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184章 点个名批评下

天下末年 第1184章 点个名批评下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宛城郡府内,孙香引郡府官要,居于下案。

高诚一边看着郡府所录典籍,时不时询问下身侧伫足的盖勋。

也许当着政方官要的面,如此行事并不妥当,但这一路来所见所闻,容不得自己再顾及那些地方官员的颜面了。自己就是要告诉南阳各地的官吏,别搞些小动作耽误时间。

“文阳,育阳县的呈文,怎么一回事?”

将灾民聚集的各县呈文阅过一遍后,高诚挑出了问题最大的一封,目光看向孙香。

孙香怔了下,不明所以,执礼言道:“回陛下,不知育阳出了何变故?”

听到孙香所问,高诚不由转目看向盖勋。

事关大计,盖勋来南阳前自己就叮嘱过了,调查司探查到的所有问题,都要与南阳主官知会一声,由南阳地方主官责权处理。

怎么回事?看样子,孙香根本不知情。

“陛下,孙府君至南阳不过半月,臣先前皆报徐车骑处理。”

“徐荣没处理这件事吗?”

“派人查了,不过牵连有些大,车骑将这件事压下去了,打算等待陛下至,再酌情处理。谁知,汝南那边又出了大事!”

盖顺话说完,高诚就明白,这不是件好处理的事情。尤其是连徐荣都一时下不了决定,显然也只有自己能办了。

“既然如此,那便详细说说。文阳,汝也听一听,再出现此番事宜,一律依朕今日之决。”

“诺!”

“臣明白。”

“关于此事,调查司已经查的清清楚楚了,亦或着说那些人根本没作掩饰,光明正大的假名行事。育阳民营内,原本录入的豫州士族、豪强二百余家,今日只余百户。偏偏育阳当地,在短短三个月内,出现了百余次姻事。其中,尤属前几年刚刚迁族至育阳的蔡氏为重,其家嫡族旁支,占姻事半数之多。”

“其次,便是育阳民营灾民口户骤减之事,皆是育阳当地假招募民工之名,许以重利,诱惑百姓就居育阳。而育阳县府开具籍户,彼等或孤身一人,或夫妻二人,无老幼所连。如此,育阳民营少了足足近千户,两千余口。”

听完盖顺所言,孙香就明白陛下缘何有些动怒了。

自己上任之前,就已经得知陛下打算借豫州灾民,重订天下田制。这其中,牵扯甚多,士族、勋贵、百姓、商贾、匠佐皆入其内,可谓是大刀阔斧。

显而易见,蔡氏被人当了枪使!

不过,能让蔡老爷子心甘情愿当这把枪,想必也是得了厚利!

“陛下,臣这便责主薄领贼捕、五官,会御史署、廷尉署,前往育阳,调查此事。”

“臣等即可着人前往。”

孙香请言完毕,身旁的御史署令、廷尉署令也急忙应声。

态度表现的还行,起码各府署没给搅合到一块去,显得地方三权有模有样。

不过.....

“文阳打算以何名查捕?郡、县府虽有行令调查的权利,但就算是查的再明白,又以何名捕之?”

高诚凝视着孙香,看来这段时间,孙文阳还没有把大周律吃透。

育阳诸事,真论起来,根本算不上触犯刑法。

大周律中并没有规定不许当地百姓与外地灾民结姻,更没有规定不许当地招募灾民民工。至于县府与民工作籍一事,更没什么好查的。

再查也不过是当地县府发现有黑户充作募工,而后会知募工,着其到县衙申请户籍。亦或者招工者,引领这些募工,直接去申请户籍。

大周对于户籍的批准并不严格,尤其是在地方县邑上,县长、令便可以决定所有权。然后,只需要层层上报即可,一切都很正规!

孙香思忖了片刻,似乎也发现了这些,随即又想到了其他。终是蓦然垂首,言道:“陛下,那当如何处理,还请示下。”

“那些入籍育阳的百姓,县府可曾分与耕田?”

“都分的有,但多不过五十亩,少不过三十亩!”

盖顺应声答话。

高诚点了点头,这就是了,那些家伙不可能给这些百姓分够新法规定的田亩。不然,他们岂不是在为自己做嫁衣?

“新法尚未正式下行,但育阳令并未及时将新入籍户口,及时上报郡府、朝廷,致使新籍百姓需要重新录籍、给田,政令拖沓,予各州、郡、县,布告批评!”

脑子一转,高诚就想到如何处置这种钻空子的行为了,也不迟疑,直接与孙香道来。

孙香初闻间,还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处罚着实过于轻松。但后面细细思来,便回过味来了。

布告批评,看起来根本不像处罚,一未迁职,二未罚俸。但别的不说,三年之内,育阳令的绩效,自己是不可能给上上了,即便再有才能,最多也就是中下之评。

而且,布告各州、郡、县,这育阳令一下子就出了大名。

不知,是福是祸啊!

“陛下英明!”

孙香不由盛赞,短短数息间便想到此法处置,当真非凡人可拟。

高诚挥了下手,示意孙香不必如此。

毕竟,自己也是借鉴而来,专门应对的就是这种不犯法,不违规,偏偏又不利于政务下行的钻法律漏洞行为。

也许在后世,被点名批评还算不上太过于严重。但放到这个时代,放到这个皇帝独裁**的体制内,让皇帝感到膈应,发行布告点名批评,那对于一位县令的政治生涯,算是彻底完蛋了!

“文阳,朕方才阅过诸县邑呈文,现在宛城附近几县聚集的灾民,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七万八千余口。下一步,文阳打算如何处理?”

谈完育阳的事后,高诚就看向这位自己亲自点名的南阳太守。

毕竟,自己只是南巡,而不是主导南阳新法试行。

“陛下,臣想知道新法何时正式批行。如今,郡府各署衙,皆已准备妥当,灾民典籍在册。新法需用之物,少府也俱已送抵,只待新法一行,各民营当即便可施行。”

“快了,最多不过三日,于南阳试行新法的政令,就会由中枢府下达至此。关中那边,应该已经发布告示之以民了。”

“呼,那臣趁着这两日,再查缺补漏,以策万全!”

闻言,孙香大呼一气,终于等到了。

自己能够以一降臣的身份,坐上大周的南阳太守,更亲自主导新法在南阳的推行。这其中陛下对自己的信重,不言而喻。

当然,这一切,最大的功劳,应该付予自己的小侄女,太子妃吧!

“嗯,南阳府库的存粮还有六十多万石,巴蜀那边准备的八百万石粮秣,第一批已经到了汉中。第二批,要不了多久也会出蜀。”

“陛下准备如此齐全,臣焉敢不尽心尽力,推行新法!”

“臣等定尽心尽力,推行新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