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65章 伊阙大战(10)

天下末年 第1065章 伊阙大战(10)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列阵,迎敌!”

随着对面周军一动,楚军各阵亦是纷纷接到信骑军令,准备迎敌。

十几个弓弩手军阵,迅速从阵形的缝隙之间穿过,来到左中右三军最前列。取下弓,,挂上弦,抓出矢,倒插于地,驻足观望对面。

数里之间,到处都是鼓声以及大军前进的脚步声,震耳发聩。数不尽的周军将士,正一步步的近前。

其余楚军军阵,也相继调整位置,竖起盾牌,架起戈矛,准备迎击心急的周军。

很快,大军移动的轰鸣声逐渐消弱。

周军十余万人,最前方的军阵在距离楚军弓弩手二百步远的位置停了下来。后面数不尽的军阵,一点点的缩小着阵型之间的空隙,做好最后的战斗准备。

战场间的气氛渐渐凝固,奔驰于军阵中的信骑,也越来越多。

整个伊阙战场中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事,必然惊天动地。

“进!”

“嚯!”

一声令下,周军中军十余军阵,齐齐前出,身后弓弩紧紧相随。

左右两翼最前方的军阵,也轰然而动,朝着对面的楚军军阵前进。

“上箭,准备!”

不用张勋下令,前方严阵以待的近万楚军弓弩手,立即在本部校尉的令下,拔出地上箭矢,搭上弓弦。

身体后仰,满拉开弓。

“风!”

旦见周军最前面的兵卒,越过阵脚,军吏当即大呼一声。

“大风!”

随后,万千弓驽兵亦是高呼一声,同时松开紧捏的手指。

一声闷嘣!

数不尽的箭矢呼啸而起,飞向空中。

“御!”

阵中刀盾兵,举起盾牌,搭在头顶,遮蔽上空。阵中将士纷纷缩紧身行,低下头颅,无一人去观望天空中那壮观的一幕。

成千上万的箭矢聚集在一起,于空中互相交错,而后朝着地面前进的军阵,哗哗洒去。

举着盾牌的周兵突然感觉手臂受了一下重击,随即接连不断的箭矢钉在盾牌上,平常轻易就能坚持许久的盾牌,现在也愈加沉重。

至于其余袍泽的状况,他没有时间去看,也不敢去看。

那数不尽的箭矢,会向雨点一般,不会放过任何间隙。而盾牌之间,也必然会有缝隙。

损失的将士不算多,这个千人的军阵中,只损失了三十多个人。大多是运气不好,被那些从盾阵缝隙中窜出来的箭矢,射中要害。

“快,削去箭矢!”

一阵箭雨过后,阵中军吏当即高呼一声。

众多的刀盾手,纷纷将盾牌竖下,右手中的环首刀,顺着盾面自上而下,一刀削去。上面钉着的众多箭矢,皆应声而断。随后,再度举起,恢复盾阵。

紧接着,又是一片箭雨落到这支军阵中。

就这样连顶了三波箭雨后,楚军弓弩手也迅速开始向阵中后撤,准备在阵中继续对敌军进行远程打击。

而周军军阵亦是竖下盾牌,加快脚步朝着三十步外的楚军军阵杀去。

不等他们赶上前去,后方终于进入射程的的弓驽兵,率先朝着楚军军阵洒了一波箭矢。密密麻麻的箭雨落到楚军军阵中,顿时射翻了一片。

与进攻的周军不同,楚军要准备对抗二十多步外的周军,只能匆匆防范下箭雨的打击。

“杀!”

“迎敌!”

