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94章 楚亡社稷

天下末年 第1094章 楚亡社稷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弘农城外的周帝御营。

帝帐之内,高诚与郭嘉、贾诩几人,也正就刚传来的消息,推演着战局的走势。

“颜良十几万人马,直奔平舆,现在估计平舆都应该拿下来了。楚国,最多也就在南阳、江夏一带,依靠荆州苟安残喘,于大局无关矣。”

调查司的消息,还算灵通,从汝南将消息传到弘农,速度非常快了。郭嘉手指着平舆以南的区域,凛着眼眸,说了一句。

高诚亦言道:“唉~十万大军,一战覆灭,楚国算是退出这天下棋局了,就是不知道颜良是否贪婪,分兵取了南阳和江夏。”

“当不会。颜良好歹也是河北名将,眼光不会如此短见。楚国兵力尽折,些许残兵败将,无法威胁他颜良的后路。所以,颜良应该还是将主力放在攻打徐州的重心之上。”

郭嘉回了句。

“对了奉孝,现在齐国在徐州的布置如何?徐州下邳陈氏,可是非同小可啊。尤其是陈瑀尚且在楚国朝堂,一旦他投靠赵国,徐州只怕会被颜良轻易下之。”

高诚拧着眉头,注视着郭嘉。

“陛下,这一点不好猜测。陈瑀虽然威望不小,下邳陈氏在徐州也是一家独大,但也不是说陈瑀降了陈氏也会降了。陈珪,也是徐州宿望,他会支持谁也说不准。”

“这么说来,陈珪还有些看好齐王?”

“根据徐州那边的消息,陈珪长子陈登被曹操任命为徐州别驾,夏侯惇之副。而曹豹、糜竺等人,悉数去了昌邑。显然,齐王许了陈珪不少好处。”

.....

“徐州那边先不管了!”

与郭嘉说了几句后,高诚就不欲在徐州的问题上纠扯太多。毕竟徐州太远了,即便是有什么变动,大周也难以插手。

而后看向贾诩,问道:“阎相那边怎么样了,需要的民夫都准备充足了吗?”

“目前已经征召了二十万民夫,负责河东战场。而洛阳一带所需的二十万民夫,还没有征召完毕。”

贾诩深吐了一口气,又说道:“不过,农忙时间,长安也运送了不少粮秣辎重。宜阳屯积有八十万石军粮,前线诸营也有近百万石,足够支撑文良那边三月之用。骤时,想必阎相也能将民夫征召完毕了。”

“现在开战,尚且为时过早,赵王和齐王还没有真正的开打呢。最好先等等齐王攻黎阳后续,再言开战不迟。”

郭嘉话音落下,高诚和贾诩都将目光转向其。

“奉孝,难道有什么蹊跷之处?”

“陛下,臣只是感觉,赵国君臣对吾等的防范,有些小了。事出反常,必为妖啊!”

“赵国在并州有五万余众设防,于洛阳仅有两万众,于河内亦有两万众。依坚城关隘作防,也算不少了。”

贾诩眯起眼睛,也说了句。

郭嘉不自禁的点点头,没错,近十万兵马防范己军,的确不少,可让人出乎意料的地方,依旧存在啊。

“前几日,从冀州刚刚抵达的三万赵军,悉数东去。赵王莫非以为两万人守洛阳,当真能挡住车骑将军?”

话语既出。

高诚也沉下一气,皱起眉头,看向案前的舆图,言道:“这三万兵马的动向,的确有些让人难以摸索。依常理而言,齐王攻黎阳,这么明显的分兵之计,田丰、沮授不会看不出来。既如此,前线七万余赵军也足够维持局面,静候颜良大军捷报,对这三万兵力的需求并不大。”

“会不会是疑兵之计!若是吾等不出兵,等颜良拿下徐州,齐国局面就崩盘了。到那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贾诩也同样皱着眉头,提出意见。若是他们真被这三万兵马的莫名动向给诈唬住,让赵军争取了更多时间,大周坐收渔翁之利可就成了隔岸观火,乃至于引火烧身了。

郭嘉长叹一声,说道:“臣担心的是颜良会不会分兵,经轩辕入洛。如今齐国主力被文丑拖住,整个徐州都无多少兵马,颜良很有可能会派兵回守洛阳。毕竟,赵国君臣不可能不明白,真正阻碍他们一统中原的大敌,是吾大周。”

