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85章 各自思量

天下末年 第1085章 各自思量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好了,现在颜良所部在击败刘勋后的下一步行动,诸君也都差不多清楚了。那么,如何应对?”

给诸将打了一针强心剂后,曹操眯起眼睛,再度开口发问。

相比起一开始的毫无头绪而言,现在在场的众人就对局势明了了许多。不等程昱、陈群几位智囊说话,在侧观闻良久的曹仁,便言道:“昌邑那边还能抽调出两三千兵马,再加上其余各地负责镇守的兵卒,凑足一万人绰绰有余。不若发往郯县,郯县不失,徐州就安然无恙。于禁那边应该也能抽调出部分兵力,驰援郯县。”

曹仁说完,曹操微微摇了下头,派兵赶往郯县,并不能解决主要问题。

国朝大军全都集中在陈留、高唐一线,但若是派兵赶往郯县,一万人的确可以抽出来。然而,丝毫没用。

只要颜良率领的赵军进入徐州境内,一两万兵力防守郯县没问题,可郯县外面呢?

昌邑、临淄都距离大河不是很远,又无险可守。一旦赵军南下,很有可能失守或者放弃,故而国朝在两地屯积的粮秣并不多,真正供应粮草军需的还是徐州。

所以,颜良所部即便拿不下郯县,也能切断两处大军的粮草供给。而这,对于赵军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田丰也是死死的抓准了自己无法抽派主力大军,赶赴徐州一线,保证颜良无法威胁徐州。

所以,派不派兵驰援郯县,意义并不大。

“看来,吾等也要速战速决了。”

程昱短叹一声,无奈的说出此话。

速战速决,完全违背了先前国朝对抗赵军南下的整体战略。但别无他法,颜良所部逼近徐州,几乎已成定局。徐州无论是否失守,陈留、高唐两线的大军都将面临后方粮秣供给断绝的难题。

而仅靠昌邑、临淄,最多维持半年。就这,还得是保证军心士气良好的状态,否则时间可能会更短。

陈宫摆着头,驳言说道:“如何速战速决?赵军正值兵锋锐利,正面交战,吾等将士并非赵军对手。更何况,颜良所部远击汝南,其余赵军必是深沟高垒,以防范于吾。强攻赵营,非是良策。”

“公台兄,眼下局势如此,不得不变啊!”

“非也,不若派遣精锐转屯雎阳。若颜良攻徐州,吾等则攻汝南,断其粮道。若颜良攻雎阳,则田丰之策更之。而其余部曲,尽弃酸枣、封丘、浚仪等地,退往陈留、雍丘、匡城、平丘一线。如此一来,着急的反倒是赵军了。”

陈宫一语,让程昱陷入了沉思。

曹操等人,也纷纷纵身上前,围绕着舆图,不断的探讨着。

“公台所言不差,于酸枣、封丘、浚仪设防,确实有些突前,浪费了陈留一带的埑壕防线。稍退一步,赵军必然为难。进则其具体兵力,尽在吾等眼下。不进,其一失锋锐,二则吾等大可再增兵马于雎阳,迫使颜良改变直趋徐州的计划,转攻雎阳。”

娄珪在曹操身侧,对于陈宫的计策,很是赞同。

曹操也不自禁的点了下头,陈宫的法子的确很妙,化被动为主动。既能调动河南境内赵军的部署,又能迫使颜良不得不先解拔下雎阳。

“确实不错。”

“长史妙计也!”

“.....”

剩下的一群大老粗们,也都乐呵呵的赞扬说道。

但陈群还没有开口,仍旧注视着雎阳。

今天的军议,雎阳出现的次数应该是最多的。不可否认雎阳确实是豫青兖大地上为数不多的战略要地。

然而,都将目光聚集在雎阳,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说不定,田丰那个老狐狸,也在等着他们调兵赶往雎阳呢!

“大王,调兵雎阳,调多少?如今颜良兵力尚不清楚,所以,出兵少了,则雎阳未必就能威胁颜良后路。而且颜良兵力有余的话,也大可分一部兵力,看住雎阳,其余兵马继续进攻徐州。而出兵多了,说不定这也是在田丰的计划之内。”

陈群拧着眉头,垂着头和曹操说道。

曹操耸了下鼻尖,疑惑说道:“文长之意,此乃田丰调虎离山之计?”

