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110章 退兵

天下末年 第1110章 退兵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当日,长安内城,带起了一丝波澜。

身在长安的大周权贵,可谓是耳目贯通。早上未央宫驳回奏疏至中枢府令,午后内城官佐几乎尽为知之。

大战期间,太子殿下突然将阎令相的奏疏,直咧咧的驳回至中枢府,完全是没有一下一丝的颜面。不论原因如何,这般行事总归会引起许多人的遐想。

经历了一日一夜的发酵后,次日朝会,阎象执版请罪,太子代陛下遂罚令相三万钱。

处罚很轻,对于一国之相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但对于在朝的官员而言,却犹似晴天霹雳,阴霾遮目。

太子年纪轻幼,陛下出行,由其监国,名义上拥有着监领国政的权利。但阎相可是从龙老臣,而且执掌国政有十余载。这么多年下来,陛下都没有处罚过阎象,甚至都不会有丝毫慢怠,与其亦君臣亦师友。

偏偏在今日,太子殿下做出了此般事

有的人看的清,有的看不清,也有的人不打算看清什么.....

朝会过后。

中枢府便下达关于左冯诩的逃役处置布告,逃役者十余人,悉枭首示众,择其户亲属一人,代服刑役三载。其户五服之内所有亲友,三年内不得参与科举。

嗯?

处置的结果,依然让高龑很是不满。

大周律内,根本就没有限制罪户参加科举这么一说。

不过,阎相也低过头了,自己已经威风了一把。若再揪着不放,恐怕就会适得其反了。

然而,阎象可未打算放过太子殿下。

傍晚时分,尚书令钟繇带着一封奏疏来到了太子宫,见到了高龑。

所谓的太子宫,其实就是未央宫内的一处小宫殿。整个太子宫,也不过三间宫殿,外加一个花园罢了。

太子宫主殿,名曰承嗣殿。

陛下亲自赐殿名牌匾,寓意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这些都无所谓,太子殿下自幼聪颖,以前虽多有顽劣,但监国以来,心性愈加沉稳,心智每每渐增。由其继承社稷,自己毫无意见,相信诸多大臣也都不会有意见。

毕竟,陛下就这一根苗,大家也没得选啊。

莫说以前,就算是现在太子依旧顽劣,依旧摆烂,他们也得给扶正喽。

主殿内的布置,很是简单。桌案屏风油灯,再无别物。

转入殿后,正是太子休憩的地方。

依旧是简素的装扮!

没有那些奢华之设,靡心之音。其间布置的物什,也就比大殿多了两样,床榻和书架....

生性不喜豪奢,无疑又是太子殿下的加分项!

“臣见过太子殿下!”

“钟相不必多礼,孤未远迎,还望见谅!”

听到太子的话,钟繇不禁瞥了眼太子身前桌案上摆放的奏疏,微微一笑,回道:“殿下,些许繁琐,不必事事亲为。当今之际,还需以学业为重。”

“嗯?”

高龑看着钟繇,感觉莫名其妙。

于是,言道:“钟相不必担心,孤日夜亦有习读典故,万不会荒废学业。只是不知钟相深夜请见于孤,可是有何要事?”

“无甚要事,令相托臣来教习殿下研习书法。”

“啊.....哈哈”

高龑干笑了两声,有点尴尬。

自己那字迹,不说也罢。

“那便劳烦钟相了,钟相请!”

高龑谢了一礼,而后折身准备收拾桌案,好向钟繇研习书法。听父皇说,整个大周能在书法上与钟相并论者,唯有武威张芝张伯英。可惜,张伯英在自己好小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至于其弟张昶,虽类其字,可造诣上根本比不过钟相。

“殿下不必心急,书法一学,最重心沉气定。今夜,殿下好生休息,明日臣再来觐见殿下。”

钟繇微躬言道。

说完,口齿一囔,又言道:“另外,令相还有一言,托臣传于殿下。”

“不知阎相有何教导?”

“御史及调查司往益州已久,不日必将传回消息。彼时,还需殿下亲自下令,尽诛贪腐之人,以显威赫!”

“这....孤年纪尚幼,且父皇有言,此般要务,皆由阎相作主即可,不必经由于孤。”

高龑一时间摸不清阎象的打算,于是假言与之。

钟繇目光盯着高龑,摇着头说道:“殿下,有些事情该面对的时候,不宜避之。逃役一事,殿下已显仁德。然为兆民之心,怀仁而乏威,亦非善事!此际,正当趁势为之,使威严不止!”

听了钟繇所言,高龑微微颔首,迟疑了片刻后,这才言道:“也好,钟相所言,孤谨记之。”

“那,臣便不打扰殿下休憩了,臣告退!”

“钟繇慢走!”

.....

待到钟繇离去,高龑坐回案前,凝视着已经关闭上的殿门,久久不语。

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阎相在朝中的地位,父皇尚且敬重几分,自己一束发小儿却是拿其立威

等父皇回来,自己肯定少不了一顿批。

现在,阎相又想要让自己处置贪官污吏,到时候肯定要杀不少益州的官吏。以后,自己会不会失去益州官员的支持,尤其是大将军的支持。

大将军,可也是益州人啊!

