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50章 称帝大典

天下末年 第1050章 称帝大典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方出洛城门,于城外恭候的诸多朝野名望及乡亭三老,几三万余人,皆拜呼万年。

于诸望、三老面前,高诚亲出曰起,命彼等随行,参称帝大典。

北去队伍,再一次增加。

同样,早已准备妥当的羽林骑、虎贲郎以及卫尉、光禄勋所属各部,亦是参与行伍,护持左右。

行及五里,还未抵近中渭桥。

聚集围观的百姓,就已经开始欢呼起来了。

严肃了快半日的高诚,也是扯开车驾窗子一口,瞄着外面的景象。

只见所过之处,百姓皆是伏身在地,耳边传来不断的山呼万岁。可惜,今日大典,礼制甚严,自己根本没法出车驾,观望盛举。

但听着那山呼海啸的声音,少说也得有个数万人吧!

然而,这个猜测,还是远远低估了。

前往兰池的队伍,仅是诸望、三老就有近三万人,又有虎贲、羽林、宫禁及卫尉、光禄勋所属,亦有万人。再加上其余王室宗人、公侯勋贵、百官家属、宦官、宫婢、厮仆等,不下五万余人。

至于中渭桥左近,更是人山人海。

从此至桥头,五里之间。自渭桥为中,东西两分,又有二里有余,皆是长安百姓。而渭桥对岸,更有冯诩百姓,亦列于对岸相拥,以观盛举。

没错,他们只能在这渭桥左右观望大王来去。再往北去不远,便是兰池,周遭悉数封禁,擅入者死。

为了抽调出足够的将士守卫,大周更是调动了蓝田大营常年保持的两万新兵,以维持秩序。

大驾过中渭桥,径往兰池。

设坛祭天之场所,便在兰池宫外不远处。

而兰池守卫的警戒范围,可以说直至渭桥北岸的围观百姓处。

待到了祭坛处,周围清平的巨大的空旷地,也很快被随行人员塞满。诸多甲士,层层环扣,维持着秩序和安全。

高诚车驾则是入了兰池宫前殿,于此静候良辰。

没休息多长时间,良辰便至。

高诚再度穿着那二三十斤重的衣服,朝着祭台而去。

依旧是那山呼万年相伴,高诚走上了祭台,身侧少府谒者相伴。

先祭苍天,后祀后土,以祭词告天地,禀明神灵。

又作诏曰:惟中国之君,自始皇帝起,历经二代而终,传于汉高。汉高起于淮泗,戡定天下,汉武扬兵北幕,悬单于首于华阙,汉室大昌。中承新朝,汉光武复之,由而再兴。然传于桓、灵,荒暴不止,以致天下困苦,黎民难存,九州遂分,天命尽失,群雄逐鹿。朕起于关陇,兴正义之师,伐残暴之举,遂有国周。置英贤于左右,施以德政,四下安平。今百官、黎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徇于情于周明武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告祭天地于兰池之畔,即皇帝位。于此,定天下之号曰大周,以周元年续之,是为明武。是日,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长安,分置南北郊。以册宝立妃姜氏为皇后,嫡长子龑为皇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大周明武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诏毕,即皇帝之位。

而后,有司奉上皇帝六玺。

高诚敬而纳之,悬于绶带。

再三敬拜天地,而后移驾东北。

至汉高祖长陵,早已寻觅好的汉室宗亲,恭列长陵外左右之侧。

咸使相引,遂至于陵庙。

而后,作祭作词,拜而敬之。

祭拜过汉高后,便有汉室宗亲,奉上传国玺,以示天命,自汉归周。

高诚三拜玺印而受之,诏封其为归命公,许立社稷、宗庙,传汉之祭祀。

整套流程下来,丝毫没把正儿八经的大汉天子刘辨放在眼里。当然刘辨现在还不知道这些,更不知道自己那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已经当着高皇帝的面,把天命归于大周了。

稍后,又回到兰池。

再祭天地,承奉至宝,以示天命归之。再祭四海山川,诸灵神袛。

至此,称帝大典算是结束了大半,百官万民陛下万年、大周万年以庆。

随后大驾折返长安,归于太庙,祭告诸祖。追尊文王为文皇帝,祖父为太皇帝,曾祖为高皇帝。

敬告祖先后,称帝仪式,才算正式完毕。

而后,高诚领百官归宣德殿。

正式册封姜纾为皇后,授皇后印绶。册封蔡玑为贵人,秦妃、林妃皆为美人。

接着,正式册封高龑为皇太子,加秦王,授秦王印绶,居太子宫,许开府。同时,册封世子妃孙氏,为太子妃、秦王妃。

再册封嫡长女高琼珶为长公主,位同诸侯王,授长公主印绶。册封嫡次女高宝宝为京兆公主,位同郡侯。册封义女为河东公主,位同郡侯。

除去嫡长子的太子位,以及嫡长女的长公主位,公主亦或日后所诞皇子的封爵,基本上也由此定下论调,那就是位同郡侯,连县公都没得。

如此制度,自然是为了限制日后皇子的权利。毕竟,他们只是郡侯,即便再怎么混也最多混个县公。但是跟太子所居的秦王一比,就差之千里了。

而嫡长制,自然也是大周的传位之制。

把自己一大家子封完后,就轮到百官。

三公自是不用多说,悉数加封县公,而郡公则是留给追封的,总不能日后诸公薨了不追赠吧。至于国公,即便是三公,也未必就能享受到追谥国公的待遇。

九卿悉加郡侯,军将悉封郡侯。其余诸官,依劝进之功,悉数进加。

大肆封赏过后,国朝并没有开始举国大酺,而是准备了一番后,马不停蹄的就赶往冯诩郡,直奔黄帝陵。

好在路程不远,高诚领百官皆乘快马,终在三月初三赶到了黄帝陵。

早就准备妥当的栗邑令,恭迎帝驾入黄帝陵。

而后,高诚领百官,大祭轩辕始祖。

后命谒者引黄帝陵中香火,归于长安社稷,以示香火传承。

又诏封栗邑令,兼黄帝陵令,负责修缮黄帝陵,每年祭祀,香火不断,祭物不绝。

待到黄帝陵香火,传至长安大周社稷后。

高诚又领皇后、太子、百官敬祭,祈告香火不绝,社稷永传。

三日后,帝着天子服饰,登新建南北郊。

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祀地于北郊,即阴之象。

奉传国宝玺,秉轩辕香火,即天子之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