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746章 扑朔迷离

天下末年 第746章 扑朔迷离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雍县士族的倒戈,很快就传向关中其余诸县。

各地的游行运动,顿然受挫。原本就因为一些胆怯之人的退缩,导致声势有些降低。现在几万大军已经抵达雍县,更是让不少人胆战心惊。

他们可从来没有得到消息有大军回长安啊,朝中的子弟、关系都没有得到任何风声。也就是说,大王对于这次的政令的施行,势在必得。

否则,也用不着从千里之外,调回精锐大军。所图者,必然就是抗王命不尊的人。

尤其是长安城内的诸世家,个个树大根深,盘枝错杂。可随着士孙家投向大王,唯一可能拥有的军权,也就彻底丧失。

偏偏,也不知是王上故意放出消息,还是真的打算如此行事。收编各家私兵后,国朝还要废除佃户制度。

比起数量不多的私兵,佃户就不同了。

放眼关中各家,谁不是坐拥良田千顷。这么多的土地,没有佃户耕种,只靠他们自己家里人,累死也搞不定啊。而且大多数私兵就是出自佃户中的丁壮,没有了佃户,私兵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韦端想不明白大王的用意,更不知道自己的计划是不是被人给捅了出去。

废佃户,除私兵。

只要废除佃户,大王根本不需要费心思来收编各家的私兵。因为到时候,所有的佃户都成为国民后,依律征召即可。

但现在大王却是先收编私兵,而后再散出废除佃户制度的消息。要说这其间没有点阴谋诡计,没人相信。

跪坐在桌案前,韦端凝视着正前方,心中有些难以下定决心。自己到底要不要走到那一步,能不能走的过去。

“主君,公子回来了!”

外面仆人一声,将韦端从沉思中拉了回来。蓦然抬头,看向紧闭的室门。

“进!”

韦端轻唤一声。

室门应声而开,一翩翩公子,姗然入内。

“孩儿拜见阿翁!”

“康儿,不必多礼,坐!”

韦端看着自己的长子,充满了骄傲。

京兆韦杜,听起来非常不好听。因为自己只想要京兆韦氏,而这个重任,自是要委托到儿子身上。幸运的是,长子韦康、次子韦诞,都让自己喜出望外。

相比起杜氏嫡子杜楷,康儿胜其百倍。纵是杜氏奇才,为大王所厚爱的杜畿,自己的儿子也比他要强上三分。而次子韦诞,更是年少有为,才学非凡,足以与弘农杨氏子弟杨修比肩,余者皆不足论道。

韦家的下一代,具备将韦氏拔到郡望的才能。

可是现在,却没有那个机会。

大王,未免也太过于厚爱杜氏了。终杜畿所在,韦家便越不过这个姻联亲家,郡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康儿,怎么样,可有别的消息?”

韦端带着一丝希冀,看向长子。

自己身为九卿之一的太常卿,目前能够获得的消息,已经不足入目了。反倒是身在尚书台的长子,倒是拥有一定的渠道来得知些秘密。

“阿翁,庞显达今日与孩儿言及一句。”

韦康端坐正身,犹显高状,横眉皱起,轻声回了一句。

“噢,庞柔说了什么?”

“其言,天下之事,皆脱不得调查司之耳目。若阿翁,依计行事,可保万全。如若不然,必...”

闻言,韦端面容不惊,缓缓闭上老眸,长叹一声,问道:“如若不然呢,大王会如何处置吾韦氏?”

“必阖族诛之!”

韦康面色一顿,愈加坚毅,抬头直视父亲,目光如炬,问道:“阿翁,庞显达所言,究竟是何意?阿翁到底还有何谋划?何不与孩儿一言,吾父子共承之!”

“胡闹!”

韦端回头瞪了韦康一眼,叱喝一声。

数息后,才又言道:“康儿,吾京兆韦氏的大旗,日后少不得要汝来抗。万不可轻而犯怒,凡事须三思而后行!”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明日汝亲自入宫,求见大王。若能见王上尊颜,便代为父告知大王,吾韦端,必竭尽全力,与君上同局博弈!”

“阿翁,如今诸士族皆已胆怯,畏惧不前。苏都督大军也已至雍县,不出旬日,必达长安。骤时,关中诸县,定再无人胆敢犯王上虎威!吾韦氏一族,又何以以一家之力,而抗一国之威?”

韦康不知道阿翁在想什么,现在的局势明显已经彻底倒向国朝。大王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镇定,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关中诸族的一举一动,全都在调查司的耳目之下。

这场博弈,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大半。

大王也仍旧是那位沉稳持重的大王,没有绝对的把握,其绝对不会开启争端。

韦端点了点头,认同长子的说法,可也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只是静默不语。而这一沉默,就让韦康不免多想了三分。

“阿翁...您不会~?”

“吾儿多想了!”

韦端似乎猜到了儿子想要说什么,一句话便反驳否决,而后言道:“康儿,且下去吧,一切尚在为父掌握之中。不过,汝切记万不可参与此事之中,成败勿论,凭汝才华,大王必不弃之!”

韦康神色一暗,垂下头颅,想不明白这次阿翁究竟在想什么。以往有何事,皆会与自己说些,而后父子同心,共定良谋。

可现在……

“孩儿谨遵阿翁之命!”

韦康起身执礼,折身退下。

待到长子离去,韦端才舒然一笑,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大王以及朝廷公卿,所有的精力和目光,都被吸引到了士民游行之事上来了。

也或许大王以及知晓了些许密事,想要假借自己之手,来除掉一些威胁。

呵呵……

匈奴?

一群胡虏,也值得大王如此侧目吗?

佃户、私兵,对于如同韦杜、杨氏、耿氏这般传承数百年的世家来说很重要吗?

不重要!

也许在王上眼中,佃户在世家的利益中,占据了不小的分寸。可事实上,莫说佃户,纵是那千万良田,又算的了什么?

些许身外之物罢了,也就只有那些小世家和豪强们,才需要钱帛来增加家族的外在影响力。

但这种豪富虚名,又有何用?

比如孟氏?

以钱帛买官买爵,凭折名声罢了。

世家之所以积累这么多的良田、佃户,更多的只是在帮助那些过活不下的百姓,散以仁德之名,为家族增光添彩。

唉~大王对世家,不甚了解啊!

只是,自己又真的了解世家吗?也许,自己不过是坐井观天,徒议天下世家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