小脑瓜在那里胡思乱想,却殊不知自己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

崤山绵延,大河奔腾,月头高照,玄关锁要。

函谷关头。

徐荣等人正与周瑜叙别,大军主力今日刚刚撤到函谷关一带,随即便开始过关向西而去。

说是战略行进,但谁都明白这就是撤退。

陛下命人传来旨令,并没有出乎他们的意料。

攻打洛阳城,并非良策,甚至可以说是下下之策。即便有高达百余座的攻城重器在,大军依然没有太大胜算。

两万赵军精骑的威胁,远胜于城内的两万赵兵。而他们,只能凑出区区两千六百余骑,纵是算上骁骑校和羽林骑,也不过六七千骑罢了。更何况,陛下压根就没有将这两支精锐骑兵派给他们的打算。因为,两支精骑是唯一能够迅速支援河东的精锐部队。

伫立关头,眺望着延绵数里的火光,徐荣不由感叹:“三次了,老夫从洛阳退了三次兵了。每每望城感怀,却又无能为力唉!”

身侧周瑜,看着连声叹气的徐荣,倒也颇有些理解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将军的心情。毕竟,曾经的他可是威名盖世,号称天下名将,却在洛阳城下接连折戟。

换成自己的话,只怕早就怒火攻心了。

“车骑,大战还未结束,此番胜败尤未可知。待来日,也许洛阳可踏马下之。”

周瑜思量了几息,只得劝慰一句。

徐荣摇了摇头,说道:“以退为进,说是上策,其实也不过是无奈之举。此计,能否发挥出效果,还是得要看吾等的了。打的好了,自然不在话下。打不好,以退为进就成了退保家国了。”

“有车骑在,吾等必能大胜赵军。那颜良文丑,有何战绩,何德何能与车骑并列天下名将。”

贾逵却是心气激昂,带着坚定的语气,一边给徐荣他们打气,一边也给自己打打气。

“不错,粱道所言正是。车骑南征北战数十载,大小战何以百计,颜良文丑不过徒有虚名。若非田丰老贼耍了诡计,让祭酒参军他们一时失算,正面交锋,赵军何以胜吾。现今,锋芒尽露,雕虫小计尽显赤日之下,再行交锋,吾大周必胜!”

场中另外一员老将第五儁,亦是出言说道。

退兵,对于军心的影响非常大。此时,仅是看看主将徐荣都有些灰心丧气的神态,就知道下面的将士们,有多么糟心了。

“好了,第五将军的话都记住了吧,吾大周必胜!”

到了这个年纪的徐荣,什么不知道,方才的失意转瞬即逝,嘴角挂起笑意,冲着身旁的几员大将言道。

随后,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叮嘱道:“公瑾,稍后吾等便要往武关去了。整个河洛地区,只剩下汝第八军。算上三关守军,也不过两万两千余人。军中的聚集的骑兵吾交给汝,伊阙实在不行可以放弃,但函谷陆浑万万不能有失,明白吗?”

闻言,周瑜不自禁的挺起胸膛,注视着徐荣的眼睛,点头言道:“末将定不负陛下与车骑厚望!”

“第五兄,后军就由汝多多照看,某先带粱道他们,追赶前军。”

“车骑且先行一步,末将随后便至。”

“公瑾,小心行事。”

“车骑放心,瑜不敢大意。”

“粱道叔威,号令中军,出发。”

“诺!”

很快,随着车骑将军大纛下了关头,浩浩荡荡的中军诸部,亦随即护持而出。

宛若火龙的队伍,彷佛如同贪吃蛇一般,不断的增长着自己的身躯,在崤山北道之间,蜿蜒蔓延。

依旧留在城头上的周瑜和第五儁二人,仍目不转睛的注视着退往关中的大军。

“老将军,后军人数可不少呀。再算上民夫以及粮秣的重新调度,徒耗国力啊!”

没了这么多人在,周瑜也能将藏在心底的话说出来了。

“唉”

第五儁长叹一声,言道:“没办法吧,先手失算,就是如此。祭酒和参军,只怕还是小觑了赵国君臣。甚至,吾等军中骄傲自大,不把赵军放在眼里的也大有人在。”

“这一点倒不能说是坏事,毕竟眼下局势不利,骄傲自大的人在这个时候或许可以带动下将士们的心气,免得一落千丈。”

“公瑾看的倒是明白。”

第五儁笑了下,没多说。

周瑜继续说道:“嗨赵军在河洛一带的兵力还有八万步骑。老将军可否给晚辈支支招,伊阙无论如河还是不能丢啊。丢了伊阙,赵军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公瑾这一问,可算是难住老夫了。依老夫之见,赵军绝不会攻伊阙,倒是伊阙道,公瑾或许可以做些文章。”

“伊阙道吗?”

周瑜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自己并不是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理论上大有可行,可怎么付之实际,却是个难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