两军挺着数不尽的戈矛,立即展开了近身博战。

刀盾兵扛着盾牌,格挡着不断捅来的戈矛,同时掩护着身后的戈矛兵,刺击对方人员。阵中单刀兵,则是试图越过密集的戈矛,冲进对方人群之中。

但这种突进行为,与寻死无异。几十名单刀兵身行刚窜出盾牌,就被对方戈矛刺倒。甚至连举着盾牌的将士,也时不时会被突然刺过来的矛尖捅翻在地。

阵后,两军的弓驽兵,互相朝着对方接战部曲释放着箭雨,来回交错的箭矢,让整个战线更加的残酷。

从雒水之畔,直至最南侧,两军有近三十多座军阵,互相交错攻击,都想着以侧翼兵马,突击对方战线,打开缺口。可又都正好撞到一块,导致接战的三万多人,沿着这条死亡线,不断的填着人命。

空中发出一声声的尖啸的箭矢,地面上一阵阵的厮杀声,使得整座战场,成为了绞肉机。

拼光了刀盾兵,两军的戈矛兵便直挺挺着互相戳杀对方,直至伤亡殆尽,亦或是后方军阵替换上来。

一条人命,在这接战的最前线,也只不过是撑上一两息罢了。

......

苏则伫立在望楼上,眺望着前方陷入激战的军阵,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与自己设想的并不一样,楚军的坚强出乎了自己所料。根据各个来源的情报,楚军真正的精锐并不多。

虽说整条战线都在往楚军推进,楚军中军以及其左翼也在不断的后退,但依旧在顽强的抵挡着己军部曲。而且左翼的进攻,更是都无法逼退楚军一步。

想来不差的话,张勋应该是将精锐部曲,大多布置在了右翼,以便抵抗己军左翼布置的精骑。

“传令下去,让中军诸阵加强攻势。”

“诺!”

这道军令的下达,也并没有让战场局势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刻钟后,双方将士丢下了数千条人命,但周军仅仅前推了不过三四十多步而已。

倒是右翼的强力进攻,逼退了楚军左翼不少,可依旧无法趁势将楚军左中右三军之间的阵型给逼出漏洞。

张勋在阵后,不断地下达军令,命接战各部军阵顶住周军的进攻。同时,抽调三个军阵,三千余人,支援左翼,以免左翼被逼退的过快,将左翼与中军之间的衔接部位暴露出来。

对面的苏则可不知道,为了抗住周军猛烈的攻势,楚军几乎是拼尽了全力。除了后备的两万兵力外,其余兵马悉数都顶了上去。

即便是无法与周军交战,也能缩小己方军阵之间空档,逼着前面的楚军将士退无可退。

二十余万人在这片狭窄的战场中,不断地厮杀,一人死去,便立马又有一人顶上。一个方阵可能都撑不了半个时辰,就会被打散,亦或是损失殆尽。更不用说,这同时交战的军阵,就不下三十余个。

听着下面将校的汇报,苏则眉头越皱越紧,处于中军前沿的第四军甲师,下属的两校兵马皆已是损失惨重。乙师顶上去没多久,现在也报销了一校将士。

再这样打下去,恐怕就和楚军拼成消耗战了。继续耗下去,胜利肯定还是属于自己。哪怕楚军兵力比自己多,也改变不了事实。但是,自己带来的周军将士,都是国朝身经百战的精锐部曲。莫说一换二了,就算是一换三自己也是亏。

很快一道军令,朝着左翼下达而去。

“将军,大纛军令,命精骑出击,打开局面。”

信骑说完,调马便走。

周瑜暗叹一声,亦下令道:“传令骁骑校,破阵。”

“诺!”

下完将令,周瑜阴沉着脸注视着交战的双方。

比起中军、右翼,左翼的进展微乎其微。兵力上自己应该并不占据优势,但在战力方面,第八军也不比其他军差到哪去。可左翼的战线推进,比中军、左翼差了许多。

显然,自己面对的应该就是对面十二万楚军中的那部精锐兵马了。跟随张勋南征北战数载,与天下诸强皆有交手的精锐。

而张勋既然如此安排,肯定就是为了针对自己左翼的那四千精骑。怕只怕,此时让骑兵进攻,依旧无法打开局面啊。

若是战事不如意,那再这么耗下去,对于己军就得不偿失了。

位于阵后的骁骑校,早就在热闹非凡的战事中等的急不可耐。尤其是现在两军僵持不下之际,更理应由他们来打开局面嘛。

故而,当周瑜信骑传到跟前后,李深二话不说便命诸将士着甲,准备冲阵。

作为骁骑校,自然是具装甲骑。这支曾经在谷口一战扬名的部曲,曾经几乎被打散的部曲,在重建后,依旧还是那支威名赫赫的部曲。

羽林骑的诸将士,帮助骁骑校的袍泽,穿戴上几十斤重的铁甲,更是扶着他们上了战马。而后以铁锁连五骑,以皮革束身于马背。

两千余骑,穿戴齐整后,立即开始在校尉李深的率领下,朝着北面而去。

这支陆上重坦,将要从军阵的左侧绕过,斜向插入楚军军阵。

骤时,在他们的铁蹄之下,所过之处,皆化为齑粉!

