔所言,正是孤意。孤与诸卿,久居庙堂。国朝建立以来,廷尉大多负责地方所献疑狱。然而,地方上每年上计案理文书之中,又有多少是吾等知晓?这其中,谁又敢保证是否有冤假错案?”

“所以,孤的想法就是在县邑置廷尉司、于郡国置廷尉署,于中央则有廷尉寺。刑狱之事,不仅是从地方独立出去,更要从中央独立出去。治大国,如烹小鲜!那些不起眼的冤假错案,一经广传,纵是孤与诸卿下达再多益民政令,也弥补不回来!”

“要是于地方设置廷尉署、司,那必然需要诸多谙熟罪案审理之人。而今国朝,恐怕选不出那么多官吏啊!”

钟繇眯着眼睛,提出一个问题。不可否认,让刑狱司法独立于外,可以避免很多人上下插手,而致使刑狱偏颇。

阎象轻嗯一声,思忖了片刻,言道:“这个不是难题,廷尉署、司铺设到郡县不是简单的建栋府衙,所需要准备的事宜也非常多。这期间,吾等可在上林学宫、太学设立专门的法家科目,以筹备人才。而且,当今法家名士法衍,正在上林学宫授学。其手下倒也有一批饱学法家之士,可以一用。”

“既然如此,那何不如将御史台也下到地方去。一来监督地方,二来也能制衡地方廷尉。中央三权制衡,地方亦当如此。”

张松眉目横凛,张口而出。

高诚愣了下,御史台也下到地方的话,那.....

“甚妙!子乔所言甚是!虽说在地方纠察之权上御史台与廷尉必然有所冲突,但正因如此,也能互相制衡。而且,廷尉既然独立在外,那便无法权衡地方军政。而御史台不同,它可是有监察、纠察、弹劾之宜,足以制衡地方军政。”

看着郭嘉兴致勃勃的高谈阔论,高诚也不再迟疑,目光转向阎象,问道:“阎相,如何?”

“大有可行。有廷尉和御史台下至地方,也可宣扬中央权威!”

“这可不是个小事情了,想在地方上形成制衡,很困难啊。到时候,御史台和廷尉,都要派人下到地方,监察己部,免得有人刚到地方,就被那些士族、豪强收买了。”

“倒是地方官长,恐怕少不了要抵触一翻。这一刀下去,当真是割了他们的心头肉了,哈哈哈~”

“哈哈哈~”

贾诩一句开玩笑的话,惹得室内众人不禁笑起,气氛也经此瞬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