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890章 巧舌

天下末年 第890章 巧舌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在下广陵陈端陈子正,见过惠使君!”

“陈氏子弟,果然神采非凡。”

惠衢捋着胡须,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不由赞了一声。广陵陈氏,可是当今天下陈姓三郡望之一。而且,此子年岁虽轻,然神若自然,风度翩然,颇有名士风范。

“使君客气了,端不过出自旁支,不敢假嫡系之名。”

陈端恭礼回道,以免惠瞿有所误会。

谁知惠衢摇了摇头,言道:“老夫出自琅邪,与下邳陈汉瑜颇有交集。广陵陈氏,射阳嫡支,唯有陈孔璋,名传天下。东阳陈矫亦是声名广陵,倒是子正不显山水。然,老夫相信陈汉瑜的眼光不会差。”

“小子侥幸,得陈公厚赞,惭愧惭愧!”

陈端不骄不躁,恭敬一礼,算是折断了惠衢后面的话语。

惠衢眉头拧了一下,随即便摇摇头,不再说这些,而是问道:“子正,此番前来,可是奉讨虏将军之命?”

“正是吾家将军,特来向惠使君报功。数日前,孙将军神威大振,奇袭曲阿,大破刘繇。更追掩数百里,直破吴郡。如今,刘繇已是逃亡会稽,孙将军亦紧随兵至。”

“嗯~”

惠衢听完,点头轻嗯一声,悠悠言道:“孙伯符不愧是江东猛虎之后,果然虎父无犬子。此战大胜,某必为其向王上请功。”

“此次讨伐刘繇,惠使君运筹帷幄,孙将军奋勇在前,才得此大胜。不过,端此来,其仅为其一。”

陈端谦恭一语,让惠衢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察言观色甚是不错。而且,对于陈端后面想要说的事情,惠衢也不禁更加感兴趣。

平定江左,功劳不可谓不大,但现在这却非压轴之事。

于是,问向陈端:“子正,尽可言之。”

“那端便唐突了,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惠君恕罪。”

“这是何言,只管道来便是。”

“使君,端早先曾闻洛阳有谶语,言江左有天子气。今时今日,江左已入大王囊中,这天子气不可虚废啊!”

陈端沉声低语。

惠衢并没有陈端预想中的那么兴奋,看起来似乎还有些担忧,只闻其言道:“子正,洛阳谶语,不过虚妄之词。争霸天下,所重者乃是兵甲钱粮,此盛方为国盛,国盛则定鼎也!”

“端却不认为如此!敢问惠君,光武皇帝之昆阳一战,又作何释意?国贼王莽,据有关中富庶,钱粮广阔,带甲百万,可定鼎否?”

陈端持言反驳。

惠衢眉头一拧,冷哼一声,言道:“昆阳一役,实乃做贼作祟,天所不容。而光武皇帝,承天命制之,焉有不胜之理?”

“惠君都如此言及,何以王上不得天意乎?若如此,那代汉者涂高也,那传国玺,那江左天子气,又如何言之?”

“哼,小儿之词,徒下妄论,本使高看陈子正也!”

“陈子正不过无名之辈,然惠君乃王佐之才,山东名士,却只能顿步广陵。那扬州郡治,徒为傲将所居,使君再无功劳,恐无为一生也。”

陈端一句话,说到了惠衢的切身利益,惠衢也不得不沉眸作思。

内斗,是一个势力几乎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是在这个世家门阀横行的时代,更是如此。

不比陈纪、陈谌等人,更不及刘勋、桥蕤等人,他惠衢乃是山东之士。虽为袁氏故吏门生,可国相杨弘一日压不下颍川士族,自己等人一日就抬不起头来。

现在所任的扬州刺史,也只不过是一虚职,广陵城外的五万大军,更非自己所能指挥的动。那都是国朝重将刘勋之部下,甚至自己的州治治所历阳,到现在还在刘勋的手中。

刘勋在想什么,自己一清二楚。

其背后的陈氏兄弟,想要干什么也清楚的紧。

“惠君,国朝现在朝野之争甚重,颍川诸族得寸进尺,侵蚀王权,久而久之,非善道也。王上乃天命之人,聪颖好义,慧眼识珠。以惠君为牧宰,便是为了制衡颍川士族。劝王上加至尊,亦可巩固皇权,压制颍川诸家,于吾大楚益处,非二三语所能言。”

陈端一张利口,转而把话题牵引到君臣忠义之上。

惠衢此下,顿无言语。

国朝之争,有所共瞩。颍川诸家,欲抑王权,图谋私利。毕竟,袁氏已是四世三公,袁氏嫡子更贵为楚王。若再不加以抑制,中原士族根本挡不住手握权柄的袁氏侵吞。

这其中的契机,便是楚王加尊之时。如若王上加尊前,颍川士族顺利抑制了王权,那即便是王上称帝后,也只能按照已定下的规矩行事。可若是王上加尊前,颍川士族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他们再也别想得到了。

抬目看向陈端,惠衢凝声问道:“孙讨虏,想要什么?”

“讨虏将军只想借此更进一步,前后左右将军、重号将军皆可。”

“只是加官进爵?”

“只是加官进爵!”

陈端再度肯定的说道,随即又言:“惠君,讨虏将军尚负深仇大恨。刘荆州坐拥水步强军十几万,若不能进重位,恐孙将军再无雪仇之日!”

“孙讨虏至孝之人,某甚知之。既如此,那老夫便替孙讨虏向王上美言数语!”

惠衢最终还是屈服了下来,高官厚禄,忠义之名,皆人之所求。更何况,孙策虽下江左,得兵数万,但皆是扬州残兵败卒。现在又征会稽,必有一番损失。如此,其能何为?

其若有动,数千舟舸渡江,焉能敌之?

“惠君,孙讨虏尚有一求。”

“且讲。”

“惠君也知,孙讨虏家眷皆在舒县。今下江左,孙讨虏欲请惠君全其孝心。准许其家眷往富春一行。一者,遵其先父遗愿,迁回祖祠。二者,孙氏子弟已数载不得归富春祭祀先祖,今时当补之前遗。”

惠衢眯起眼睛,紧紧盯着陈端,不怀疑是假的。

那孙策再不济也有了六七万兵卒,重将在外,若许其家眷归之,国朝何以制之?

“使君大可放心,端临行前,已得孙讨虏之命。江左诸军皆下会稽,丹阳、吴郡甚广,又方纳下,骚乱丛生,颇费心力。故请使君择军,进驻丹徒、曲阿,护佑大军囤积于此的粮秣。”

“噢?孙讨虏真忠臣也,正值此际彭城大军缺粮,今献粮秣三百万石,资以三军。国朝又岂能不全其孝,某暂代王上许了。”

惠衢没有说驻军的事,反而是要江左提供三百万石军粮。

因为,丹阳、吴郡郡内府库有多少余粮,他惠衢还算清楚。

这三百万石一拿,孙策至多余下二三十万石。二三十万石军粮,养七万大军?

哼!

不过一月之用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