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739章 路在何方

天下末年 第739章 路在何方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延绵不断的岷山之中,原始森林一片接连一片,阴森晦暗,不见天日。

一束束阳光,透过参天大树的枝叶,从那狭窄的缝隙中,照射到下方,才使得昏暗的林中,多了丝丝光亮。

然纵是如此,行走在林中的兵卒,还是如同在黑灯瞎火的晚间行走,时不时都被绊倒。

杨洪、邓芝、何祇三人,正在一边停驻,看着身前不断越过的将士,愁眉不展。

翻越岷山的难度,比自己想象的要困难的多。

原本仗着手下有不少人出自犍为、蜀郡属国,士民多擅山径行走。有些困难,也不是不能克服。再加上何祇手下不少人,还算熟悉岷山的环境。路上抓些羌民带路,也能进入周国的武都郡内。

但现在,所有的计划,都赶不上变化,一切都被大自然给摧毁的一干二净。

将近三万军民,汇合一处,进入岷山山脉,而后折向武都羌道,自此入周境。结果刚入大山不过十余日,他们便迷失了方向。如今浑浑噩噩的在山中晃了两月有余时间,仍旧未能找准方向。现在身在何处,杨洪自己都摸不准了。

最困难的是,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连一个羌人都没见到。羌人部落聚集之处,倒是发现了几个,可早已人去营空。

逮不到更加熟悉当地环境的羌人,他们可能走不出这大山。甚至,可能会一直无头乱窜,直至耗尽最后的一丝力气。

军心不用多说,早已降至低谷。

方向迷失,军粮日少,袍泽渐殁……

山中猛兽毒物如云,睡一觉过后,可能小命都有不保。这种情况下,谁还能保持高昂的士气?

若不是脱离大部队独自逃走,可能连第二天的太阳都见不到,这支队伍早就分崩离析了。

提升军中士气,杨洪对这一点已经不报希望了。一日走不出这大山,士气就无从谈起。

“怎么样,回来多少斥候?”

杨洪有气无力的询问向邓芝,心中神气早已不在,满是颓废。

邓芝也没好到哪里去,暗叹一声,回道:“不成,派出去百余斥候,能够回来的还不足半数。也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十余日下来,吾等已经折了四五百人。再找这样下去,没人敢再去探路了啊!”

“不然呢?大军现在不知身在何地,出途不知在何方?军粮能坚持的时日不多了,别说损失四五百人,就算是全死光了,也得找到方向!”

杨洪心中郁气横生,迷路的状况下,谁都不舒服。每天死个几十号人,自己不心疼吗?

可方向,还是得找!

“怎么找啊?”

邓芝面色苦意显现,质问一声后,连连叹气,萎靡说道:“山林茂密,不见朝夕。纵使侥幸,得一光亮除,观日而定。可大军一动,谷壑连横,行不过数里,便又迷失。兜兜转转之下,徒耗精力。”

“嗨~”

闻言,杨洪垂下头,长叹一声。

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找不到出路,必死无疑啊!

都怪自己,没事想那么干嘛!

在鹤鸣山、玉垒山一带不好吗,结山连寨,倚仗地利之险,未必不能与蜀兵一战。非要闲着没事,往武都跑。

现在好了!

“实在不行,咱们就翻山越岭而行,沿途不作折向。纵有高山悬岭,径直向前,也好过来回折道,四处乱闯。”

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何祇突然发生说道。

杨洪、邓芝皆面色一暗,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可又如何保证吾等所行,乃是正向?稍有偏差,失之千里也!”

“那二位可有良策?”

“……”

杨洪迟疑了很久,这才暗下决心,看着何祇,言道:“好,那便告诉诸将士,吾等向东行。沿途逢水搭桥,遇山辟路。”

向东行?

何祇转念一想,便明白杨洪的用意,点了下头,说道:“季休兄放心,军心祇尽力而为!”

随后,杨洪转目环视一遍,看着幽暗的深林之中,目光摇摆不定。

自己接下来做出的决定,可是关乎三军生死之举。择一方向,很是简单,手一指即可。然而,能够带着他们走向哪里,无人可知。

“噌!”

旁边邓芝或许是看出了杨洪的摇摆不定,顿时拔出腰间佩剑。

“季休兄,以短匕之刃为意,是生是死,皆在苍天一念!”

说完,邓芝将手中的短匕,冲着天上一丢。

短匕落地,刃尖所指。

杨洪倒吸一口凉气,看着剑刃所知方向,正与三军将士背道而驰。

凝视了一眼邓芝。

二人目光汇聚,互相点头示意。

“传令下去,后军作前队,前军作后队!”

“诺!”

军令一下,三军将士莫不欢欣鼓舞,心头喜意内敛。

如此明确的军令,还是大军迷失方向以来的第一次。不少人都误以为是斥候寻到了正确方向,士气略微一震。

而且杨洪也是派人在军中散播传言,言出山之路已经寻到。

便是身在前军,指领兵马的张校尉,也是深信不疑,面带喜色的回到杨洪身边。

“将军,这……”

得知内情的张校尉,原有的喜意转瞬即逝,心中有些怒气。可又万万不能冲着欺骗三军的主将发火,没有杨洪他张拙又有何人知晓。

“唉,莫要多说了,此事仅有汝吾、邓伯苗、何君肃四人知晓。”

“将军放心,职下明白!”

张拙应喝一声,回头看向已经调转行军方向的大军,径直朝着更加浓密的山林而去。

这一去,不知路在何方~

……

关中长安。

随着时间的发酵,数日之后,关中诸县邑,皆知科举三甲的出任之处。

这其中最难受的莫过于槐里、武功、茂陵三县在任功曹。

科举,不论是否是大王与世家博弈的棋盘,但他们这些人,首先成为了第一批享受科举所带来好处的人。

县中功曹,几乎悉数为原汉庭附顺之人。

大周立国后,他们除了些嘉奖和赏赐外,也确实没有得到什么可见利益。反倒是因为刑法、督察的日渐严苛,不少人都丢官去职,甚至没了脑袋。留到现在的,不说兢兢业业吧,但也好歹也算尽职尽责。

为了科举以及大计,高诚毫不吝啬的给这三县功曹升官进爵,调到长安充任官署掾吏。功曹佐吏,则是一律赏赐钱帛,调入中央官署为文吏。

有人欢喜,有人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