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173章 荆吴

天下末年 第1173章 荆吴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几天下来,自御帐斥责杨彪过后,高诚心情就没有好过。

杨彪的提议,显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决定。而越是往后面猜测,就越感觉可怕。

军方愿意迁徙百姓,是因为可以获得功劳,可以在自己计划巡视南阳中,有份好的作业上交。如果抛去这些利益,只考虑统一天下的大战略,军方不出意外也会更乐意拿这些灾民,拖垮曹操。

但自己属实是没想到,政方也不愿意接收这些百姓。更可能的原因,应该还是在徐荣的那封信书上吧。

那些士族,是在担心来自豫州的士族,会争夺他们利益。

豫州,不仅仅只有一个袁氏,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士族,数不胜数。

如今国朝大臣中,出身豫州的有钟繇、郭嘉、阎象他们。阎象是中枢令,位高权重,但阎象妻小至今未寻到,也就影响不了关中士族更多的利益。而郭嘉一直是军师祭酒,虽说掌握着调查司,但那些关中士族知道他们参与不进去,也知道郭嘉在各项政令的影响没那么大。至于钟繇,尚书令的职位应该是关中士族最想要的位置了。

但他们撼动不得!

不过,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

阎象在回书中的言词,显然是难当众口。而关中士族推出杨彪来,有试探自己态度的味道。也许,还有着对皇权撼动的尝试。

可以预见,如果这一次自己向他们妥协了,后面他们就能够做的更多了。

看来,得趁着这次机会,给他们一个实实在在的打压了。而不能再像往常一般,做什么利益置换了,免得他们再心生侥幸。

三月过的很快.....

当颜良败亡的消息传到弘农御营时,刚好迎来四月。

同时,出使邺城的使者,也带着修订的停战约书,回到御营。

好消息,总归会让人心情回暖。

周、赵停战,是对于这场争夺中原战争的结束。

这一仗从去年八月份开始,到今年四月份,只有八个月的时间,但对于所有参战势力而言,都有着难言之苦。

也许比起以前的战争时间短的很,可规模却是远远超过以往,而消耗更是不计其数。

主战场豫州已经被打烂了,根据徐荣传来的消息,大量的流民开始往南阳、颍川而来。进入豫州迁民的军队已经退回平舆和宛城了,现在不需要他们去主动迁民。

齐国上下忙的不可开交,好在彭城战事结束,军队很快就会驻扎地方,可以维持豫州各郡的局势。但乱民已起,粮食匮乏的齐国,想要赈灾救民,没那么容易。

次战场并州,赵国大将淳于琼已经率领主力部队,撤回冀州。而张郃、高览等人则是退往上党,晋阳城内仅留下了数千赵军,准备后续的交接事宜。

太原郡的百姓,也随着赵军中的太原人士退往上党,减少至二十万口。至于雁门郡,周国使节已经去见郭蕴了。

河洛一带,自打赵军烧了敖仓之后,齐军便退回了汜水关及其以东地区。显然,齐国上下知道他们无力与周国争夺洛阳。

而今,洛阳城内的五万余赵军,也多是归心似箭,想要早日回到故土。

昌邑一战,对赵军而言,主力的损折并算不上什么。真正伤到的是三军士气、心气!

从邺城归来的使者口中得知,赵王虽极力恢复邺城一带的军心士气,但至今邺城南赵军大营,依旧宛若死灰。甚至,邺城内的守军也受到败军影响,气色低迷。

对于赵国而言,短时间内想要将军心恢复到平常状态,已是不可能了。

倒是吴国那边,突生变化.......

御帐众人退去后,高诚与郭嘉席案对坐。

“奉孝,文和已经去了洛阳,准备交接之宜。现在朕身边,能出主意的就剩汝了。可今日小议,汝却一言不发,是为何故?”

高诚看着郭嘉,心中有些担心。

“陛下认为曜卿所言如何?”

郭嘉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反而问向高诚。

高诚眉头一凛,沉索了片刻后,言道:“非善。孙策突然遣兵攻打豫章,不是个好苗头。曜卿显然对孙策不甚了解,才会劝朕陈兵荆北,胁迫荆襄。”

“不错。刘琦若顾豫章,则吾等顺势取襄樊。刘琦若顾襄樊,则吴军胜算倍增。荆南一乱,国朝取荆北轻而易举。想法很好,也有很大的可行之处。但,吴国已然有了淮南三郡,再取荆南四郡的话,就是另外一番状况了。”

郭嘉面色看起来有些肃穆,心中已经明白了吴国的打算。无非是划江治南,积蓄实力,静待中原再战,伺机北上。

“吴王雄心不减啊!”

高诚眨巴了下眼,没有任何的惊讶。吴王若是就此服大势的话,那他就不叫孙策了。

郭嘉点了点头,目光凝视着自家陛下的面庞。

大周并非没有后制之策,姻亲之联能给大周带来莫大的政治利益,同样也让吴国至今安然无恙,甚至又壮大了些许。

“还是不能动孙策啊,吴国现在能镇的住场子的也只有孙策了。其余人,只怕连维持吴国境内稳定都做不到,有弊无利!”

高诚思考了几息,还是与郭嘉说道。

郭嘉摇了摇头,言道:“坐视吴王拿下豫章,亦不可取。眼下南阳虽说只有车骑三军兵力,但那七万降军也是实打实的军队。更兼第五老将军拿下江夏,刘琦的压力非常大,必然会调重兵防犯吾军。豫章,刘琦很可能就给了吴王,以此来充作结盟的条件。荆州使者,入吴的时间也有数日了。”

说到这里,高诚也不禁纠结起来。

孙策野心肯定是有,战略眼光也看的远。如果刘琦放弃豫章,孙策未必不会暂时与荆州结盟。到时候,难受的就是大周了。

至于说他老弟孙权和妹子尚香,呵呵.....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更何况,全天下都知道尚香已经是大周太子妃了,只是还没过门。而且太子妃入周数载,亦无品行或缺之处,自己也不可能因此废了啊。

孙权一个质子,杀了也只会损失自己的名誉。

说到底,这孙策知道自己不会杀了孙权,也不会废了孙尚香,有恃无恐罢了。

“奉孝打算怎么办?”

“陛下,臣以为不如果决些。孙策之子虽然年幼,但正因其年幼,方更依赖吾大周。且第五老将军既然已经拿下江夏,与江北近在咫尺,未必不能助孙绍稳定江东。”

“唉~孙伯符舞勺之年便随其父从于军伍,舞象之际力拒荆表,破敌众,杀贼虏,威名初扬。而至弱冠,已是横扫江东,割地称王。忆想当年,朕弱冠之际,尚无寸土。观其勇锐胆略,天下谁人何堪!”

“吴王勇则勇矣,然轻而无备,行止果燥。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