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26章 军事演习

天下末年 第1026章 军事演习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既然如此,那当何时行事,某也好准备准备。”

阎象看着几人的谋划,出言说道。

贾诩脱口而出:“现在就出兵,待兵马云集函谷、武关,正值临近秋收。如此,楚国秋收,必然因民夫调动而吃紧。若是再赶上一两场大雨,坏其今岁秋收,再好不过了。”

“不错,两月时间,足够信使传讯齐王、吴王,秋收之前,三国大军皆临楚境,楚国上下震动,必然大肆征召民夫以备战,秋收定亏。”

“那奉孝稍后回去安排一下,让调查司于荆州备上厚礼。上林苑那边,也抽调五百匹战马,以作交好之礼。”

高诚也当下立断,与郭嘉说道。

“臣明白。”

“还有一事,既要出兵,需当有名,否则难正王师!”

阎象拧着眉头。

师出有名,只不过是为了糊弄一下百姓而已。毕竟,百姓都是希望不打仗的,能安安稳稳的挣钱种地,有几人想要上战场。

这个名,最大的作用,就是调动国民的战心。

或者说,是民夫的心。

“军事演习,这只是吾大周的一场军事训练,不打仗~”

说完,高诚嘴角一扬。

借口很多,很好找,但不好收手。

而军事演习不一样,我也不打仗,就是想在边境训练军队而已。

“军事演习?”

几人都是愣了下,没太明白此话的意思,不过从字意之间,似乎也有点懵懵懂懂。

高诚耐下心,与几人言道:“没错,军事演习。此次,大周将调动五个军,于函谷、武关,进行军事作训。同时,共邀吴军、齐军,加强三**队协同作战能力。”

“........”

贾诩嘴唇张了下,咂咂舌,将到了喉咙眼的话,给憋了回去。

其余几人,在想明白后,也都不禁于腹中吐槽。

够狠!

谁信谁傻子!

.....

“河西那边,由谁去办比较好?”

“韩遂!”

“韩遂!”

贾诩和郭嘉异口同声的说道。

说完,俩人还互相对视坏笑。

高诚摆了下手,问道:“这不太好吧?当年让韩遂、马腾去西域,他二人便是被边靖给阴了,手下兵将损失殆尽,可见边靖深恨韩遂啊。这要是韩遂死在河西,那一切都不好办了。”

“不会,边靖既然能在西域把韩遂给阴了,那说明此人绝非庸者。吾等都能看出步度根的心思,他边靖又怎么会看不出?此时非彼时,想必其也知晓,步度根不过是拿他当箭靶而已,早晚都会杀了他。”

“没错,当年边章在凉州的威望甚高,步度根岂能不狐疑边靖。边靖,又岂会不知。所以,韩遂他不会动,也不敢动!”

“如此行事,总归会伤了臣子之心,孤不赞同!”

高诚拧着眉头,目光紧紧盯着众人说道。

郭嘉会意,当即言道:“大王待臣子以视亲友,臣等明白。不过,既为大王臣子,又岂能身负王恩?大王且宽心,嘉定能劝得韩遂,往河西走一遭。”

“唉~劳烦奉孝了。还需与韩副将,好言交代。若其不愿,亦不可勉强。”

“诺!”

旁边看着两人作戏的张松,不由抽了下嘴角。

随即,也没在意。

“西域那边呢,让河西那几个小子去?南容,去河西还行,去西域不妥。”

说完了韩遂,高诚又说道西域之事。

按照张松的计划,西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不仅要有口才,还要有绝对的能力。否则,纵是联合了西域诸国,能力太差的话,也消耗不了西鲜卑太多的实力。

“那就让李桓、李应去吧,呆在下面那么久,也该让彼等活动活动筋骨了。”

钟繇叹声道。

高诚沉默了片刻,问道:“也好!奉孝,小心行事,不得有失。”

“臣明白。”

“孤昨夜闻王妃言,轲比能跟袁绍打了一仗?怎地未见战报?”

“吾等也是刚收到消息不久,具体情况调查司还没有送归长安,只知道轲比能败了。并州赵军,在袁谭的率领下,夺回了雁门关。现在,轲比能有没有放弃阴馆,还未得知。”

“是赵军先动的手?”

“不,是轲比能~”

贾诩脸一黑,有些无奈的回道。

高诚:“......”

“轲比能这厮,也未免太不周密了吧。主动出击,还被赵军给打了回去,丢了雁门,轲比能也只能龟缩南幕了。”

“大王所言不差。唯一麻烦的就是,轲比能败了一仗,对吾大周的臂助之用,几乎可以不计了。”

“不用管他,反正孤也没指望轲比能能做什么。现在,只要他不被步度根灭了就行。”

高诚毫不在意的说道,而后沉吟一番,与众人言道:“诸君,其他地方,可还有要补充的?若是没有,今日就散了,吾等都好生准备一番,五年之内,大周必要东出。能不能做到,就看吾等的了!”

“大王放心,五年内,势必东出!”

“势必东出!”

殿内五人,皆躬身应之。

“此事,仍需诸君共勉,待功成,诚定不负诸君。”

“诺!”

随后,众人引退。

——————————————

三日后,大周大鸿胪寺,遣诸使往东南去。

所为者三,一为联络齐王,联兵演习。二为交好汉寿王,行离间之计。三为面见吴王,联兵演习,请将外仕。

不等诸使节,抵达目的地。

大周境内,便掀起一片传言。

国朝欲更中尉为大将军,许开府。更国相府为中枢府,置中枢令,录尚书事,领国政。更宪兵司为宪台,纠察三军军纪。又说增置侍中台,与中枢府、尚书台,共参机要。

又闻御史府加纠察、弹劾之权,廷尉寺加封驳之制。

一条条流言,让不少身在长安的官员、名士,思忖探讨不断。

而后,又是传言,为不少人解开心底的狐疑。

大王打算诏命徐荣为大将军、太尉,阎象为中枢令、司徒,御史大夫蔡邕,司空。还有就是张松要为侍中令,领侍中台。

如此,所有人都知道,大周的三公诞生了。

大将军、中枢令、御史大夫!

这便是大周的三公了。

同时,不少人也对突兀间出现的侍中令张松,产生了好奇。纷纷派人去打听张松的一切,以便结交这位国朝新晋的重臣。

但谁都没想到,一番打听过后,张松居然是个黄毛小子~

年方二十有六,位列侍中令,与国朝诸贵,同参机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