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91章 托孤

天下末年 第1091章 托孤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刘勋主力被全歼的消息,是由已经领兵停留在定陵的俞涉,传回到楚国新都平舆。

自从赵军突然出击,拿下了长社后,楚国在皇太子袁耀逃回来之后,立即就派军前往阳翟,接应大将军所率的主力部队。

同时,汝南、南阳、江夏三郡各地纷纷强征壮勇,搜集粮秣。

可是俞涉还是来晚了一步,没想到赵军的速度这么快。自己刚得到阳翟失守的消息不久,眨眼睛就又来了如此噩耗。那可是足足近十万大军啊,还是楚国现有最精锐的部队,就再者短短旬日之间,彻底覆灭。

事已至此,俞涉在感慨了些许后,立即率领本部两万余人,渡过黑闾涧,前往东面汝阳驻防,等候着国朝的具体君命。

两日后,都不等朝廷传来军令,赵军就已经杀到了汝阳城外。

而俞涉亲自出城,驻足高丘,端望赵军形势。

赵军兵力不多,与自己所部相差无几,两万人左右。再联想到这两日不断传回的消息,想必这支赵军应该就是攻占阳翟的赵军了。

从阳翟一路南下,颖阳、汾丘、临颍、隐强、召陵、征羌.....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敌势如虹!

己军匆忙而来,救援大将军主力。而今,兵马未出汝南,便已遭遇南下之赵兵,军心动荡已经不可避免了。

先前,移驻汝阳,就已经有些军心不稳之状,更遑谈今日。

俞涉皱着眉头,望了会赵军营垒,又折身南觅,盯着那天地相接之处,神色转变不休。

赵军都是身经百战之辈,更兼乘大胜之势,而己军只有一万人堪称精锐,余者皆是新募壮勇。莫说行阵,连甲械都残缺不全,更无军纪、军心可言。

如何能战?

若困守汝阳,待到赵军主力抵达,一样逃脱不了被灭的下场。

可若不守汝阳,自此至平舆百里之间,无险可守,无形可依,赵军大可直抵平舆城下。

“回城!”

良久后,俞涉黑着脸,冲着身后亲卫招了下手,掉转马头,朝城内而去。

.......

于此同时,赵军主将赵睿,也在营内观看着舆图。

身旁的副将珪元进,也是在目不转睛的盯着舆图上的汝阳。

没错,汝阳!

汝南郡治平舆,就在汝阳南面百里之外,但比起重要性,楚国国都真的不如汝阳在他二人心中的重要性。

这里可是汝南袁氏的祖居之所,亦是宗祠、祖陵所在。

大成皇帝即便是称帝之后,也不过是将祖宗牌匾重新制了一份,放置于宗庙。逃到汝南平舆,亦未曾挪动祖宗牌位。

“呼,楚兵有两万之众,刺奸司和楚国朝廷那边传来的消息说,精锐只有五千到八千左右,其余的都是乌合之众。领军大将俞涉,也是岌岌无名之辈。若是阵战,怎么打都好打,可若是其坚守汝阳,如何是好?”

赵睿拧着眉头,看向珪元进。

珪元进摇了摇头说道:“赵兄慎重!依吾之见,这一战万万不能打。汝阳可是大王宗祖休眠之所,动了刀兵,少不得有些人会拿此事说道汝吾二人。”

“睿也知道这一点啊,不过观那俞涉的举动,显然是打算坚守汝阳了。”

“吾等还是报给大将军,由大将军定夺吧!”

珪元进提出了一个建议,这是最稳妥的法子,因为不用担心背黑锅。

赵睿沉默了下来,回过头来继续看着舆图。

良久思忖后,赵睿言道:“平舆那边有多少楚军布防?”

“两万四千余人,一万精锐,其余的都是新募壮勇,乌合之众罢了。”

“唉~看来诱敌而出是行不通了,两万四千多人驻守平舆,吾二人倾尽全力也打不下来。不过,拿下汝阳这等大功,睿不想就此放过啊!”

赵睿说完,再度聚集目光,紧紧盯着珪元进。

珪元进苦笑了下,谁想放弃,那可是替大王夺回祖地的泼天之功啊。这个看似于中原战局毫无益处的汝阳,在大王的心中,未必就比楚都平舆、齐都昌邑低,甚至有可能更高一层。

“要不派人进城,看看能否劝降俞涉?如今楚国大势已去,某不相信俞涉还想着给大成皇帝尽忠!”

