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83章 三军尽出

天下末年 第1083章 三军尽出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五月、六月、七月.....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值于次日,蓝田大营内训练了将近三个月时间的各州新兵,正式由大将军府授予军旗。

其中亦是包括了去年临时组建的蓝田军,于今日也正式成为大周野战军的编制之一。三支新编军队,皆是一万六千人的正常编制。由第五儁出任第十一军军将,原武关都尉韩武出任其军副将。由贾逵出任第十二军军将,由大将军府司马李异出任其军副将。由裴羲出任第十三军军将,由皇甫坚寿出任其副将。

两个军,就是高诚给予贾诩的答复。

扩编五个军,大周根本承担不起。就这两个军,还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毕竟,关中益州还是比不上中原的人多,就那么青壮,都去当兵了谁来种地,谁来做工。

总参寺针对于赵国即将南下的战略部署,又是重新规划了一遍。兵力达不到原先的要求,只能调整推翻重来,不断的在沙盘之上演示,而终确定下来方略。

于今时,不仅仅赵国在动员全国兵力,连大周也几乎是同样的行径。无论是南面的楚国、刘琦,还是东面的曹操,都心惊胆战的看着那传来的一道道消息。

尤其是曹操,齐国正顶在风口上,赵国的战略目的早就确定先攻齐国。可偏偏旁边还有个周国渔利。

这一仗,自己败了,周军必然东出河洛之地,亦或是并州之地。自己若是胜了,说不定周国有可能连自己也一并收拾了。

因为,连自己都没有绝对的信心击退赵国。即便苍天佑护,击败了赵国后的齐国,也必然没有能力再打一场倾国之战。

齐国国都昌邑,已是一片冷清。

春耕过后,齐国所有的青壮男子,几乎都被组织起来。选其健壮,临时扩编三军,择其老弱,负责镇守地方。

短短数月时间,齐国就多出了六万余兵力。虽说都是新兵蛋子,但在冷兵器时代,六万新兵用好了,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此外,便是粮秣的积储。

齐国使者、商旅往来他州,就图一个购买粮食、兵甲。大批的钱财散了出去,全力在最后这段时间内,加强自身的实力。

而周国自是开开心心的卖给了齐国三百多万石粮食,来帮助齐国消耗赵国的实力。

不同于自家陛下,周国百官基本上没人认为齐国能挡住赵国的兵锋。虽说齐国在扩军之后,也有二十万多万军队了,但双方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赵国占优。

最关键的是赵国还有不少的骑兵部队,在中原这等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发挥空间太大了。

所以,能临时增强齐国的实力,对于大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齐国的盟友楚国,大成皇帝袁术,也是对赵国心怀极度的不满。

趁人之危,卑鄙小人,无耻庶子,焉有德行据有中原!

于是,楚国再度把刀子拎了起来,由楚国太尉袁胤担任主帅,新晋大将军刘勋担任副帅,聚集了车骑将军桥蕤、卫将军乐就、大将陈兰、俞涉、陈纪、雷薄、刘详、黄夲、荀正等人,率领十万大军,进驻长社北十里,威胁赵国河南郡新郑。

另外一位帮不上的忙的盟友吴王孙策,也派遣使者聊表心意,示以吴国必与齐国共进退,抵挡赵国南下,而后奉上刀矛三万余,箭矢二十万。

可惜,这点东西老曹是真看不上眼。

刀矛都是旧的,而且混杂不堪,很可能是孙策平定江东的缴获。这些破旧玩意,连徐州陶谦留下的存货都不如。

至于箭矢,徐州郯城府库多的是!

若真是有心,还不如送几十万石粮草呢!