“也未必没有可能!臣非智绝之辈,更非算无遗策。吾等说来说去,都是颜良率赵军主力兵马,先灭刘勋,而后攻汝南。然而,赵军主力在击败刘勋后,亦能分兵,不可不防!”

“文长不赞同派兵往雎阳?”

“不赞同,如若有失,吾等则为赵军分割包围。与赵军相比,本就处于兵力劣势,若是一再分兵,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那文长可有他策?”

“暂无对策,猜不透田丰具体想要干什么。还是要多派斥候,打探情况,尤其是新郑那边。”

“诸君,孤倒是有一计,不知可行不可行?”

曹操嘴角微微扬起,笑看着周围众人。

“不知大王之良策,是为何?”

程昱拱手一礼问道,其余人皆纷纷瞩目在曹操身上。

老曹深吸了一口气,一指点在黎阳,大喝道:“攻打黎阳!”

“黎阳?”

程昱眉头更加紧了,目光瞥了眼舆图后,便出言道:“黎阳位于大河北岸,吾等舟船仅有数百艘,如何过河?且据斥候之报,河洛一段,大河之上,尽是赵军舟师。彼等或作阻,或断吾之后,皆易尔。”

曹操不说话,看向陈群。

陈群也是露出一丝笑意,赞了声:“大王真英明也!大张旗鼓,攻打黎阳,袁绍必然调军回防。然冀州空虚,河内、并州皆需防范周国,唯有从洛阳出兵。而敌,必取酸枣,走燕县,攻白马,绝吾之后,以迫吾等回师。调虎离山,围城打援!”

陈群眼眸中闪烁着精光,瞬间就想明白了曹操的意思,继续说道:“而且,赵军只要一动,吾等也许就能探情河洛现在各部兵马的虚实了。不过,需要挑个好时机,不然达不到效果。”

攻打黎阳,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好主意,所以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曹操相会一笑,说道:“没错,想要搞清楚田丰究竟打算什么,那么攻打黎阳就是最好的法子。若有机会,亦可如文长所言,攻敌之援兵。时机嘛,自然就是刘勋兵败传到陈留的时候。另外,吾等也放弃酸枣、浚仪一线,先看看赵军敢不敢动!”

“到时候,子和将军和子丹将军,也应该能赶赴战场了,正可一用,先杀杀赵军的锐气!”

陈群亦是合时宜的喝声一句,慷慨言之。

“就这样办了!诸将听令!”

“末将在!”

.......

曹操等人在陈留聚议军务,大周君臣武将,自然也是在商讨着赵军的意动。

徐荣率领的南路军,悉数聚集在弘农郡治弘农县四周,其中除第十军驻于陕县外,其余五军,皆在弘农城南,随时都可以经崤函南道,重回伊阙、陆浑。

而高诚御驾,此时也是在弘农。

御驾亲征谈不上,主要目的就是想要离前线近一些,这样也能更快的接到前线讯息,作出决断。

御帐自然是设在城南大营,与徐荣的中帐紧紧挨着。

大帐内,除了大将军、卫尉等随驾而来的朝官、诸军主副军将外,还有潼关、伊阙、陆浑、函谷四关都尉,更有自北路军匆匆赶来的几员大将,以及弘农郡太守及其下僚属。

“赵军的打算,应该就是先吃掉刘勋所部,然后进兵徐州,对青兖形成战略包围。或者是调虎离山,分割齐军主力,各个歼灭。”

徐荣洋洋洒洒的讲了一大堆,最终汇聚成一句,想法和齐国君臣不约而同。

“陛下,臣讲完了。”

“嗯~”

高诚点了下头,目光看向大将军严颜,问道:“文良所言,于朕所测几无二哉。严卿,怎么看?”