“某亦是此想。不过,派谁去很关键,元进兄心中可有人选?”

“那还用说,当然是让蒋延那小子去啊!其父乃陛下最信重的家将,都是袁氏家臣,多少能跟俞涉套些关系。”

“蒋兄派延儿来军中历练,某担心俞涉会有别举。再说,延儿年纪尚轻,经事不多,若有个好歹,吾二人也没法跟蒋兄交代啊!”

赵睿说完。

珪元进就带着异样的目光瞥了眼赵睿,思索了片刻后,言道:“这样,某和延儿一起去。珪某再不济,也是军中大将,说话也有些份量。”

“嗯~也好。那俞涉若降,大可许他一个中郎将的位置。若其不愿降,也可劝他率部离开汝阳。日后吾大赵覆灭楚国之际,也能保其性命及妻小宗族。总之,只要他肯让出汝阳,条件不过份的话,都可以答应!”

“放心吧赵兄,这点某明白。不过,事若有成,这功劳......”

“元进舍身犯险,睿自当如实报予大将军。”

“好,那某稍后寻蒋延来,明日入城。”

“有劳珪兄了!”

——————————————————————

次日一早。

珪元进领着蒋延,以及十几名亲骑,便出了大营,直奔汝阳城下。

即近城下,行伍中便有一骑,快马轻出。

“吾家安远将军及偏将军至此,特来拜见俞将军,还请城上弟兄,通秉一声。”

亲骑语气可以说很是亲和,更抬了下双臂,示意自己并未佩戴刀刃弓矢。

门楼上的楚军将士,纷纷夺目于侧。

只见俞涉此时,正倚女墙而驻,看着下面的赵国骑兵。

果然,自己猜的没错,赵将不敢在汝阳一带大动刀兵。

“让他们进来吧!”

“诺!”

“吾家将军有令,请诸位登城门楼。”

“多谢!”

城下亲骑拱手一应,策马回身。

稍后,珪元进与蒋延,便率余骑至下,入城。于楚兵引领,登上汝阳西城门楼殿上。

一入殿。

珪元进和蒋延便扫了眼殿内状况。

蒋延不禁皱起眉头,手掌不知不觉的就抬到腰间,但忽然又想起来时未曾佩剑,不由更加紧张了些。

珪元进倒是无所谓,几十名将校、军吏而已,又不是大成皇帝至此,有何惧之。

目光转向殿中正首之人,俞涉。

俞涉?

真的无甚名气。

“在下赵安远将军珪元进,见过俞将军!”

“在下蒋延,见过俞将军!”

蒋延亦是致礼见之,罢后,又紧张的注视着殿内众人。

“说吧,来这何事?”

俞涉直接点明主题。

珪元进眉头微跳了下,笑言道:“俞将军,汝阳之要,汝吾皆心知肚明。不论是吾家大王,还是大成皇帝,只怕都不希望汝阳为兵祸所结。故而,某亲自入城,希望俞将军及诸君,弃暗投明,共图大业。赵王宅心仁厚,绝不计较诸君前事,另勋之与功。不知,俞将军及诸位....”

说完,珪元进目光一一掠过殿内众人。

楚军将校无一所动,因为他们的主将赵睿,还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

“降若何?不降又若何?”

俞涉眯起眼睛,看着珪元进,问及一句。

珪元进亦回道:“携汝阳顺之大势,乃大功一件。俞将军,必然为大王欣赏,倚为重用。其余诸君,亦是如此,皆有功勋。若不降,珪某亦别无他法,唯静待颜大将军主力抵达,困汝阳如困洛阳,将军能支撑几何?”

“不说一年半载,三五月是不成问题,无须珪兄担忧。”

“是吗?那不知平舆如何是好啊?吾大赵颜大将军已经灭了刘勋,楚国已是将死之虫。将军骁果勇毅,当弃沟渠,向于日月啊。”

“平舆尚有大军五万,君何以以平舆迫吾?”

“五万?”

听着俞涉倔强的话语,珪元进不由嗤笑一声,而后言道:“雍氏城有卒几何?战力比之平舆的那些乌合之众又如何?雍氏城尚不能守半月,何言平舆哉!”