齐国风风火火的拉拢盟友,寻求援助,全都在赵国刺奸司的眼皮子底下。

看到齐国打定心思要拒己于外,赵王袁绍也不甘示弱,派遣各方使者,往天下势力而去。同时,大肆征召民夫,转运粮秣,调度兵马。

————————————————

公元198年,周明武六年,大汉昭宁六年,八月十二日。

河北邺宫,赵王袁绍上奏汉天子,请命南下,讨平中原诸侯,戡平天下,恢复汉室江山。

大汉天子刘辨准其奏,命有司拟讨伐逆贼伪齐诏书,赐赵王绍天子虎符、节钺、旌旗,号令天下兵马,领兵伐齐。

赵王绍承受名器,回赵宫。

次日,以赵王掾属陈琳作笔,书讨贼檄文《为赵王檄豫州文》,遣骑使散布天下。

两日后,八月十五日,云集邺城的十万赵军,在赵大将军颜良的率领下,祭祀蚩尤,校武誓师,开拔西往河内,欲先入洛阳。

十六日,于邺城南,汉天子刘辨率百官群臣,典校禁军,为赵王绍大军践行。

而后,袁绍率幕府掾属、赵宫诸校、仪仗及三万河北精骑,挥师西去,紧随颜良大军之后。

同时,东南青州平原郡,由赵王三子尚,以侍中、汉征南将军、持节,引领诸将,于平原城外誓师。即,引河北精兵五万,挥师南下高唐。

此外,赵王以审配坐镇后方,督导三州民夫,转运粮秣。

于是,颜良大军方至朝歌,袁绍所率精骑于淇园,随后民夫便自此而及邺城。旌旗、甲兵,连绵二十里。民夫、车马,及百余里。

黑山之下,尽是豪烈赵儿。

不止此,自幽州、冀城诸县邑,官道之上,皆是民夫、车马接连相行,遂往邺城。

......

八月二十日。

齐王曹操收到中书校事密报,赵王已发大军,挥师南下。

看着手中密报所言,袁绍和赵国大将颜良,率步骑不下十五万,经河内去洛阳,必是与文丑合兵,而后来攻。

十五万人,再加上河洛一带十万左右赵军,那就是二十万大军。这其中,虽说有两万楚国降兵,但是赵国将主力尽至于此,莫非是放弃了青州那边的攻略?

自是不可能!

当曹操收到来自于禁的奏报时,心中却是大松了一口气。

平原有五万赵兵南下高唐,看来赵国的计划还是没有改变。不过,区区五万人,想来文则应该能应付的过来。

倒是河洛的二十万赵兵,怎么对付啊!

赵军南下后,曹操虽然没有对付袁绍的头绪,但心情委实缓了一大口气。先前那种厚重的压抑,让人直喘不过气来。现在好了,该来的终于来了,是胜是败,就看后面的这场大战了。

八月二十五日,赵军抵达怀县,自此开始渡河,进入河南境内。早就收到赵王命令的文丑,已是率军五万余人,在荥阳一带静候。大河上铺满了浮桥,等待的就是邺城主力兵马的到来。

同时,昌邑城外,曹操誓师出兵,领大将曹仁、曹洪、赵俨、臧霸等人,率新募兵马六万余众,开往陈留一线。

此外,又命人抽调青州于禁帐下的虎豹精骑以及两万精锐,回师昌邑,随时等候军令。

再责人传达楚将袁胤及楚帝袁术,寄希望两军合兵一处,共同对抗来势汹汹的赵军。

——————————————

大周长安。

夜晚下的长安城,还是如同平常那般,灯火通明,丝毫未受到天下舆论的波及。

即便是大汉天子的讨伐诏书,以及赵王袁绍命陈琳书的讨贼檄文早就传到了长安,但身处长安城内,却根本感受不到那种大战来至的压抑。

反倒是那讨伐诏书和讨贼檄文的到来,让长安周围聚集的十余万精兵悍将,鼓噪四起。引得长安周遭百姓,时而跑去围观。

毕竟,那可是数万大军,在长安南面广阔的空旷地上,实打实的排兵列阵,演练军团合战。

以往,老百姓们哪能见到这么一出!

不少人担心这么大张旗鼓的演练战阵,会让赵国的奸细探清国朝大军的详细。然而,高处庙堂的大周君臣,却是丝毫没有半点担忧。

军制改革以来,大周各军的战斗力都是有目共睹。相比起以前的部队,战斗力更加强大。但也不是没有缺点......

军制分明,部曲详细,也更加有利于敌方探子搞清所以。国朝就这么多军级编制,一个军就是一万六千人,只要知道有几个军,就能晓得大周有多少兵马。

太透明了!

