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161章 昭余营防

天下末年 第1161章 昭余营防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十四日,姜叙与公孙续分别后,带着直属的羽林骑、骁骑校以及三河精骑,再度赶回界休。

十五日,界休内外的周军主力休整完毕,拔营北上。

三日后,即是十八日。

周军近七万兵马,以及来自永安的三万民夫,抵达祁县。

原本在祁县驻扎的鲜卑骑兵,已经不见了踪影,轲比能带着剩下的一万多骑兵,跑到了阳邑以西。

毕竟,祁县多日在鲜卑铁蹄之下,财富早就被掠夺个一干二净。抓的千余赵国百姓,又被姜叙扣下,轲比能也只好往西面的太行山中,然后去冀州再捞点东西回本。

掠夺冀州,是姜叙的军令,轲比能倒不是因为前几日的事对姜叙言听计从,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首先,不参与周军与赵军主力的争战,自己手中的这万余骑,也不会再有损折。其次,仗着太行山的优势,出山掠夺冀州,抢完了就跑回山里,赵人拿自己也没办法。说不定,有机会的话还能让北面骚扰幽冀边境的两个儿子配合自己,抢回大的。

最后,则是看看能不能趁机和赵国搭上联系。此次周人所为,着实欺人太甚,不报此恨,难消己怨。

鲜卑人是不是去掠夺冀州,都不影响姜叙后续军略的部署。

大军以祁县为要点,开始构筑昭余防线。其中,实力未能得到补充的第一军、第六军以及第七军,依旧驻扎在最安全的营区,即祁县正北的中军大营。左侧,则是以第十二军、十三军以及暂编十四军为主,于昭余泽东北角构建左营,并搭建连接西面汾水的浮桥,形成对大陵县城的监控。右翼,以新到不久的京畿守备军为主,构建右营,拱卫中军。

羽林骑、骁骑校、三河精骑则全都拉到了阳邑城附近驻扎。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手中兵力不足,姜叙现在还担心昭余大营的防务不够充实呢,根本不可能再分出步卒去占领阳邑。只好拿骑兵往上顶,反正若是赵国援军再来,多了骑兵打不过还可以从容撤回。少了,直接就吃下了。

至于公孙续率领的第二骑兵军主力以及新编入的一万鲜卑精骑,约有两万五千骑,全都洒在了昭余大营以北,榆次以西方圆数十里间的广泛区域内。

骑军斥候,更是西入龙山,东去太行,南抵昭余,北达狼孟。这点面积,两万骑兵洒出去,效果可谓是出奇的好。

虽说全军集结起来要费上不少功夫,但正因为如此,赵军的一举一动,也都被探查的一清二楚。

十二万赵军集结在晋阳城内外,城外兵马约莫有十万众,城内不出意外就是两万人左右。城外的赵军也同样是在构筑军营,铺设浮桥。

淳于琼的心思,姜叙不清楚,也许会分兵攻打榆次,也许会全力再与自己一战。不过,若换成自己,肯定是选择打榆次。

拿下榆次,就能重新打通并州与冀州的联系,对于赵国来说很是重要。而对于晋阳附近的十二万大军来说,也一样重要。

因为,真要坚守晋阳,也没那么简单。战争已经打了近半年了,晋阳储备的粮秣,不足以维持十二万大军坚守两月的时间。更别提,城内还有八万多口平民百姓。

若是坚守晋阳,保证晋阳不被周军拿下,三四万人足矣,没必要浪费整整十二万之多的精锐兵力。而打通榆次,赵兵主力部队就能迅速回到冀州,重新加入中原战场。虽然中间会浪费点时间,但也好过从北面的雁门撤退。

从雁门走,兜一圈子回邺城,少说也得小半年。

所以,榆次至关重要。

姜叙心中也很明白这一点,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自己既想要封住赵军南下河东或经东南入上党的道路,就不可能有多余的兵力去坚守榆次。

除非,朝廷派来的新兵能达到五万人左右。

这,想想就行了!

自己到河东的时候,蓝天大营储备的五千新兵已经调往函谷关,用来补充守关兵力以及补充第八军。能够补充第一军他们的,只会是训练不久的新募壮勇,且数量不会太多。

果不其然。

二十号的时候,姜叙等来了后方的补充兵员。

三万新兵,多数是训练了不到十天的新兵蛋子,只有三千多人训练了半个月。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河东人,八成都是从运粮队中挑选出来的精壮。

三万人,刚好将第一军、第六军和第七军的编制填满。四万八千人中,六成都是新兵蛋子,这三个老牌军的战斗力,现在可能都比不过十二军和十三军。

虽然十二军和十三军也都是新兵,但人家是正儿八经在蓝田大营训练了三个月,有的甚至训练时间超过一年。现在又接连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已经算不上新兵了。

新兵分配完毕后,昭余大营内就展开了沙场练兵。

没得办法,阎相舍得从民夫中抽出三万人补充给自己,已经是割肉了。剩下的,只能边打边练了。

好在,淳于琼这几日也没有动静,不出意料应该是在与邺城联系。毕竟,战还是退,得取决于中原局面。

......

同日。

大周皇帝高诚与大周皇后姜抒,妃蔡玑、大周皇太子秦王龑、太子妃孙尚香、长公主高琼悌、京兆公主高宝宝,皇族嫡系之人,悉驻足渭桥之畔。

而其后,严颜、阎象、张松、钟繇等及其下九卿、诸署掾吏、司隶布政司诸官,甚至凉州布政司亦有官吏至此。

留守长安的三千军队,蓝田大营的教导校,诸府寺台卫兵,深宫禁卫,皆张旗举丧,列阵左右。

高诚身着甲衣,外罩丧麻,头盔上也绑着一道黑色的布条。身侧的高龑,也是寻了副小号的铠甲,套在身上。姜抒和蔡玑分别牵着琼悌和宝宝,两个小女娃似乎也察觉今日的庄严隆重,丝毫不敢再如往日一般调皮。

回望四周,诸部甲士,皆披丧麻,旌帜尽数换成黑色。左右,尚有力士,持招魂幡,沿着渭桥,一路向北,不知其有几许。

然而,高诚身前尚且还伫立着一名妇人,一弱冠汉儿,一襁褓孺婴。

苏氏一族的族人,包括伯父伯母,皆在帝驾之后。

唯独这三人,却是在帝驾之前。

苏怡搀扶了下旁边的母亲,又看看了躲在襁褓之中的小弟,忍不住心头一疼,强忍着眼眶中的泪水,倔强的凝视着渭桥北面。

母亲方刚诞下小弟不久,身子还没恢复,尚能站立如松,自己作为阿翁的长子,苏氏的嫡长孙,绝不能丢了父亲的颜面。

身上的甲胄很重......

起码对于体弱多病的自己来说,确实很重。

但是,再重,也重不过日后两肩上的担子啊。

祖父愈加年迈,阿翁殉国的消息传回家里,当即就大病了一场。现在,也一样是强撑着来到这里。

扶风苏氏,在一个月前,还是朝朝曦日,现在却是显得夕阳西下了。

“启禀陛下,大都督灵架,已至兰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