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255章 对抗之势

天下末年 第1255章 对抗之势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8:03 来源:笔趣阁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现在,说说周朝意欲吞并吴国一事吧!”

曹操落下口音,将议论的话题从迁民转到江东。

众人之中,荀彧很快就收拾好神容,言道:“周朝太子与孙贲领数万军,临历阳城,虎视江南。子孝将军所部兵力不少,但孙贲在寿春一线,同样留有部曲把守。强行参与此事,于国朝无益。”

“文若,孤心里明白,这两年还得着重于休养生息。”

曹操知道荀彧的担忧,作为政务方面的一把手,荀彧做的非常不错,兖州能这么快恢复些人气,其功不可没。

但大齐的底子,不容再有折耗了。

“不过,让周朝轻而易举的拿下吴国,对于国朝而言,绝非善事啊!吴国挟江入淮,直指豫徐南部县邑。河洛一带,吾军虽占据虎牢,但周军大可自南阳出兵,绕过虎牢关。每每思虑至此,孤时刻心感乏力啊!”

“没错,吴国在吾之后。让周朝拿下吴国的话,一旦与周朝开战,吾军势必首尾难顾。而且,袁绍撑不了几载了,谁也不知道周朝会不会抢占邺地。”

程昱亦是忧心忡忡的说到河北之地。

尤其是邺地!

曹操心有所感,点头言道:“仲德说的没错。袁绍再怎么撑,也就是三五载的时间了。到那时,周朝若是出兵与吾军争夺邺城,再以南阳、吴兵,侵略吾后,怎么应对?”

“难!不过,不是没有机会!刘备不会坐视周朝抢夺河北之地的,否则他的处境比吾大齐还要困难!”

“可现在刘备对吾军擅自退兵一事,心怀怨念,短时难消。”

“那何不借此际,与刘备重修盟好。最多,把整个河北,让给他刘备!”

“河北至关重要,不能弃之。”

“没错!只有拿下河北居高之势,国朝才能正面与周朝抗衡,万万不能相让!”

“可说到底,怎么拿下河北?周朝会不会出兵,刘备又岂会轻弃?”

“......”

十几人在殿内论讨不休,总之就是什么都让不得!

曹操长吐一气,摇着头说道:“伯仁的话,孤赞成。河北,绝不能轻让。争霸天下,不能一味退让。吴国之事,值国朝民力乏倦,吾等难以作阻。但河北,纵是拼尽全力,也要拿下来!”

“周国想要吞并吴国,也未必是件简单的事。大王何不修书一封,与那吴王孙翊作盟。只要孙翊能得到江东士族支持,周朝仅靠一个军的兵力,以及孙贲之流,拿不下江东。”

许攸站了出来,提出一个建议。

曹操皱了下眉头,喃呢道:“如此,可就与周朝正式决裂了啊!利弊不好论言!”

“往日赵国一家独大,天下盟而战之。今日,周朝一家独大,大王亦当效周帝往日之事,结天下英豪,共拒周朝。”

许攸继续说道。

“孤早已遣使与先吴王孙策、汉寿王密盟,谁成想出了现在这档子事!”

曹操心中有些无奈,天下局势当真是不可测也,离天之谱。

原本还打算让刘琦当出头鸟,牵扯周朝的精力,给国朝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结果倒好,一场大仗下来,刘琦把自己打没了。现在换了袁耀当家,谁知道荆州的心有没有变!

吴王孙策也是,前脚才密议完,自己与其亦是英雄相惜。可惜,没想到的是其如此轻而无备,折在了区区几个家奴手中,徒使往先谋划付诸东流。

看了自家大王那神色,许攸也能理解,这种事换成谁也感觉离谱。但,该尝试的还是要尝试。

“大王,孙翊那边应该无恙,与其结盟,正合彼意。毕竟,若无外援,孙翊也不敢言能挡住大周一次次的侵蚀。袁耀那里,还是得看荆北诸族的想法。不过,当下荆南三郡叛乱,彼等应不会再惹事上身,可待其等稳定荆州后,再言互盟之事。此外,便是刘备那里,可以周朝出兵江淮为言,解两家之误。另外,鲜卑轲比能、步度根,皆需遣使。”

“联合外族之徒?”

曹操迟疑了下......

自己不是袁绍,不是刘备,做不出这种勾结外夷之事。

“大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

许攸又出声劝言,旁侧众人,也多有跃跃欲言之意。

但曹操径直摆了下手,喝道:“子远,与刘备、孙翊、袁耀互盟,孤没有意见。但勾结鲜卑,非孤之志,不可取也。”

“这......”

许攸僵了下舌,没有鲜卑相助,齐国想在正面战场上战胜周朝,难如登天!

“欸,鲜卑之徒,与周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勾结彼等,只会让周人同仇敌忾,且胡夷无信,不足取之。”

曹操换了个语气,讲出了自己不愿与胡夷结盟的借口。

见状,许攸也知道这点是不可能做到了。于是遂改口言道:“大王深明华夷之辨,臣倍感幸之。既如此,那大王就需挺身而出,号召天下英豪,誓周朝不两立!”

“是不是太早了些!一旦周朝调转戈矛,趁吾虚弱之际,挥师东进,难当也!”

曹操还没说话,夏侯惇便开口言及其中之弊。

陈宫亦言道:“没错。现下周朝受限于盟约,师出无名,正宜国朝休养生息。若大王作檄明诏,无疑给了周帝一个借口。”

“非也!周之所以大军向南,不过是为日后作势。而不向东,皆因中原广阔,士族林立。周法严苛,体制未全,又生更田之制。其若东向,必受士族抗拒,纵以雷霆之势,鲸吞中原,也难使法制俱下。但再过几年,待其准备就绪,大可随便寻个借口!”

许攸率先反驳了陈宫的大义之说,而后又言道:“同样,大王即便明檄作立,周朝一样不会出兵,盖因准备不足。但大王早一日打出旗号,天下有识之士,便可早一日入吾大齐。刘备、孙翊、袁耀等人,明大王志向后,亦会心领神会,共赴大业!否则,待周东出,再言明檄,为时已晚矣!”

“子远说的对,大王早一日向天下言明己志,英杰之士便早一日入齐!国朝,急需诸多才士!”

荀彧挺身,帮衬了许攸一句。

因为再这样和周朝纠扯下去,人心是会变的!正如许攸所言,待周东出,再言大志,为时已晚!

“也好,那明日便遣使往长安。即便是背盟,孤也要堂堂正正,免得为高诚小儿笑话!”

“大王英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