话至于此,俞涉也不由面色一僵。

这便是大将军刘勋败亡的最大隐患,国朝不仅损失了九成的精锐部队,还使得所有人以至于对守城没有什么信心。

六万大军于雍氏城坚守待援,旬日即覆,这让其余那些缺兵少将的城邑,情何以堪?

俞涉不说话,殿内的将校就更不敢说话了。

虽说他们的心思早就有了意动,但军权仍牢牢把握在俞涉手中。

“将军且先回吧,待本将思虑几日!”

俞涉没了后话相辨,于是便下了逐客令。

珪元进也不在乎,躬礼退走。

毕竟这只是自己和俞涉的第一次接触,俞涉要是当场降了,那自己还得怀疑是不是有诈呢。不过,有一便有二,看的出来,俞涉并非如刘勋那般,死忠于大成皇帝。

反正,现在心急的不是他们,而是身在平舆的大成皇帝,以及楚国诸臣。

.......

没错,袁术现在已经没了任何头绪,去思考国政军略了。

也没什么好思考了!

大将军刘勋败死,诸将或战死沙场,或归降赵军。

比起前一任的大将军张勋来,刘勋败亡引起的连锁反应更加恶劣。

因为,大楚自退守颖川、南阳以南后,能调动的精锐部队,都在刘勋手上了。长社大败,太尉战死,死军近万。雍氏城大败,大将军败死,全军覆没。

眼下,除了已经移驻汝阳的俞涉所部外,整个楚国的兵力就只剩下五万余人,都是些乌合之众。

两万四千守卫国都平舆,两万人驻扎在南阳郡,五千余人驻扎在江夏。

这就是大楚~

从曾经的带甲三十万,谷积如山.....

太快了!

赵军要不了多久,就会直接杀到平舆城外。

仅靠这两万四千余乌合之众,能守得住平舆?

更遑论城内还有数不清,日思夜想投靠袁绍小儿的贼子!

“陛下,司徒觐见!”

宦官入殿禀之,袁术抬起头,挥了挥手,示意让杨弘入殿。

三五息后。

杨弘便阔步走入殿内,来到袁术身前。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万年?”

袁术轻呵一声,摇头叹息道:“悔不从司徒之语,以致今日之残破困局啊!”

“陛下!”

杨弘眉头一皱,看着失意落魄的大成皇帝,心下亦是暗叹了些许,遂言道:“陛下,当速速移驾南阳,平舆不足守也!”

“还要逃吗?朕这皇帝,莫非要为天下道之逃跑皇帝乎?”

袁术嗤笑一声,对于再度迁都,已经没了丝毫意向。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

自己是谁,是汝南袁氏的嫡子,是楚国大成皇帝。

即便是失败,也要保持败者的尊严!

再逃,那就真的给列祖列宗丢脸了!

“杨卿,带着汝信得过的人,护送太子去南阳吧。太子年幼,日后还需杨卿多多教诲!”

袁术愕然一语。

杨弘愣了片刻,有点不敢相信,这是陛下....

要托孤吗?

“砰!”

杨弘应声跪伏于地,慷慨而言:“陛下,臣本一了了家臣,武略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文采难以扶大厦之将倾,得陛下厚爱,倚之公位,恩霖所降,万死难报。臣不求荣华富贵,只愿与吾大成皇帝,同葬帝都!”

袁术注视着杨弘,苦笑了几声,无奈言道:“卿之忠耿,朕唯汝能托付之。朕与赵王,同出一脉,但彼覆吾社稷,朕又岂能许后人与之合哉?”

“杨卿,带着耀儿去南阳吧。若能守之,则倚荆州守之。若不能守之,便去大江之南,隐姓埋名吧。术之一脉,势不事赵事!”

“陛下~啊!”

“去南阳,吾大楚或能有反戈一击之希冀。今赵几覆吾社稷,关中之周,必然出兵相向,退至南阳,结荆州之众,伺时反击,定能收复诸土!”

“来不及了!怎么,非要逼朕下诏明喻吗?”

“这.....”

“去,莫要让那些宵小之徒得到消息,否则朕恐子嗣难存!”

“陛下,臣领旨!”

杨弘深深叩首,大拜。

.....

当夜。

杨弘领司徒府忠心耿耿的十余要员,及楚皇太子袁耀,及太子府诸亲腹,自平舆西门出,直奔吴房。

欲经中阳山,进入南阳郡内,而后图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