郭嘉说完,高诚就陷入了沉思。

其之所言,众人早就有所猜想,不是有可能,是肯定会。但这并不影响打不打的问题,因为这就是赵军的优势,倾国之兵甚众。

“奉孝,文和,且来看。如今,赵国已是青州、兖州、豫州三处战场,其众多分。虽说现在真正交战的只有豫州战场,但赵军已经陷入了多面作战的不利局面。这种状况,对于吾大周来说,已是良机。若并州和洛阳大战一起,那么齐王势必也会配合吾等打响兖州战场。如此,即便青州那边打不起来,赵军也是要同时面对五处战场。朕是没打过这种多处开战的仗,可也看不出赵军还有何优势可言。”

“陛下,吾等能看出赵军已陷入多面开战的不利局面,那田丰和沮授,也必然有应对之策。”

“奉孝,不必再多言了。大战一起,那就是见招拆招了。再拖下去,朕也不知道曹孟德还能不能撑下去。”

“不错,自大战开启以来,齐国的秋收就已经误了。拖延的越久,齐军的粮秣就越短缺。这场大战,还不知道要打多久呢。万一齐国撑不住了,吾等也不好办了啊!”

贾诩怀着一份担忧说道。

想要坐收渔翁之利,的确需要一个好的时机来下场。但当对面不给机会,局势紧迫之时,就必须要自己找机会了。

否则坐收渔翁之利就玩成了作壁上观了。

“传令文良、文师,立即开始按照战略部署进攻。再传讯阎相,辎重粮秣,朕尽托于其。明日,御营迁至新安。”

“诺!”

——————————————————

五日之间,高诚便已来到新安县城。

同时,刚得到诏令的徐荣,亦指挥帐下近十万之兵,出谷城、河南、伊阙等营垒,前压威逼洛阳。

洛阳城内的赵军守将王匡,当即派遣信骑,飞马传报荥阳。

而此时此刻,荥阳大营内,正不断的等待着淳于琼的消息。

吕威璜、何茂引颜良留下的三万之众,正在攻打延津。淳于琼率领三万文丑部下,以及新至的三万赵军,已经会师,直奔白马。

赵车骑将军文丑,更是率余众两万人,明目张胆的移营陈留北城,封锁城内齐军北上的道路。

这一举动,当真是胆大妄为,视城内曹仁及六万齐军,如同无物。

当然,曹仁也不敢去掳文丑的虎须。

自己帐下的部曲,什么实力再清楚不过了。守城也许还堪一用,出城作战,这群乌合之众也就是给赵军送菜罢了。

此外,赵军已经中了大王之计。自己只需要好好守住陈留城即可,陈留不失,昌邑就安然无恙。

与此同时,自汝南北上的三万余精骑,也抵达阳翟。正欲籍此继续北行,通过轩辕关入洛时,早早等候的赵王使臣,带来了赵王最新的命令。

程奂率本部精骑万余人,折道长社,直奔酸枣,赶往白马战场。

李傕带领余下兵马,继续前行,往轩辕关而去。

而平舆县城,却已经沦陷了。

在与城内楚国诸朝臣商议了两三日后,平舆城内守将桥蕤打开城门,放赵军入城。诸府寺官吏掾属,皆夹道相迎。

唯一没有投降的地方,就是城内的郡守府。

汝南太守孙香,及十余名楚国将校,带着寥寥千人,坚守在郡守府内,保护着大成皇帝。

颜良也没有着急让赵军将士进攻郡守府,只是命人前往劝降。只要大成皇帝去尊位,奉上玺印归赵,不仅可以保全性命,更不失荣华富贵。

可惜,这种劝降,对于袁术而言,就是最大的侮辱。

去尊位,奉玺印归赵?

....

当夜,赵军强攻郡守府。

杀声萧瑟,遍传平舆全城。

明月高悬之际,小小的郡守府就已经被赵军攻陷。

次日,天色放亮,晨曦照耀时。

城内就传起了大成皇帝**而崩的消息,不仅是城内百姓,便是那些投降的楚国朝臣,也莫名多了几分伤感。

那毕竟是敬告天地,立郊成庙的大楚大成皇帝啊!

当日,颜良命人持所获大成皇帝天子六玺,及虎符、节杖、斧钺,楚国藉册、起居注等书,悉数送往荥阳。

并收敛大成皇帝遗体,打铸梓宫,后发往荥阳。

又以降臣刘普暂任汝南太守,发布告安民,传檄各地,汝南余县,望风而降。

进入南阳郡内的孟岱等人,也是一路直行,所过之处,皆奉缮食壶浆,迎纳赵军,宛城亦是如此。

进驻宛城后,虽说赵军已经没有继续南下,攻城略地的想法。但其南棘阳、新野,其西穰县、顺阳,其东复阳、随县,其北鲁阳、雉县等地,或遣人请降,或更旗易帜,图保安存。

至于早就出逃的杨弘和袁耀等人,更是无法挽住这已经崩溃的局势,只得继续南逃,直入荆州,求救于汉寿王刘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