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912章 破势(终)

天下末年 第912章 破势(终)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汝南平舆的俞涉守地非常坚决,孙策又是趁虚而入,不过区区三万的兵马,一时间也拿平舆没有任何的法子。

随着桥蕤率楚军主力自陈国进入汝南,江东军迅速放弃了对平舆的进攻,转而直面桥蕤带来的楚国精锐大军。

八万人马,放到天下间任何地方,都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相比较之下,江东虽在短时间内夺取了江左两郡,淮南两郡外加广陵,地广人多。但这些地方仅仅是占领而已,完全没有转化成自己的势力。

起码,直到现在,孙策都没能从庐江、九江、广陵招募出一万兵力。无奈之下,也只能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召些壮勇,协助守御地方。

但随着楚军主力的到来,整个后方都开始风起云涌。

袁术经营庐江、九江并不长,只有四五年而已。可相比于孙策来说,士族只会选择楚国,因为楚国比江东强大。

孙策想要尝试一下,即便不能击败桥蕤,也绝不能使其越过淮河以南。否则,自己冒着如此大风险夺取的地盘,转瞬间就会被楚国收复。

江东军放弃攻打平舆的第二天,就转战到了平舆东面的项县一带。所领万余水军,亦是进入颖水,截断此水的同时,掩护江东军侧翼。

桥蕤则率军进驻南顿,平舆俞涉亦是率数千兵出城,筑营南顿东二十里。

于此同时,楚军撤兵后,危急解除的曹操也终于大松了一口气,孙策没有让自己失望。随后,重整部曲,兵进任城,协同陈宫、邓遂平叛。

当赵俨消灭齐国主力,齐王陶谦奉郯县而降,上呈徐州郡县名册、帐籍、玺印等物的消息传至昌邑后,老曹的心情终于在喜悦的冲击下,逐渐淡化戏忠身死的哀思。

拿下谯县的于禁,率军进入陈国境内,俨然一副要配合江东水军,抄了桥蕤后退的打算。不过,驻扎在睢阳的陈瑀,亦是率军进入陈国,拦住了于禁的进军。

甚至,为了预防陈瑀再度在曹军手下吃亏,定陶的刘勋也派出万余人支援陈瑀。

三方势力一连十余日,各有交战,互有伤亡。

九月刚刚进入中旬。

洛阳就传出一道震惊天下的消息。

楚相杨弘、陈瑀、张勋、桥蕤等人,以陈纪、陈谌兄弟勾结曹操、孙策,暗泄军情为由,杀其二人。陈氏子弟陈忠、陈群分带家眷逃离楚境。忠北上冀州,群东去仕曹。

楚帝袁术回到洛阳后,当即便去杨弘相位,下至陈留太守。

虽然杨弘受到了一定的惩罚,但颍川士族可没有一个傻子。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谁能看不出来。

最恶心的是还将杨弘打发到陈留当太守!

不过,颍川陈氏遭此重创,也的确吓住了其他士族。一时间,整个楚国朝堂间,诸议皆顺,诸令皆达。

而新任的楚国丞相,则是楚尚书令何夔,荀氏荀悦则补任尚书令。

司徒、司空皆空置。

陈氏故吏,悉数拔除,补以袁氏旧吏。

随后,楚国河洛水军,借大河水量充沛之际,渡军北上,欲夺回河内东部,屏障洛阳。

两军战于河北,楚稍有失利,既退回河南。赵军虽胜,却为大河及楚水军所阻,不得越。

但赵军的攻势,不仅仅在于河洛一带。

就在曹操尚忙于平定诸郡内乱之际,赵国大将颜良,亦帅兵马乘舟过大河,陷高唐,东攻青州诸地。

曹操得到消息后,当即命身在徐州的赵俨,率军北上,协助孔融抵挡颜良。

关东局势,伴随着赵国兵马的突然行动,变的更加混乱。

而西面汉中,周国的计划,至始至终都没有发生变化。即便是在楚军主力抽调一空,河洛空虚之际,仍是望目巴蜀。

雨季过后,关中及褒斜道,再度充满了运粮队。

至九月底,南郑东北的粮仓,已经庞大到汉中即将承受不住的地步。原本只是在南山南麓角下的粮仓,已经顶到了南郑北门,相距不过三里。

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七里。

汉中、关中民夫三十余万,兵马十余万,皆聚于此。

仓内粮库高达两万余座,屯粮七百万石。

这就是雨季过后短短一月的成果,为了南郑城外的这座粮仓基地,周国都不惜停止了往武功屯粮的动作。抽调大量民夫进入汉中,建设南郑粮仓。

因为,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份了。

一入十月,也就宣告着周国各地的秋收即将开始。骤时,这数十万民夫九成都要归乡收获一岁的果实。

等到秋收过去,再召集起如此众多的民夫后,冬季也会随之而至。

天一冷,雪一降,褒斜道也很容易遇到大雪封山的状况。那时,汉中所能仰仗的就是囤积在南郑的粮秣,来支撑整个冬季。

期间,关中也只能做到尽力而为。

所以,现在往汉中运多少粮食,都不会心疼。

南郑城内。

汉中王张鲁及周军主将徐荣,及周国、汉中诸将,皆汇聚一堂。

战争准备情况,基本完毕。

距离最远的护氐军,也在杨驹的率领下,前不久刚刚抵达汉中。赵衢、周瑜的第三军和第八军,也已经进驻预定位置。

米仓山北麓,米仓道入口。

同时聚集在此的还有一部賨兵,由賨人头领朴胡亲自带来。

除此外,历经数月功夫,徐荣终于得到了峨嵋山城的来信。而且,义军首领之一任岐更是亲自带着几名将校、吏员至南郑,参加此次军议。

大殿之内,周国四员军将,傅燮、赵衢、周瑜、杨驹,挺身而立。身后,第二军副将魏杰,师帅郭援、赵昂。第三军副将薛兰,师帅廖化、夏谦。第五军副将裴羲,师帅柳丰、王邑。第八军副将庞德,师帅张辅、成邵。护氐军副将苻健,师帅李贵、窦茂。

其中第三军副将薛兰为河东薛氏,夏谦为夏育长子。第五军副将裴羲乃河东裴氏嫡支,裴茂兄长。柳丰出自河东柳氏,王邑出自龙门王氏。护氐军副将苻健为武都氐首领,李贵原为兴国氐首领阿贵,后更名李贵。窦茂为河池氐首领,三人皆是自河首宋建兵败后归顺大周。

此外,周国将领尚有羽林中郎将姜叙、虎贲中郎将杨阜。新任骁骑校尉李深,李堪之子。骁骑司马梁义,梁兴之子。函谷都尉士孙萌,征蜀军中军司马郝昭,征蜀军护军将军华安等人。

尚有征蜀军参军袁涣,副参军鲁肃,征蜀军六曹其四张就、庞延、庞淯、傅巽,征蜀军参佐李义、耿纪、傅允、傅干、射援、贾穆、金袆等人。

殿内中人,周占其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