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170章 迁民之计

天下末年 第1170章 迁民之计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二月中旬。

南阳郡郡治宛城外,恢弘的周军大营,耸立在平坦大地之上。

营垒异常宽大,远远超过了徐荣帐下不到五万将士的规模,因为多了整整七万人的降兵。

七万军队的大规模投降,对于所有的周军将校而言,都是不可思议的怪事。毕竟,这可是足足七万人,比他们还要多出两万人呢。结果,却是丝毫不做抵抗,打开营门,打开宛城城门,迎接他们周军入城。

事后,徐荣了解了情况后,才知道其间缘由。赵将赵睿带着三万赵军,以及楚军中的高层将领,悉数跑了。七万降兵中,职位最高的不过是一个偏将,还是出身寒门的人,名叫邓恭,字君肃。

之所以对这个人印象很深,还是源自于七万大军,三四十名校尉,互不统属的情况下,邓恭硬是拧合在了一起。除去逃跑了数千士卒外,连在宛城的三万多楚地民夫,也都老老实实的向己军归降。

不管这邓恭用了什么法子,起码这份魄力,值得欣赏。

其次,便是其出身南阳新野邓氏旁族!

国朝中与邓恭有关系的人不多,毕竟出身荆州的重臣也就宋斌和蔡瑁等人了。但还有一人,却是与其颇有关联。

西海都督府内的副都督邓芝!

虽说自己从未与邓芝谋面,甚至连陛下至今都未曾见过他。但自己知道陛下对杨洪以及邓芝很是看重,或者说对西海很是看重。

杜伯候调到西海郡,在很多人眼中是贬嫡,只因那西海成立不久,乃荒凉苦蛮之所。可陛下什么时候,如此荒废大才?

杜伯候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说,此般大才调到西海,反倒是更加说明陛下对西海郡的看重。

由此而论,那杨洪以及邓芝,陛下绝对在时刻关注着。

“君肃,今日传汝来,有一要事相商!若君肃能办得到,老夫正缺了一位长史,可有兴趣一闻?”

厅室内,徐荣注视着邓恭,卖着关子。

邓恭长相并不出众,面色略显黝黑,身形也非宽大。但容貌间,却是给人一种敦厚、实诚的气息,让人不自禁的产生一种可以信任的感觉。

“车骑,卑职只不过是一降将,虽有献城之功,但车骑长史一职,不敢妄之。”

邓恭辗转回绝了徐荣的话,几日来自己能察觉到车骑对自己的欣赏,方才那番话显然也是打算白给自己添功。但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接!

徐车骑在周国的地位,显然不是一个车骑将军能够彰显,尤其是在大周军中。至于车骑长史缘何始终不置,自己不清楚,也不想去了解。因为,自己是一降将,突兀间成了车骑长史,必生祸端!

徐荣眨了下浑浊的老眸,很满意的注视着这个年轻人。不得了啊,思绪不乱,明白其间利弊,机变灵活,可塑之才!

“这倒是由不得汝了,能办此事的人,只怕也唯有汝最为合适。”

然而,做不做可轮不到他邓恭来决定。他可以婉拒自己的提拔,但却无法拒绝军令。

邓恭嘴角一苦,有点无奈,自己只想靠着献城之功,在周国混个将军就行,没必要非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吧!

“车骑将军,卑职才学疏浅,难当车骑长史一职啊!还请车骑,收回成命。”

邓恭只好应声作答,起码先把换个奖励,这火坑是真的不能跳。

徐荣轻嗯一声,沉索了片刻,言道:“车骑长史不做也行,那就做司马吧。反正,车骑将军府的掾属,都空着呢,总有君肃想要的!”

“.....”

邓恭嘴唇微张,有苦难言,遂改口道:“车骑还是先说说要卑职做甚吧,卑职能力不济,未必能足车骑之愿。”

“简单,将汝帐下那七万将士以及三万民夫的妻小,都带到南阳来。南阳地广,人口却少了甚多,总得迁些民户,以填南阳。”

徐荣将弘农御营的指令,与邓恭说道。

邓恭听完便皱起了眉头,回道:“车骑,这事不好办啊!故土难离,更兼春种在即,将士们的妻小未必会来南阳。其次,消息若是传开来,只怕军心也难安稳。毕竟,迁民填地,自古以来皆是死伤无计!”