不像赵国那般,依旧沿用以前的部曲军制。有的部曲可能有一校兵马,其中一千人、一千五百人乃至两千人不等的都有。而有的部曲,可能有更多的校。再加上数都数不过来的将旗羽帜,想要搞清楚赵军具体有多少兵马,非常困难。更多的时候,周军斥候只能大概估算对方的兵力。

齐国倒是好上不少,因为学了国朝的军制。不过,曹操似乎早就看清这一点缺憾,同是一军,但师、校的数量,多有更动,也导致有的军超过两万人,而有的军可能连一万五千人都不到。

然而,久久考量之后,大周还是放弃了对军制再动手脚的想法。

无所谓了.....

编制透明化,虽说让敌方的探子得了些便宜,但大周才是最得利的啊。透明的编制,更加有利于主将统筹兵马,也让国朝百姓对军方的认知很清晰。

再者说了,编制再混乱,兵力在那搁着,每天吃食,总得有那么灶坑。两军对垒之际,只要斥候得利,双方都能很快的摸清对方兵力。

所以,就在这长安南,百姓们兴致勃勃的点评着在空旷区域演练战阵的朝廷虎贲。

而朝廷也仗着此番演练,使得百姓们暂时忘却了大战的到来,使得周国上下,并无多少紧张。

未央宫内。

高诚召来了文武诸将,听着郭嘉的汇报,众人面色都有些严肃。

“赵国怎么多了这么多兵力?有些超乎吾等的预料了!”

郭嘉说完了两军具体详情后,贾诩就揪着白胡子,皱着眉头,暗含忧色的说道。

严颜冷嗤一声,说道:“不出所料!齐国都大张旗鼓的征募新兵,赵国岂能无动于衷。若是还按照先前吾等预估的二十万赵兵,可能袁绍此此南下,连昌邑城都看不到。”

“哈哈哈.....大将军所言甚是。齐国原本就在陈留一线布置了近约五万余人,再加上各地郡兵和新兵,也有是十二万之多了。若是坚守城池,二十万赵兵死个干净,也拿不下陈留城。”

徐荣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对面的阎象不自禁的点了下头,而后问向贾诩道:“文和,如今赵、齐两国兵马,都有些超出预估。原定计划,是否还可行?”

“这没问题,赵国出兵越多,说明晋阳、冀州一带留守的兵马就越少,胜利的机会也就越大,更利于吾等。某只是担心,齐楚主力兵马,在赵国的优势兵力下,能抵挡多久。若是旬月为赵所破,袁绍派兵回援,恐怕后期部署,有些麻烦。”

“赵国南下,肯定是百般提防着吾大周。调查司那边,也得到了赵国使者前往步度根的消息。只不过,现在还在并州、上郡一带搜索其踪迹。步度根那边会不会出兵攻吾关中尚未可知。”

郭嘉插口一言。

高诚摇了下头,说道:“应该不会。步度根不是傻子,他就算是想要攻打吾大周,也一定会等到朕与袁绍大战之际,伺机而动,坐收渔利。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陛下,那吾等何时开始?”

“何时?”

听到贾诩一问,高诚也竖起眉,沉思了片刻后。

“那便今夜吧,依原定计划,立即行动。”

“臣等遵命!”

殿内十几人当即起身躬身应命。

众人散去后不久,数不尽的信骑,就从长安诸门而出,奔往四方郡县,传达朝廷告命。

次日一早。

长安城南第五军、第八军、第十军、第十一军、第十二军、第十三军,六军各部出营集结于霸水西岸,等候着陛下及百官的到来。

徐荣、周瑜、吴懿、第五儁、贾逵、张猛六人,伫立在帅台上,拄剑静候。

很快。

高诚帝驾,自霸门出,抵达霸水大营外。

皇后、太子、大将军、丞相、九卿、诸寺、百官,悉聚于此。

而后登坛拜将,高诚亲授徐荣虎符、节钺、旌旗,使其以大都督职,节制诸将,亲率六军之兵,出函谷、陆浑,攻略河洛。

又诏命苏则为副都督,使持节,节制第二骑兵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第七军等七军步骑,攻略并州等地,诏达即行。

三日后,由徐荣亲率的大军,出潼关。

随后,高诚留太子监国,以丞相辅政,领大将军严颜、总参贾诩、军师祭酒郭嘉、侍中张松、卫尉夏育、光禄勋宋斌,及其下台寺诸要,以宫禁、虎贲、羽林、骁骑、大将军府府卫、缇绮等部曲护持,出长安东去。

御驾坐镇于弘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