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574章 国灭国起

天下末年 第574章 国灭国起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时间进入初平五年十月。

延绵数年之久的幽冀之战,随着易县被攻破,彻底结束。

袁军杀入易县内城,斩杀燕王公孙瓒,传首邺城。自燕王以下国相、中尉及文武数十人,悉数授首。数千燕军战死,余者皆降。

自此,幽州并归袁绍所有。朱儁率领近十万袁军北入蓟县,所过之处郡县尽附,一应县邑守令皆诣蓟县,以归贺。

公孙瓒首级送至邺城后,袁绍喜出望外,立即传首于平原境内小邑外的曹操。得此首级,负隅顽抗的田楷,也自尽于城内。其下部众,悉数降于曹操。

自此,燕国覆灭,袁绍势力急剧膨胀,雄霸幽冀兖青四州之地。辽东公孙度、扶余、高句丽、三韩皆遣使归附。

治民八百万,带甲二十万,锐骑万余,更有乌桓各部骑兵数万,以供挥指。

实力强劲之盛,冠于群雄!

燕国覆灭的消息,传至周、楚二国,立即引起两国上下震动,不敢轻启战端。

周、楚两国,为筹备洛阳之战,可谓是使出了八分之力。仅是洛阳一带,就有两国锐士十余万。

其中,大周国第二军、第五军、第六军、第七军,足足四个军的编制,悉数在此。另外,尚有京畿守备军第一师、第三师,以及羽林骑、虎贲军,旗号林林。

不过,第二军、第六军及第七军皆非满编。第二军因攻箕关,损折两千余人。第六军攻洛阳及洛阳城外一战,损折兵马四千余人。第七军,更是至始至终,都只有那么丁点人。

可即使如此,周军仍旧有五万五千余兵卒。徐荣以京畿守备军第三师屯函谷关,第一师及第七军近五千人,守洛阳城。余者四万五千余人,驻营洛阳、河南城之间的唐聚,临洛水,与楚军大营隔河相望。

而楚军兵力,比之周军更是多上三分。先前虽历经对战,略有死伤,然尚足八万之兵。刘勋以一万人马,分守伊阙、大谷二关,余者尽屯河南县城外。

不约而同的是两国大军辎重,皆是放在险塞之后。周国屯于函谷,楚国屯于伊阙,使得对方根本不可能威胁到粮草重地。

十余万大军荟萃,更有近十万民夫于前线协防,数十万人挤在洛阳周围地区,局势可谓是旦夕可变。

不仅仅是洛阳周边,武关地区两国兵力也是云集。由于周军率先调遣第三军进驻武关,兵力大增。为了防止周军自此南下,威胁腹地,袁术又遣两万军分驻丹水及析县二县,扼守武关道。

而后,于郡国之中,大肆征兵,以为后继。似乎此战不与大周决出胜负,誓不罢休。

督阵庐江舒县的张勋,也是接道袁术军令,要求速破舒县,将师北上。

数百里之边防,两国就差那么一根导火索,便可点燃这场大战。甚至,在燕国覆灭的消息没传来时,徐荣就与刘勋磨肩擦掌,准备先热热手。

结果,突然传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淋了一盆凉水,从头到脚,狠狠的清醒了一下。于是,再次压下心中的欲火,静待自家大王之命。

毕竟,袁绍灭了公孙瓒,再无后顾之忧。南下中原,随时可行。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周、楚二国,便是高诚与袁术,也不得不重新考虑战争的利弊。

局势瞬息万变,使得高诚在河东再也坐不下了,立即赶回长安,坐镇国都,以慑宵小。

随后,遣使往汉中、益州、荆州,引以强援。不求大败楚军,只要能够颇是袁术退兵即可。

这场大战要是打起来,刚刚吞并燕国的袁绍,隔岸观火。待到两国疲软,袁军修整完毕。骤时,携灭国之威,奋三军恢宏,不可挡也!

大周还好,毕竟有着函谷关和箕关,大不了就丢了河南尹,继续窝在关中积蓄实力。可楚国就不行了,坦坦平原,毫无险关,只能凭淮河而守,面对袁绍的压力更大。

所以,只要汉中、荆州出兵,袁术绝不敢一博生死。

使者发出后,高诚便望眼冀州,静静观察着天下局势。

前一个声势大震的王允,锐气已经失了。现在袁绍声势大震之下,不晓得何时才会失了锐气。

话说,这曹孟德也该快与袁绍决裂了吧。否则,曹孟德要是一心跟着袁绍,那袁绍这实力也未免太过恐怖了。

同是四州之地,但兖州可比并州好上太多了。因为占据兖州,便再无大河天险,袁军随时可以南下豫州、徐州。只要兵力足备,粮草充沛,袁绍可以一口气打到两淮甚至长江。

啧啧,没了曹老板,袁术能实现官渡之战的翻版?

若是袁术也败在袁绍手上,那自己就只能拼尽全力去图巴蜀,而后不知相持至几何?

袁绍也没放过覆灭燕国所带来的大势以及威望,将早早迎回至邺城的汉天子刘辩拿了出来,扶正朝廷。

天子刘辩面制临朝,亲诏命袁绍为大将军、假节钺、邺侯、都督冀幽青兖四州军事、冀州牧。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又诏以名士陈逸为司徒,大儒郑玄为司空,朱儁为太尉。其余九卿,多为效忠袁绍之人。

四州袁绍自领冀州牧,以曹操为兖州牧,以臧洪为青州牧,以李宣为幽州牧。

余者幕僚从属,皆于庙堂之间任职。军中将校,悉数处于袁氏门生故吏。

汉天子刘辩在辗转三次后,仍旧未逃脱被人掌控的命运。甚至,这一次处于袁绍的鼎鼎盛威之下,更无力抗衡。

三日后,诏以袁绍为赵公,加九锡,录尚书事。

又三日,再诏赵公进王爵,以冀州中山、赵、渤海、河间、安平、巨鹿、魏、清河、常山九郡国,幽州广阳、涿二郡,青州平原,十二郡国益其国。许赵国置百官,文武制度一如朝廷。

短短不到半月的时间,袁绍便完成了称王的所有步骤。

十一月初,立宗庙、社稷,赵国立。

自此,赵王绍执大将军之权,行尚书之事。领四州之地,仗数十万河北精壮,名将良谋,威凌庙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