“此番大战,时间虽持续不久,但豫州各郡几乎打烂了。虽说春耕在即,可旧粮都没了,他们想要熬到秋收,何其艰难。入南阳,别的不说,每人先发十石粮,八十亩地,不论老幼!”

徐荣心平气和的说完。

在旁边听着的邓恭,就已经怔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问道:“车骑,每个人八十亩地?老人、孩童也是如此?”

“嗯,当然,这是陛下亲自下的诏命。要不了几日,长安中枢府便会命人传来告示!”

徐荣带着丝丝笑意,倒不是国朝宽厚,而是没有特别优厚的条件,很难吸引豫州的百姓迁到南阳。故土难离,春耕在即,不只是邓恭清楚,陛下和群臣们也都清楚这一点。

其次,便是南阳的惨淡状况了。

南阳郡和汝南郡,是楚国的命根子,也是人口最多的郡。历年来,凡楚国有战,南阳及汝南必是兵员、民夫大征之所。可惜,楚国几乎逢战必败。连年下来,失去了众多劳壮力的南阳百姓,逃到荆州不少。

如今再加上士族吞并,避乱避战,跑荆州的人更多了。

谁让荆州和南阳,就隔了一条沔水。而且刘琦那厮也一直在收敛逃民,以补充荆南四郡的人口。

到现在,全南阳细数一遍,估摸着连五十万口都未必有。黄巾之乱后,南阳可是还足足有着近一百八十万口,比尽迁河洛之民的河东还要多。

七万降军中,出身豫州的足有近五万。除去那些孤身一人的汉子外,起码还有四万五千户以上,那就是二十万口。

二十万口满足不了自己的胃口,既然要干,当然要干把大的。豫州之民,能迁到南阳多少,就迁多少。南阳满了,还有关中、凉州,甚至并州,都可以填。

削弱中原的人口的同时,增加大周的人口,何乐而不为!

也许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供应迁民的粮食了!

“车骑,外来之民尚且如此,那南阳本地之民呢?”

“除了那十石口粮外,其余依旧是每人八十亩地,多者除,少者增!君肃,汝家在新野,算上妻儿,没超标吧?”

徐荣疑惑的问向邓恭,免得整顿整到自己人身上喽。

“没有没有,卑职家门没落,虽然跟新野邓氏有些牵连,但家里细数来也就一百二十亩而已。吾和婆娘一人五十亩,艾儿二十亩。”

邓恭干笑几下,诉说着自己的苦衷。

徐荣听完有些皱眉,再问道:“那其余邓氏旁支呢?”

“都差不多,楚国还在的时候,订的是壮年八十亩,壮妇六十亩,老人、孩童二十亩。但到了下面,就变了许多。再加上族里的规矩,就剩这么点地了。其余人也都差不多,甚至那些黔首们更惨,可能一户还不到八十亩。”

邓恭每说一句,徐荣的眉头便紧凑几分,最终不由感慨道:“楚亡社稷,正天命也。当真成也士族,败也士族啊!”

“车骑这话倒是在理,士族吞并百姓良田,风调雨顺的时候百姓们还能填饱肚子。可一旦出了灾祸,生了战事,再加上横征暴敛,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故而,楚军几乎逢战必败!恭能收揽这几万兵卒,也皆出自于此。将士们都说陛下对百姓仁厚,今日一观,果非传言!”

“放心的告诉将士们,不论男女老幼,汝吾大周,每人八十亩地。若是来南阳、关中,每人再发十石粮。若是去凉州、并州、益州,地亩不变,每人三十石粮,足以保证他们安置妥当前不会饿着。如果去西海,则是一人一百亩,外加三百亩牧场,口粮另计。”

看着神情有些激动的邓恭,徐荣也狠下心来,大肆许言。

“这....陛下不是说只有南阳吗?”

“哼,汝邓君肃拉来多少百姓,大周也供应的起。南阳地不够,还有关中、凉州、并州,西海苦寒但待遇更丰。另外,告诉汝帐下的校尉,都使些气力,虽说暂时的封赏不会太好。但战事一停,陛下要巡南阳,明白吗?”

“陛下巡南阳?”

邓恭愣了下,随即回过神来,拜言道:“车骑放心,卑职定好生叮嘱诸校,全力以赴!”

“大周调查司遍布天下,汝等的功劳陛下比谁都清楚。对了,切莫忘了,国朝法度森严,不要胡来,自毁前程。”

“多谢车骑教诲,卑职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