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992章 议策

天下末年 第992章 议策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次日。

静室内,郭嘉、贾诩、阎象、钟繇,皆至。

“阎象,如今国朝在籍口户、匠户、军户,都有多少?还有去岁税收的情况,都给诸君说一下。工赈之事,今天必须得定下章程,拖延不得了。”

“臣明白。”

阎象冷着脸,心情很不好。

一来是工赈国策的弊端,自己先前竟然毫无察觉,可谓是有所失职。二来,郭奉孝这小子又给自己添了大麻烦啊!

“诸君,如今益州户籍尚未开始普查,故而暂不作取。截至普查完毕,关中、凉州各地百姓共计八一十三万两千余二户,口四百六十万九千四百七十二口。其中军籍二十六万余,匠籍十一万九千余。军籍老夫便不多言了,这匠籍中将作那边有七万余,余者悉属铸钱署。”

“税收的情况,去税得粮一千四百万石,比前岁少了两百万石。得钱八万万三千万二百万余,其中商税占其三,民税占其六,盐铁之利占其一。比前年岁收增了万万余钱,这其中就是商税的增加,几乎翻了两倍。”

阎象说完,看向高诚,言道:“王上,工赈之策,不宜立断。即便要断,也最好等到一统天下后再言。否则,商税大减,仅靠民税及盐铁之利,想要维持大军作战,太难了。”

高诚点了点头,说道:“阎相,孤知其中利害,工赈之法万万不能断。其乃国朝根基,吾等焉能做出自毁根基之事。不过,大家也都听到了,粮税少了两百万石。那就是说,吾大周所有耕田的产量,比前岁少了两千余万石。”

“奉孝昨日已与臣说了强令之策,老臣以为恐怕不足行。正所谓人为利往,百姓有利可图,自然会选择做工。”

阎象拧着眉毛,稍顿下,又忧心言道:“王上,还有一事,容老臣禀奏。”

“阎相尽管说来。”

“长安城内,现今多见士族、大家雇佣佣工,钱以日结,渐成体系。而且,诸家所雇佣工,最高者日四五十钱。”

阎象说完,高诚猛然将眼睛眯了起来。

昨天自己就已经想到了,因为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私工的工钱这么高,自己可不知道。

“看来,工赈之策,委实动不得了。”

高诚感叹一声,目光扫视众人,出主意不是自己的长处,还得靠眼前几位。

“此事易尔!既然谷贱伤农,那就提高粮价即可!”

贾诩眯着眼睛,敬献一言。

高诚嘴角一抽,好吧,方才的话当没讲,这老家伙靠不住。

不等高诚说话,旁边的钟繇便摇着头,反驳说道:“提高粮价,不过是饮鸠止渴罢了。正如阎相所言,若长安城内日钱已有提高,日后其余地方也必然会提高。国朝所有佣工的日钱都提高了,徭役的日钱也必然要提高。那时,总不能让粮价跟着工人日钱涨吧?”

“没错,绝对不能如此。否则,不出数十载,石粮数百钱,乃至千钱的话。不仅是粮市崩溃,连通宝钱也得崩溃。再说,眼下石粮五十钱至六十钱,也算不上谷贱伤农吧!”

阎象亦附言说道。

贾诩眨巴了两下眼,好吧,好吧~

自己擅长的机谋,不是理政。

对不起,走错片场了~

“那,能不能出政令,限制工人日钱。然后,再提粮价呢?”

“嗯?”

在场其余四人,皆将目光转向郭嘉。

高诚拍了下额头,自己是真的蠢啊!

工资既然能有最低工资,为什么就不能有最高工资呢?现在可是封建时代啊,自己可是大周之主啊!

“如何?”

高诚的目光,在阎象、钟繇两人身上,不断挪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此虽能保证提高粮价带来的影响不会太大,但也没法保证那些使用雇工之人,私自提高日钱。若是彼等提高日钱,吾等又该如何处置?得利的毕竟是百姓,很容易引起百姓对朝廷的不满!”

阎象顿时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很尖锐!

在场的几人,用脑子一转,就知道真的出现的话,会发生什么事。

高诚刚刚松弛了一下的心弦,又给绷紧了。

是啊!

有人私自提高工资的话,国朝又能怎么办?

而且,如此也很容易让百姓以为,国朝与民争利,不让他们挣钱。

断人财路,可不是小事。

更何况,还是断这么多人的财路。

别有用心之人,很容易就能把百姓给煽动起来。

就这样,室内静了好久一阵。

案上的茶水,都换了好几茬,几个国家首脑,愣是没想出解决的法子。

“要不换个法子,劝耕!假如土地荒废,罚重金。土地亩产落差过大,亦罚之,如何?”

“这不行,各地状况都不一样,耕田有好有坏,时气也是不一,众口皆持理,如何相罚?”

“以村内伍长作监,哪一户耕田照料不周,便处罚其,宣示乡里,杀鸡儆猴!”

“什伍乡邻,或是亲族,或是交好,难以监督。”

“......”

又喝了几盏茶,别说高诚了,连贾诩都有点喝不下去了。

这么僵着不是个事啊!

于是,老家伙脑子转了一下,言道:“王上,老夫还是觉得限制日钱为妙。虽有弊端,但绝非无解决之法。吾等治国,善理政务,但说到钱帛梳理,恐怕还不如一商贾呢!”

“嗯?”

高诚愣了下,疑惑道:“文和的意思是,寻个商贾问策?”

“此法不错,最好寻一位雇佣过佣工的商贾。”

“雇佣过佣工的商贾,会认同限制日钱的法子?”

“那当然啦,日钱不高,商贾付出的日钱不就少了,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奉孝这么说,倒也合乎于理。”

“那....寻谁?”

“......”

一听高诚问到找哪个商贾,几人立马闭上口齿。

“文和?”

“大王啊,老臣久居府邸,未曾与商贾有所联系啊。”

“阎相?”

“大王,老臣政务都忙不过来呢,哪会识得商贾啊!”

“元常?”

“王上,要不待臣回去问问?钟氏下面,倒也有依附的几个商贾,打理些家中产业。”

“算了,那些人恐怕不行。大王,臣有一良选!”

“何人?”

“河东裴氏!”

高诚沉索片刻,言道:“好!稍后立即派人去裴府,让其将负责食盐转卖之人带来。”

河东裴氏!

郭嘉不说,自己还真差点忘了。

这可是大周的头一号大款啊!

河东盐田,说白也是官商结合。裴氏负责雇人采盐,国朝盐政则掌控话语权,掌控出运权,以及售卖权。这里出的盐,往哪个县走,走多少,都是由盐官负责。更相当于,大周盐政把河东盐田分包给了河东士族,却牢牢把控着多数要权。

国朝可以用盐利拉拢河东士族,但同样也不会让彼等彻底掌控大周的盐脉。

而河东士族,自然也不会介意。本就有加入大周的心思,更别提还能得到额外好处。所以,两方一拍即合。

河东盐田,也成为大周朝廷与河东士族互相信任的关键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