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23章 三司

天下末年 第1023章 三司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回到长安第二日,高诚便寻来了几位心腹智囊,于宣室内密议。

不同于静室,宣室乃是高诚就寝之殿。即便是高诚最信赖的郭嘉,也是第一次来到未央宫宣室殿。

所以,郭嘉能感觉到这一次密议的非同小可。

贾诩依旧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阎象立于侧,注视着对面的年轻人。钟繇闭目作憩,等待着众人开口。

张松有点小紧张,这就是大周最高层的会议了,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大周很重要的一项国政。

而自己所任侍中,便有此参议机要之权,纵是心中早有准备,仍感不足。

高诚看着下面四人,叹了一声,问道:“文和,孤打算以徐荣接任大将军,军中诸将态度如何?”

“回王上,臣已过书于苏都督,不成问题。”

贾诩拱手回话。

早在先前,段公薨去时,众人就已经从大王追谥诏命中看出端倪。追为大将军,那就说明大王想要置大将军了。同时,那颗迟迟不肯称帝的心,说不准也有所晃动了。

“那便好,文良身经百战,于军中威望甚隆,与诸将亦相交不错,担任大将军,国朝兵威想来也能更胜一筹。”

高诚神色不该,口中虽说着话,但丝毫看不到那种顺己心意的轻松,反倒是显得有些谨慎。而后,长吐一气,看向阎象,张言道:“既然要立大将军,那国朝官制,也需变动了。孤,想要复设丞相,不知阎相以为如何?”

阎象眉头一紧,嘴角微微绷住。国朝复立丞相,那得利最大的无疑就是自己了。国相、丞相,一字之差,千里之别啊。

虽说这大王器重,使自己以国相之身领百官,录尚书事,总揽朝政。但,区区国相,说起来也只是两千石的官而已,与郡太守无异。

“大王,臣以为万万不可!”

阎象话音刚落,众人便露出不同的表情。

高诚皱着眉头,有些难以取舍,遂问道:“阎相,如今吾大周虽未戡平天下,但亦不下战国诸雄。数千里之疆,总不能一直使国相领政,名不正言不顺啊!”

“大王所言甚是,然臣以为万不可复相。”

阎象还是那句话,不过这次说出了心中的理由:“大王,纵观前朝之初,相权甚重。君王旦弱,相者无不权倾朝野,故究汉一朝,自吕产后,弃之不置。后汉哀改丞相为大司徒,遂废相制。今王上威严凛重,复相自无不可。然为后世计,万不能复相。”

听完阎象所言,高诚短叹一声,看着阎象,说道:“不能复相,孤却是委屈了爱卿啊!”

阎象摇头稽礼言道:“臣得大王厚重,领百官修治国政,已是大幸。臣无他愿,惟助大王戡平九州,君临天下矣!”

高诚匆忙起身,扶起阎象,一手紧握其腕,看了其余四人一眼,言道:“阎相为公废私,天下大公,得卿等相助,孤复何求!”

“臣等愿鼎助大王勘平九州,君临天下!”

三人齐拜首,将这君臣相知的一幕,掀过篇章。

而言,高诚目观五人,小心翼翼的说道:“如不复相,那孤打算置一中枢府,以阎卿为中枢令,位在九卿上,领百官,录尚书事。另外再设侍中台,与中枢令、尚书令共商国事,同处机要。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

郭嘉嘴巴张了下,没说话,这不跟国相府一个样子嘛,换汤不换药。想到这,郭嘉还瞥了眼钟元常。

果不其然,元常兄又是那尴尬的苦笑。

周承汉制,设有尚书台。然而,汉制中尚书台这位台寺主官根本不常置,多以尚书仆射司台要务。但钟元常自罢相后,便被大王委以尚书令,而国相既要领国政,那必须得挂录尚书事的头衔。如此一来,钟元常却是尴尬的紧。

现在的中枢府,跟国相府也没什么区别,阎相还是挂着录尚书事的头衔,引领国政。

不过,倒是侍中台,让人回味啊!

侍中乃是近臣,与宦官担任的中常侍一般无二。甚至,在前朝时,侍中还要位次于中常侍。但由于侍中由郎进位,非属内臣,又兼顾问应对、与闻国事,故而权柄渐重。

现在大王要设侍中台,意味太明显不过了,加强皇权尔。

尤其是赋予侍中台与中枢令、尚书令共商国事、同处机要之权,一如当初汉置尚书台,分司徒之权。

唉~从古至今,所谓的相邦、相国、大司徒,乃至今日的中枢令,皆不过是丞相而已。再怎么更名改姓,总领国政这一要权,依旧没变。

有了尚书台分相权,现在再设侍中台,再分中枢令之权!

唔~倒也不错。

两相竞衡,终究不如三足鼎立容易掌握。

张松还在发愣,尚未从那突然砸下来的惊喜中回味过来。

自己是无论如河也未曾想到今日,当初于成都,博那侍中之名,也不过是想以君上近臣的身份,加己殊荣。

而今,侍中已经不仅仅是近臣了。

那共商国事、同处机要八个字,就足够将其撑到国朝重臣之列。

阎象丝毫不在意侍中台的建立,反而建言说道:“大王,依臣之见,不若去臣录尚书事之权。臣与元常相交莫逆,老是抢着元常的风头,终究不合正理。”

“阎相何出此言,若无录尚书事之衔,何以领国政?况且,若以中枢府、尚书台、侍中寺三司同掌国政,不分高下。那三司长、吏必然互相推诿,各争所执,如此何以处之国事?”

钟繇当即开口说道。

自己再不说话,别人说不定要都以为自己心生怨言呢。

虽然,自己确实有怨言,但自己知道,跟别人知道是两码事!

高诚抬目看了眼钟繇,说起来还真是有点亏待了元常,几次三番的让阎象顶着录尚书事的名头。但是,自己必须要掌握尚书台啊,也只好以其任尚书令,来保证尚书台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没办法,尚书台的职权,就决定着其必然是要引领国政。

天下之要,皆在尚书。

在前朝尚书台不过少府卿下属之际,便有人能看清楚尚书之要。更别提现在的大周了,几番改政下,尚书台早就跟少府分家过日子了。而且,越居其上~

自己不是信不过阎象,而是有些权力,自己必须要有亲腹在把持着。

这是要做给国朝百官,做给天下人看的。

让所有人都知道,尚书令在一天,国相府就做不到只手遮天!自然,也包括自己设想中的中枢府!

“不错,元常所言甚是。中枢令、尚书令、侍中三司并立,孤意以中枢令领持国事,若无录尚书事之衔,难服众口。所以,三司便如此规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