“陛下,赵军要拿下中原,就不可能不考虑到吾大周。此次赵军斥候和刺奸司,几乎全部出动,遮蔽战场。大军现在驻扎在弘农,斥候往来几近月余,仅靠调查司那边的情报,很难判断赵军真实意图。”

“陛下,大将军所言甚是。这几日来,臣应洛阳指挥使之请,不仅将新训练的密探拨给洛阳,更是调遣关中诸郡大量密探赶往洛阳驰援。和刺奸司的对抗,死伤太大了。”

郭嘉插口诉苦一句。

高诚看都没看,继续与严颜说道:“伊阙、陆浑、函谷三关的斥候,也查探不出什么吗?”

严颜摇了下头,随后看向帐内的三关都尉,示意彼等言之。

函谷关守将士孙萌,看了眼身旁的陆浑守将第五巡以及刚担任伊阙都尉不到一年的皇甫郦。

第五巡冲着士孙萌笑着点了下头,示意他不用紧张,皇甫郦亦是如此。

随后,士孙萌深呼吸了两下,目光直看向帐内上座的那名中年男人。

他就是大周的皇帝!

“末将函谷都尉士孙萌拜见陛下!”

上前两步后,士孙萌当即俯身大拜见礼。

高诚看着士孙萌,眉头一动,目光看向了第五儁,向其问道:“这位小将军,便是士孙军将的嫡子吧!”

“回陛下,正是士孙军将犬子。”

第五儁回答道,目光也是盯着士孙萌,巡弟可是给了汝小子一个打头的机会,要好好珍惜啊!

闻其言,高诚对于士孙萌更加好奇了。自己记得函谷都尉好些年没换过,也就是说这位看起来不过不过二十五六的小将,从军的时日可不短了。

此时,高诚身侧侍候的张松,也附耳低语:“陛下,士孙小将军字文始。初平五年,率军与楚将在大谷交战,伏而大胜。后又参与洛阳大战、与鲜卑一战,积功函谷都尉。另外,第五老将军亦是其外舅。”

“唔~”

高诚心领神会,与士孙萌说道:“文始,不必多礼,近前来,让朕好好看看。”

“诺!”

士孙萌不明所以,微躬作礼稍颔首,丝毫不敢逾越。

高诚点了点了头,虽说看不出来什么,但本就只是为了显示亲近之意,不必在乎太多。于是,继续说道:“嚯,不错,不错。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文始不负老将军之期望啊!吾大周,就需要像文始汝这般的年轻将领!”

“末将不敢当陛下盛赞!”

士孙萌当即再度大拜,谦虚言道。

自己家啥处境,自己再清楚不过了。现在,外舅都从京畿守备军副军将,坐上了第十军的军将,可阿翁还在那位置上呆着不动。

阿翁和外舅在大周军方的资历都差不多,可在京畿守备军中地位自然有高下之分。依常理而言,升任野战军军将,自然是阿翁优先,可朝廷却是完全忽视了阿翁,更忽视了伊阙大战的阿翁的功劳。

所以,由不得人不多想啊!

“来,说说函谷关的情况!”

高诚一句话,打断了士孙萌的思路,当即回话道:“回陛下,函谷关并无异样,内外皆已修缮。倒是最近奉命派遣斥候,打探河洛的状况,损失了不少锐士。”

“伊阙、陆浑也是如此吗?”

“回陛下,三关斥候的损失皆不小。”

“这样吧,严卿、徐卿,从大军抽调一批斥候,率先赶往三关,探查赵军的一举一动。”

“臣等遵命!”

“文和,田丰就在荥阳,沮授也担任着赵军监军都督,这两人可是河北智囊。如此,就被吾等参透军略部署,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啊!”

高诚眯着眼,右手指敲着左手背,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太简单了。

贾诩摇了摇头,说道:“赵军兵多将广,实力强劲。与齐军相较,处于优势一方,自然不会再摆弄那些阴谋诡计。如此堂堂正正,以阳谋相逼,更让齐王难受!”

高诚瞥了眼贾诩,有些意外,没想到这只老狐狸会这么说话。

“奉孝、曜卿,汝二人怎么看?”

“调查司跟李将军联系上了,虽说李将军无法了解具体的战略方案。但赵军大概部署,与吾等所探所思,几乎无二。参军说的也有道理,堂堂正正之兵,大势趋之,更符合赵军的进兵!”

“不,与齐军相比的确如此。甚至,加上楚军,也无二也。可若是再加上吾周军,就不是一个道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