----------------------------------------------

就在伊阙大战爆发不久后,大河北岸赵军中帐内的袁谭,也终于收到了信骑的消息。

刺奸司密探飞马来报,周楚两军主力尽出,将大战于伊阙之北。

洛阳的那些袁氏故吏所言果然不差,楚国大将军张勋欲与周军决一死战。洛阳、孟津、平津关等地的兵马抽调,都是皆为此战。

现在,想必两军已经打起来了吧。

若是如此,不论此战谁胜谁负,大赵都将是最大的得益着啊。

“儁义,车骑将军的兵马到哪了?”

袁谭问向张郃。

张郃指着野王,言道:“斥候最新的消息,车骑将军所部,五日后,便能抵达野王,与淳于将军汇合。”

“那儁义汝说说,吾等要不要趁机出兵?”

“依末将之见,当立即出兵。如今周楚主力大战于伊阙,无暇顾及洛阳以及大河防线。此时乃天赐良机,不可不取。”

张郃的想法与袁谭一样,因为这的确是个良机。

虽说他们在孟津对岸的兵力只有两万人,但在身后还有野王淳于琼的三万兵马,更有正在赶来的车骑将军文丑所部三万兵马。

若是放到先前,自己也会等文丑兵马到来,再言攻打孟津的事。因为在之前,孟津有五千余出兵驻守,平津关也有数千人。只靠他们两万兵马,想要拿下孟津没那么容易,必须要等到主力抵达。

可现在,由于张勋要跟苏则打一场伊阙大战,孟津的兵力被抽调的只剩下两千人而已。兼以此刻大战既起,那张勋也必然无法抽调兵马,驰援孟津。

孟津,可一战而下。

拿下孟津后,平津关也就不足为虑了。

“不过殿下,吾等若是攻打孟津的话,还是要与淳于将军说一声,请其率本部精锐为吾后继。”

“儁义放心,这点谭还是明白的。儁义打算怎么打孟津?是现在就强攻,还是等待夜间突袭?”

袁谭问道。

张郃沉索了几息,言道:“立即出兵进攻,谨防夜长梦多。如果周楚两军主力真按密探所言,于今日大战。那此时,必在酣战之中,洛阳不会没有提防,说不定孟津的援军就在路上了。”

“好,那就立即进攻,儁义快快下去安排。”

骤听到张郃此言,袁谭也是心里一惊,当即说道。

不是张郃提醒,自己也险些疏忽了。若是伊阙那边打起来,自己那位叔叔再蠢也肯定会派兵马驰援孟津,谨防自己来攻呢。

“末将得令!”

张郃拱手应声,随即退出中帐。

越过辕门,向南面水寨而去。

赵军水寨,并算不上真正的水寨,况且在大河这种水流湍急的地方,不花费大力气也没法建立完整的水寨。

所谓的水寨只不过是陆寨一围,加上数之不尽的船坞,以及停靠在侧的船只、舟筏,仅此而已。外围水域间,既没有营寨庇护,也没有岗哨、寨门。

“传令三军将士,立即着甲备刃,准备登舟船,渡河攻孟津。”

“诺!”

军令一下,营寨内都是赵军当即开始集合,而后有秩序的朝着船坞走去。

他们将会在这里登船,渡过大河,进攻对岸的孟津。

而赵军的动静,尽在楚军快船的眼皮子底下。

一艘小舟,伫立着几名楚军斥候,眺望着对面突然热闹起来的赵军营寨。

直到他们看见赵军将士纷纷出营,挤在船坞准备登船后,便明白大事不妙。

赵军很可能是想趁此时机,攻打孟津。

“快,速速回去,禀报校尉。”

快船迅速调转船头,朝着大河南岸的孟津水寨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