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520章 封驳之制

天下末年 第520章 封驳之制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国相府内。

钟繇正聚集着朝廷重臣,在此商议如何劝阻大王攻打河东一事。

内史杨衡、中尉段煨、廷尉阎忠、大鸿胪杜翕、太常韦端、太仆阎象、御史大夫蔡邕、少府秦怡、光禄勋宋斌、参军总长贾诩、军事祭酒郭嘉、国相长史杨彪、周崇、京兆尹杜楷、长安令周异、第一军军将严颜、京畿卫戍军正副军将第五雋、士孙瑞、教学署正赵岐、太学祭酒马日磾、上林祭酒钟演、军务司尹奉、军法司庞恭。

一大票军政要员扎在这不大的会客厅内,让整个国相府上下,都不敢有所慢怠。

“诸君,大王执意要发兵攻打河东,该如何是好?”

自从朝堂归来,钟繇凝重的脸色,就没有下去过。

发兵河东,对于周国来说太难了。尤其是现在临近秋收,更是麻烦。

大军一动,起码要十余万民夫相随。整个关中上下,不到三十万壮丁,近半数充斥在军政中。剩余的十五六万民夫,连供应大军都显得乏力。

至于魏国的那七万余民夫,钟繇连看都没看。那些人归乡心切,真要临近河东,指不定就私逃了,只会耽误事。

“唉,现在就看王妃那边怎样,若是能劝住大王,最好不过!”

阎忠也算是周国老臣了,一句话道出不少人的心思。

这一场,别说政方人员了。便是军方头子段煨,都不想打。

只听见段煨接着说道:“王妃未必能劝住大王,所以吾等还是要另谋他法。”

“那还有什么方法,秋收将近,继续壮力,已经与大王禀报了。可大王,一心要打河东!”

杨衡作为内史,最在意的便是周国各郡的秋收情况。

“不若,吾等请苏都督劝谏大王。苏都督为大王义兄,或可听之!”

“不妥,武都距长安近千里,来回起码要半月时日。大王现在,还能等半月之久?”

“文和兄,汝为参军总长,大可下令命卫尉回朝。只要第二军、第三军将士自冯诩归来,大王即便再发兵,使其归冯诩,这其间也能争取半月之余。”

“老夫布略,传至中尉府。中尉府下达军令,调其回朝。不过,虎符何在?而且大王若知吾等瞒其作为,怕只会生怒于众。”

贾诩老神在在的说道,笑话,私下军令?这帮人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

再说了第二军傅燮、第三军李堪,皆是大王亲信。回长安的时候,早就安排妥当了,静候进攻之令。到时候别说虎符了,怕是没有大王制书,傅南容鸟都不鸟咱们。

“或可以渡河需造舟船为由,拖住大王。少府将作数万匠户,打造战船少说也要半年之久。半年后,便是冬季,有无战船皆可。而且,秋收业已毕,攻打河东也可以试一试。”

坐在后面的庞恭,不由拱手一言。

钟繇熟思良久,才言道:“若无他法,便只能如此了。最少,也要先把秋收做好。而后,打不打河东,再说吧!”

堂下一阵寂静,似乎,好像也只能这样了。

“报!”

外面一名国相府吏员,匆忙跑了进来,慌张的说道:“启禀国相,尚书台持大王诏书而来,请国相应诏!”

钟繇眉头一锁,尚书台?大王下达诏书,缘何不通报于己。

“诸位,且稍候片刻!”

钟繇起身离去,室内众人立马就开始两两交耳,探讨着方才的事情。

良久,钟繇归来。

身后跟着尚书右丞韦康,手中握着一份诏书,一同走进室内。

钟繇回到座位坐下,满面愁容,有些灰心丧气。

众人多是望向韦康,这诏书肯定是有大事发生。难道,大王以及下诏要召集民夫,准备出兵了?

韦端凝视着自己爱子,心头有些跳动。看儿子的神色,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韦康也很尴尬啊,自己作为周国的一个新人,面对一群老前辈,不忐忑才是怪事。

尚书右丞,自然算得上位高权重,毕竟是尚书台的第三把手。但是,怎么坐到这个位置,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

“大王有诏,去钟相相位,左迁太仆。以太仆阎公,拜相位,进略阳侯。”

顶不住众人的目光,韦康也只好咬着牙,道出诏书内容。

“什么?”

阎象是最先表态的,毕竟这件事受益的是自己。自己若是不表明态度,其余诸卿还以为自己在底下搞了小动作那。

“钟相领国政数年之久,体桖民心,施以仁政,得万民敬戴。先前关中饱受战乱之苦,钟相一己之力,不过年岁,便使数十万户人人安康。戊辰年,洪水肆虐,没周国泰半。次岁,大饥,钟相以身作则,日食粥不过升。两岁丰之,钟相又勤于政务,使吾大周富庶直比外州。如此闲像,怎么轻易去之!”

阎象愤慨而发,怒目张发,全不似作伪。而后,又向室内诸君恭礼:“象才学凡凡,治一郡尚且为难,焉有治一国之能。还请诸君,同入宫廷,觐见大王,以陈良言!”

“同往!”

“钟相治政,天下服之,吾等当谏王上!”

“不错!”

室内众人尽是如此,欲同去宫廷,谏言君上。

不过钟繇却是摆了下手,言道:“诸君勿急,听繇一言。”

众人不语,恭耳倾听。

只闻,钟繇说道:“诸君,今日繇领诸君,背王上君意,持之以对,实负王恩,实为罪臣。阎太仆,本相去后,还请持以时政。眼下大周方兴,万不可轻易改之,当仍以休养为重。况且,本相亦还在朝中司职,吾等诸公卿还是一如往日,秉手治政,何人任国相,并无不可!”

“非也,钟相理政数年,地方军吏皆喜钟相之策,方有今日。象为相,地方不服,同一治策,行及村镇,必有差异,于国不利!”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大周换相亦是如此。要知道现在地方上的县邑之长,皆是原汉吏。钟繇执政后,更是相继安抚,以图求地方稳定。

在钟繇表达出善意之后,那些地方县邑官长、吏员,不论先前治政是否有为,皆一并不提。关中能有现在这副好的模样,多亏了钟繇,否则那些人可不会老老实实的当大周的官。

这也是钟繇、阎象他们这外来派系,能够力压关中、凉州派系的主要原因。因为,地方官吏十之**都是他们的人啊。

现在突然换相,哪怕是换成阎象,依旧会让那些旧汉官吏,误以为这是朝廷准备大幅更换地方吏员的信号。

“钟相,或可封驳!”

说了几句的阎象,见钟繇仍然不为所动,当即道出一句话,惊动四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